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词     
周戎 《党政论坛》2014,(18):56-57
眼神执法被认为是城管文明执法的一种形式。根据新闻报道,“武汉城管在劝说店主占道经营无效后,组织50名执法队员围站成一圈,双手背在身后,沉默地注视着食客和坐在一旁的老板。最终两桌食客先“顶”不住结账离去,老板收拾起桌椅搬进了店内”。据悉,同样的“沉默”战术被武汉城管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15)
<正> 对立在于城管有执法的认真性,但缺乏人道的恻隐性;小摊贩有生存的迫切性,但缺乏守法的自觉性 "昆明城管执法冲突事件"调查处理结果近日公布——涉嫌参与"打砸烧"的5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4名打人的城管队员被停职检查或辞退。至此,发生于3月26日夜间至27日凌晨的"昆明城管执法冲突事件"暂告一段落。但带来的冲击仍余波未平,这一冲突事件也再次引人警醒和反思:城管执法为何引发暴力冲突?城管形象为何总是招  相似文献   

3.
城管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政治逻辑。政治层面、行政层面和执法层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城管执法必须兼顾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衡。当前有关城管执法问题的讨论存在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两种倾向,这不利于对城管执法现状的深入了解和理解,某种程度会误导城管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多元利益诉求的复杂性,是在城管执法中坚持政治逻辑的关键所在。"执法吸纳政治"是对城管执法运行机制的概括,也是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尽管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积极因素,对社会矛盾、多元利益需要所产生的紧张关系有所减缓,但仍然需要加深对城管执法中政治逻辑的充分理解与认识,防止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均衡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李宓斯 《党政论坛》2011,(13):44-45
城管执法、特别是大城市的城管执法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诸如暴力抗法等恶性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城管“一重一多”现象突出,即城管部门任务繁重,大大小小许多事都要管;同时,城管部门权力大,其自由裁量权无明确法律限度。之所以如此,在行政法层面,主要是由于城管部门法律地位尴尬,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和谐城管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了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指导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核心思想。但从实践来看,城管执法似乎成了和谐社会这个宏大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促成城管执法的和谐发展,关键的出路在于制度基础的构建、构建利益协调疏导制度、构建执法信息公开与交流沟通制度、构建执法程序化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执法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每每提起城管,就是打人的负面新闻。有些媒体为了迎合网民,也强加给城管不少的"黑材料"。事实上,任何一个执法部门履职到位就要得罪人,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而城管作为面对弱势群体执法的部门更少不了被指责。当然,这其中确有极少数人员粗暴执法,但大多数的城管执法人员还是按照程序执法,是满满的正能量。当今社会,网络是浮躁的,网民是同情弱者的。于是,"城管打人"的负面新闻就多了。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但遗憾的是关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个青年事业成败以及探知他的真实品格,首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青春的价值是否真正得到了体现。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青春是生命价值体现的起点、成就事业的基石,未来的一切梦想,都务必在青春岁月里夯实根基。作为一名年轻的首都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要不辱青春使命,就要在践行“北京精神”过程中爱岗敬业,不断提高城管执法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升华青春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天门事件”迫执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管"暴力执法"的根源,依然是对权力的约束不足1月7日17时许,湖北省天门市郊湾坝村,50多名统一着装的城管执法人员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将公路堵塞。17时20分左右,恰好路过的天门市水利建筑公司总经理魏文华下车用手机进行现场录像,遭群殴致死。魏文华并不是全国命丧城管拳脚之下的第一人。据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7月20日,广州市天河区李月明被城管打死;  相似文献   

9.
易杳  杨柳  王滢 《瞭望》2004,(43)
6万多平方米的上地建材城在10天里被强制拆除。是依法执法,还是违法行政,城管和业主商户各执一辞。 面对争议,有关专家指出,政府在拆除历史遗留的违法建筑时,执法中是否要先自我纠错?如何避免违法行政?如何做一个对人民群众有情的政府?  相似文献   

