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极为重视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美、生活丑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和审美把握,以此作为进入艺术审美创造的必要准备和坚实根基。但是,相比之下,他更重视对艺术美的追求,主张充分发挥作家艺术家"头脑"的审美创造能力,使生活美、生活丑经过艺术发现、发明和创造,升华或转化为艺术美。毛泽东认为,生活美和艺术美两者都是美,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前者而追求后者,原因就在于艺术美源于生活美而又高于生活美。这里所说的"高",自然不是从生活美与艺术美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美的源流来看,可分为生活美和艺术美。所谓生活美,并不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美是生活”,而是泛指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艺术美是不是生活美呢?不是的,因为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有如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一样,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例如生活中有孔雀的美,艺术中就有孔雀舞、孔雀画之类的艺术美。这说明生活美是源,艺术美是流,源和流既不能颠倒,也不能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3.
为文先为人,作家艺术家应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追求艺术的高尚纯洁,在作品中体现真情真意,显现人的尊严。我们要以自己独立的创作反映好时代,回报人民大众,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与时代和人民同进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在全国文艺界引起极大反响。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  相似文献   

4.
陈倩 《世纪行》2012,(4):43-45
作家用文字表达思想,音乐家用旋律演奏情感.雕塑家用双手雕刻灵魂……总之,艺术作品对艺术家而言是心灵的产物,灵魂的写照。当艺术不再局限于对个人内心的自省和情感的宣泄,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被视为艺术家对时代的审视和解读,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有了现实的意义及价值.它便成了生活的镜像.时代的号角。  相似文献   

5.
程荣  蔡钊 《求索》2010,(5):109-111
本文阐述原生态艺术中的庄子"天籁"思想,通过传统文化复苏之"天籁"、理想生活之"天籁"、视听感官之"天籁"三部分论证得出:为使"原生态艺术"能顺其本性良性发展,应该力图还原"原生态艺术"的本质特征,坚持其理想纯朴生活的追求,继承并发展其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意义的"物我两忘"审美方式,这是现代艺术还原其本真的必然之策。  相似文献   

6.
韩捷进 《求索》2012,(1):183-185
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作家在创作中自觉承担社会历史责任,为救世努力奋斗,更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中国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回归文学的主体愿望强烈,更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还文学之本真,创艺术之魅力。苏联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显示,社会责任意识与审美艺术的统一是文坛构建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7.
审丑的美感     
人类对艺术的追求,是为了内心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艺术家不遗余力地追求着艺术上的美感,使丑得以进入艺术的殿堂。丑,凭借着自身千面多变的特性,摆脱了陪衬的身份,以生动强烈的痛苦刺激着人类的情感,对美紧追不舍气势汹汹,从而以审丑的痛快超越了审美的愉快。艺术家通过审丑激发美感,使审美退变为感性学的注脚,使审丑成为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霸权话语。  相似文献   

8.
正翟优一副谦谦君子的形象,一般人见了都会喜欢上他,因他低调、谦逊、帅气,更因他温文尔雅。我见到这位作为省政协委员的青年艺术家,一见如故。倘若用一句话来定位翟优,那就是"一个用画笔创造美并致力于让优秀的中国书画艺术走向大众的人"。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曾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和主体,应该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统一,思想做治课中能有机渗透审美教育,就会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对教师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就是思想政治课中的审美效应。一、崇高美催人奋进崇高美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奋斗。思想瞰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当代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的…  相似文献   

