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巩欢 《理论建设》2014,(3):98-1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一个特定网络平台即校园网的支持,校园信息传播圈为大学生交往以及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领域,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网络的使用中显现出差异性和特殊性。探讨校园信息传播圈中的隐性思政教育旨在为大学生群体构建良好的校园网信息传播环境,营造优质的高校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越来越普及。校园网建设是党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科研、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党校在建设校园网时应该按照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网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涉网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铁 《世纪桥》2009,(11):88-90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技能与应用、以及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使用等情况,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华中科技大学以网络为平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贴近学生的沟通平台、营造氛围的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平台,推进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加强与大学生的思想沟通,正确进行引导,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校园网络,提高吸引力。从2000年起,华中科技大学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主题网站,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校内网络建设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由100多家网站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在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讯的同时,也为开展网络…  相似文献   

5.
面对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重视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如何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一、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与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网是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主阵地。首先,要加快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育信息量的不断增多和多样化使社会对教育信息管理和教育信息服务的要求更为强烈。建立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网络上的信息服务成为当务之急。在分析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设计目标、网络系统总体设计以及网络安全设计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几种校园网的设计方案:一是大型校园网的核心层设计;二是大型校园网的汇聚层设计;三是中小型校园网的核心层设计;四是中小型校园网的汇聚层设计。  相似文献   

7.
关于湖北省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湖北省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及其道德问题,提出了加快校园网建设、规范网络秩序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空间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然而,囿于革命文化和文化网络传播的特质,革命文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面临着革命文化网络传播主体权威被削弱、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受挑战、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受众个性化凸显和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遭遇商业化侵蚀四个方面的困境。通过进一步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建设、创新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推动革命文化网络"分众化"传播、完善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制度,能不断提升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效果,彰显革命文化网络传播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冲击着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根据新形势探索和寻求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和新方法,让校园网络文化成为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将计算机彼此连接起来形成网络,才能体现出计算机在现代办公中的优越性。依托校园网开展网络教学,我校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建设学校主页,使其成为外界了解我校的平台;二是实现了中央党校远程教育在校园网内部视频点播,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三是充分运用现有网络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资料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07,(4):46-47
耳夕备忘录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回顾(二十三) 38、时间:到扣7年1月23日讲趁: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主讲:中央外宣办网络宣传局局长李伍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曹淑敏背景: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宜传党的理论和方  相似文献   

12.
戴宝富 《求实》2006,(Z2):227-228
互联网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也提出了新的难点和问题。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网民日益增加,各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和师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探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信息庞大、思想内容芜杂、人员流动迅速的网络上吸引高校师生的眼球,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  相似文献   

13.
我校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主流导向占领校园网。 首先,占领校园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开展有效的校园网上宣传、舆论引导和信息监管。一是做好“理工大新闻网”的筹建工作,加强“四支队伍”即包括网络技术队伍、网上宣传通讯员队伍、网上理论工作者队伍、网上管理监督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宣传责任制和网络宣传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到大型的联机网络系统中。党校系统的图书馆也不甘落后,以中央党校图书馆为龙头,全国各地方党校迅速响应。图书馆作为党校的网络信息中心,在校园网的建设中,任务艰巨。在网络环境下,作为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党校校园网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提高书目数据库的质量,使其在  相似文献   

15.
杨立新 《新视野》2005,(4):72-73
文化本质上是传播的。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现代传播意识,重视和加强文化传播阵地建设,包括新闻舆论传播阵地、社会文化传播阵地、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约2000万, 他们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指出: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交往伴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人的基本社会实践之一。随着网络人口的增加以及网络向日常生活的渗透加深.经由计算机媒介的虚拟空间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普遍。虚拟空间作为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发表和浏览文章、通信、设置个人信息以及实时交流等基本的功能,校园网内的虚拟空间更是凶其交互性强、传播信息量大、较为隐蔽等特征,而逐渐成为一种深受青少年们喜爱的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信息系统","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媒体时代为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更多机遇,同时,也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诸如全媒体传播极大削弱传统传播方式的有效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思潮多元话语消弭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非理性碎片化传播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危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需要建设高质量全媒体传播体系,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广大网民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推动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意见领袖正向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是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传播平台。网络的日益普及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由此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