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是实施全省“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了20个字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要求是建设新农村的指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共产党员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规划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同时强调,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建设“主角”——农民。农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  相似文献   

3.
《海南人大》2006,(11):10-10
10月12是海口市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全市近百万选民在各自选区投下自己神圣一票,选举产生出了新一届区、镇两级人大代表。作为全省的先行试点地区,海口此次换届选举的成功举行,对海口市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推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推进海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即将陆续开展的全省县(区)、乡(镇)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县(区)、乡(镇)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概括了新农村的基本内涵。这个概括既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涵盖了农村的政治文明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科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完整提出,并在党的十七大上得到进一步科学阐释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则成为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一项系统工程。胡锦涛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关键是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  相似文献   

8.
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以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创的精神,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他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现代化目标体系的全面性;工作着重点的不可动摇性;体制改革选择的坚定性;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当代中国实现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独创性贡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形成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发展,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表述作为五中全会公报中的重点和亮点格外引人注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与我们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相统一,是我们今后解决“三农”问题所面临的一个总课题。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现阶段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海东地区是全省的主要农业区.80%以上的人口属农业人口.约占全省农牧业总人口的35%。这就决定了“三农”工作始终是工作的重点。今后,全区各级人大要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依法行使好各项职责.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在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应该包含新发展、新环境、新房舍、新设施、新农民、新风尚六个方面的内涵;建设新农村,既是一个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又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通过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科学规划、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探索中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中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思想基础。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使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也使“四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最终成为我国今后发展战略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党和国家组织领导制度上的具体运用。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排除思想障碍,健全各项制度,从根本上保证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