10.
践行共产主义道德,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的义务要求,也是我们实现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道德形式,它是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是超越个人利益的人类情怀,是超越物质需要的精神追求,它的实现是一个无限接近目标的过程。共产党员应该有共产主义道德追求,这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历史使命和道德的本质、功能决定的。共产党员践行共产主义道德,就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品较之自然的审美客体和其他人工创作的非艺术品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自由情感;而新兴的数字艺术较之传统的原子艺术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原子艺术家的创作多缘于虚饰情感,这种情感在性质上属于必然情感的范畴,但其艺术品所激发的却是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可分为现实型和理想型两种.数字艺术系统特殊的数字技术机制使得艺术家表达本真情感成为可能和可行,本真情感隶属于美的情感即自由情感;数字艺术品除了激发现实型和理想型自由情感外,还能激发超现实型自由情感.另外,数字艺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情感,这种自由情感源于数字艺术系统特有的双重虚拟互动性机制.本真情感、超现实情感和网络情感构成了数字美学的核心和数字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文摘精萃     
作家的使命感是什么 有学生问王小鹰,作家是不是应该有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什么?王小鹰作了很好的回答,她说,作家对生活对人生应该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即便现实生活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作家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应该用崇高的理想来观照现实生活,指导自己的创作。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向读者展现人生积极的一面,应该使人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至于评论家们怎么说,完全可以由他们去说,如果被他们左右着,那么将会无所适从,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张联秀 《传承》2014,(3):138-139
车夫、巡警是老舍小说中主要的城市贫民形象。老舍是城市贫民出身,他贫苦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周围的城市贫民生活的切身感受是他创作这两类城市贫民形象的生活原型。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生活原型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典型形象,这是老舍创造艺术典型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必须贯彻实行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要提高文艺的典型化水平,使之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必须就不同的体裁,深入总结和探讨典型化的艺术规律。“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需要,炮制“三突出”等  相似文献   

15.
<正> 意境,是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的美。意境是艺术家审美体验、情绪、理想与经过提炼和加工的生活形象融为一体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李可染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故有意境和无意境以及意境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正摄影是一个还原现实事物、景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讲究器材、技法外,更要求摄影者瞬间的感觉。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自然、社会、艺术的美,这样的作品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更能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激情。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者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摄影的过程融入了摄影者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感情、审美认识、审美想象和审美理想等心灵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激进艺术与传统文学的结合   “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不知道如何去用它.“生活在时代的间隙里,没有了传统的价值中心,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迷惘.过去和历史是美丽的,怀旧永远是潮流最时尚的元素.大生产时的标语,十年前的先进工业机械设备,这一切都让人感觉亲切和兴奋.相对于废墟的沧桑,空旷的仓库和厂房更有一种豁达的沉寂-虽然它们不能承载太久的历史,但他们同样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于是在浩大的厂房和仓库,新生代的艺术家们找到了自由,他们在粗犷的铸铁中构造生活方式,面对巨大的风扇创作行为艺术,举办作品展,淋漓酣畅地快意着人生.机器的轰鸣,吟游诗人的歌唱,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难以言传又无法替代的美.这份美就是LOFT的灵魂-没有艺术,就没有LOFT;没有追求自由的向往,就没有LOFT的美和魅.……  相似文献   

18.
刘若望是来自黄土高原的艺术家。他的生活史、他的个性特征、他的艺术梦想都成就着他的艺术特质:古朴深遂的历史厚重感、大气磅礴的黄土高原风格、喜欢方阵的英雄主义情怀,……。他用雕塑追求着、表达着他的梦想。刘若望不是哲学家,但他的作品却有艺术家的哲学沉思,刘若望不是思想家,但他的作品却刻画着一种精神。他是刻画精神的雕塑家,他在建构自己追求的艺术方向。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创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诗画艺术的灵魂,历来被艺术家视为最高的美学追求。中国绘画不仅要求形似,且求其神似,更进一步是要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基础上追求有“象外之象”的意境美。王宏江先生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美学追求,所以,他的花鸟画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将人们引入更高的艺术境界。清代画家朱耷画鱼不画水,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其作品有“画了鱼儿不画水,此间亦自有波涛”的意境,欣赏者可从鱼虾的动态中感受到水波粼粼的生命意境,体悟到作者对生命跃动、与宇宙生机相通的天人合一的情怀。王宏江的《胜似春…  相似文献   

20.
朱梅梵 《理论月刊》2008,(5):119-121
科学教育教人求真.艺术教育教人求善.真与善之于人生,在由感悟科学美与艺术美而终向人生之大美.认知美、感悟美、创造美是人审美境界发展的三个层次递进的阶段,是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之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同旨趣.当前,学校教育特别重视科学教育,其中感性内容较之知性内容薄弱.艺术教育则是弥补当前学校科学教育重知性轻感性少悟性之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