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私贷公用的含义及表现形式私贷公用,无论是在合同法的借款合同中,还是在银行实务中均没有这一概念,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现象,即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贷款,所贷资金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企业负责人以自己的名义贷款,所贷款项用于本企业;村民委员会负责人以个人名义贷款,所贷款项  相似文献   

2.
杨利华  冯晓青 《中国法律》2014,(1):55-57,113-117
一、引言 职务作品是公民为了完成其所在的法人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产生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密相关,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安排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完成任务而创作的作品。它既不同於公民个人的作品,也不同於法人或其他组织委托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火爆一时的校园贷 校园贷,确切地说,应当名之为"大学生网络借 贷",是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 大致来说,校园贷包括本地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包括"名校贷"、"我来贷"等提供的借款服务;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包括"趣分期"、"任分期"、"菠萝袋"等;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包括"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至于线下高利贷,则不属于正规校园贷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上接2006年第14期)九、将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行为增加规定为犯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但要认定骗贷人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很困难。有些单位和个人虽然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编造虚假理由获得贷款,但由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致使这类案件的处理陷入两难境地,要么无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国家或政府间组织正通过制定刑法或缔结国际或区域性公约规定法人犯罪。概括起来,法人犯罪立法的国际经验有:明确法人犯罪的成立条件,排除或严格限制国家机关的刑事责任,确立法人刑事责任和自然人刑事责任相分离的原则,建立较完整的法人刑罚体系。十多年的司法实践已证明,我国现行的单位犯罪立法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的理解和适用上的种种迷失,有必要借鉴法人犯罪的国际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中的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引发各界关注.这意味着一些限行、限购、限贷等地方限制性行政手段,今后将不能再“任性”.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 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就是公民个人单独组成的生产经营单位;它的经营资金由个人筹集,劳动所得除依法缴纳税款外,归个人所有;在民事活动中以公民个人为民事权利主体。当前人民法院在审理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与其他公民或法人发生的债务纠纷的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中,一般把工商企业和其他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作为其能否成为民事诉讼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工商企业和其他经营单位才能成为合格的当事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大量领有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如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科技性社会团体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不断涌现出来,给人民法院如何认定这些  相似文献   

9.
析法人犯罪之构成左卫民,成燕君法人犯罪(单位犯罪)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体,故意或过失严重违背法人行为社会责任,为法人谋取利益,并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依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据法人主体的特殊性与法人所担当的保障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单位骗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位诈骗金融机构贷款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是一个聚讼较多的问题。根据现行成文法的规定 ,单位骗贷的 ,可视其情况分别构成合同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单位应纳入骗贷的犯罪主体范围 ,删除贷款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1.
王永杰 《行政与法》2002,(6):96-96,F003
当法人不仅以投入合作企业中的财产承担责任,而且以未投入合作企业的财产承担责 任,这时其承担的就是无限责任。因此法人能够承担无限责任,“非法人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本质上是合伙企业。由于法人与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法律性质不同,法人在承担无限责任时,其承担的风险又会小于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组织和自然人。因此中方合作者应当尽可能以法人身份参与“非法人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2.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涉检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有关单位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包括:(1)不服检察机关处理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与法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尤其是当大量的工业公司涌现之际,对于什么是企业的问题,人们常常以法人作为其论证的依据,其结果,不是把法人作为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将二者等同起来,以致严重地混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为此,就有必要对于什么是企业和什么是法人,以及二者各自的特征,其间的互相关系等问题加以阐明和区别。所谓企业,是指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或组织。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具有如下特征。 (一)企业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组织。这是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它不同于非直接  相似文献   

14.
<正> 民法通常把法人的财产称为法人的独立财产。即由法人享有的、独立于其他社会组织、法人的创立人以及法人的成员的财产。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也就是指由法人组织所独立所有(或经营)的必要财产或经费。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度并非渊源于罗马法,这不仅因为罗马法贯彻了以个人为本位的、思想而排斥了团体作为主体的存在,而且因为在当时罗马宗法社会条件下,很难产生出既脱离家族又完全脱离个人的团体的财产。实际上,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度发端于古日耳曼法的“团体总有权”,根据“总有权”制度,财产所有权中的管理和处分等权能属于团体总  相似文献   

15.
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而我国现行刑法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使得司法机关难以寻求适当的法律依据追究其刑事责任,这在司法实践界与刑法理论界均引起了重视.因此,增设单位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常林  刘鑫 《证据科学》2005,12(2):83-85
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主体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现在的情况,法人应排除国家机关。主要指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也应是独立法人。因此即将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是社会化、民间性的单位,其公益性、服务性的职能淡化,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无法掩饰的指导思想。这样我们有必要结合司法鉴定的特征讨论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凭证罪侵犯的直接法益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未造成或不可能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安全性损害的不构成此罪。《追诉标准(二)》是公安部发布的部门规章,实践中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在办理案件时,应注意区分立案追诉标准与起诉、定罪标准。对骗贷单位单独实施、银行工作人员对骗贷行为有认知及骗贷人与其他人合谋情形下的骗取贷款行为,应考察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追责范围。  相似文献   

18.
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其项目贷款守则中已将是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作为其项目可贷性的前提条件,中国作为世行的最大受惠国,应该加强对国际项目融资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研究。本文从多方面论证了二者存在实质性的联系,从风险均衡的角度提出了推行环评审查法人负责制的必要性,认为中国的银行在其贷款守则中应考虑将环评程序纳入项目可贷性的内容并确保当事人诉诸法律,对特定事项请求司法审查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租一块地,签两份合同,刻几个公章到处在银行贷 款,得手后又悄悄地变更法人,注销执照,将上千万巨额 贷款悬空。发生在全国最贫困县之一的山西省临县的这 场悲剧,真是让人痛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贷款经营、贷款消费等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在人们享受贷款这种现代消费方式时,涉及骗取贷款案和贷款诈骗案件的犯罪案件(以下简称"骗贷案件")亦多发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