10.
季明  李舒  陈冀 《瞭望》2007,(Z1)
在城管执法中牺牲,死后还要受到种种非议。“李志强事件”动摇了北京不少城管队员的信念看到捅死同事李志强的犯罪嫌疑人崔英杰引来世人同情,看到付出宝贵生命的李志强身后仍然遭到一些非议,北京市海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的一些队员们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他们的心情“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1.
城管行政综合执法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庆英 《理论探索》2006,(2):127-129
城管行政综合执法是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制度,推行这一制度,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自各地开展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的试点工作以来,初步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的问题。但在引深这一制度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认识到:“两权”分开而非两权分家,相对集中并非绝对集中,自由裁量并非随意裁量,“刚性”法律必须“柔性”执法,等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一口气读完了贵刊第39期《和谐城管路径》《城市管理谋求兼得》《完善城市综合执法》等关于“城管”方面的文章,非常过瘾,它似一组重磅炸弹,颇有分量。城市管理是个难事,笔者搞了二十几年,可以说都是“运动式”执法,像一阵风,长  相似文献   

13.
城管执法权的制度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综合执法是指一个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在合理的管理幅度范围内,综合行使多个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法定职权的行政执法制度。本文从城管执法中出现的几个典型案例入手,指出城管执法行为背后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的合法性问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下缺少制度合法性,价值的正当性也有所偏颇。因此,为使我国的城管制度走出争议的泥沼,必须重新权衡城管执法的价值正当性,并且提供直接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授权机制,再者需要改善执法的手段、方式和程序。  相似文献   

14.
云杉 《瞭望》1985,(29)
一位个体摊贩站在盛夏的烈日下,他的货摊上放着各式各样的化纤衣服、镯式手表和海外出产的丝袜。 “这种裤子是哪儿出的?” “原料是天津的,国外加工成成品,再销往内地…… “这种手表呢?” “是进口的。” “你从哪儿进的货?” “广州。有个体批发,也有国营批发……” 夏日,漫步北京的街头,颇使人感慨系之:“舶来品”何其多!大至电子电器产品,小至廉价的假首饰、原  相似文献   

15.
从二十世纪后期的城市管理工作来看,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有关的条文散见于其他的法律、法规之中,因此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则,城市管理机构属于地方性设立机构,随着城管形势发展,形成了“上无爹娘,下面儿孙满堂”的局面,给城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如何剪除杂枝,统一规范管理,便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时下,爱管“闲事”的国人越来越少了,热衷于“看热闹”、“看白戏”的人却越来越多了。看别人不慎失足落水的惨烈、看歹徒光天化目之下的行窃、看轻身跳楼的男女、看老人孕妇不慎跌倒、看瘦弱的女子被人当街强暴……凡此“热闹场面”、“白戏种种”,皆在可看之列,并能迅速集聚一大批围观者来。  相似文献   

17.
目下,对“跑官”现象的声讨是愈见激烈了,社会上大有口诛笔伐之势.一些“跑官”者也因此身败名裂,丢尽了脸.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敢冒众人之怒、辱己之险去拼命地“跑官”呢?  相似文献   

18.
宏图 《瞭望》1994,(47)
“出身” 传统相声《歪批三国》提及仨人:有姓无名之乔国老,有名无姓之貂婵,无名无姓之督邮。其中以督邮最窝囊,粉墨登场的唯一使命,就是被张翼德“怒鞭”,但他也着实欠揍。毛宗岗氏于“及到馆驿,督邮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阶下。良久,督邮问曰:‘刘县尉是何出身?’”下,有精彩的双行夹批: “所问与董卓如出一口,势利小人大都如是。” 数千年来,天下英才为开口闭口“是何出身”的督邮之流所扼杀,委实难以计数。《三国演义》借翼德之鞭打他一顿,也算为被扼杀的英才出口鸟气。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常听到一些奇谈怪论,例如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为配合形势教育”而伪造的,是“开了个玩笑”;而洋油长期占领中国市场被誉为“百年光辉”,“曾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过巨大贡献”。总而言之,是把我们民族的灾难说成幸运,把耻辱说成光荣。这有点像阿Q主义,但又与阿Q不同。阿Q是遭人殴辱之后,偷偷说一句“儿子打老子”或“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聊以自慰。察其意,似仍以被殴被辱为耻。上述奇谈怪论则不同,是直以被殴被辱为荣。这就好像解放前有些妓女被美国大兵玩弄过之后,竟然以此傲视同类,到处向人炫耀:“我是被洋人打过戳子的!”如果说阿Q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管理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因城管暴力执法并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怪圈",导致城管被"妖魔化"。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制度归因"和"舆论归因"去探寻城管"妖魔化"的衍化机理。但是,造成城管"妖魔化"的因素错综复杂,更有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深层次原因。城管"妖魔化"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冲突表达并导致政治信任缺失的一种"病象"表征。从探索公民参与机制、拓宽社会救济渠道、加强网络执政能力等层面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的未来实践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