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理由     
芬芳 《党政论坛》2011,(18):49-49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花园里有一间小屋子,屋子里住着一个盲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料这个花园,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却把花园侍弄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花园里总是一片姹紫嫣红。  相似文献   

2.
在沈阳军区联勤部机关大院里,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它没有张扬的造型,也没有华丽的装饰,然而,自2006年开馆以来,从全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来这里的参观者已有10万之众,每个来过的人都对它肃然起敬,流连忘返。在这里,每一张图片都是一个凝固的记忆,每一件实物都是一个永恒的证明,每一组数字都是一个鲜活的铁证,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蓬勃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于丹 《党政论坛》2009,(2):28-28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诠释态度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故事。一个15世纪的宗教改革家,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曾路过一个巨大的石料场,他看到很多人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在搬石料,但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就问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5.
《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因为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钟祥县直属机关党委在党员教育中,改变了过去那种“一人讲,众人听”的做法,采用讲党风故事,举办党的基础知识竞赛,开展“寻找自己的脚印”,上民主党课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效果很好。一、组织党员讲党风故事。今年三月下旬,他们在县棉纺厂、农机管理公司等十七个党支部召开了党员讲党风故事会。为了把故事会开好,让每一个党员都能讲一个党风故事。他们事先把《党员讲党风故事卡片》印发给每一个党员,让大家填写故事梗概;然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党员做好准备。经过这样充分准备,有一百七十三名  相似文献   

7.
马晓燕 《党政论坛》2009,(24):37-37
耶路撒冷每一块石头都藏着一段故事。它面孔神秘,表情丰富,时而平静,时而喧闹,让人难以看透。  相似文献   

8.
“突破一英里极限”的故事使人们很受启示。在一英里赛跑史上,全世界所有运动专家、生理学家都曾断言:4分钟是人类不可超越的极限。但有一名教练却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最先帮一位业余运动员突破了这个限制。他把一英里分成8等份,并根据选手体能,计算出突破极限需要的每等份所用时间。他还在每个等份处都设一个助理教练,负责掐秒提醒运动员:“太快了,悠着点儿!”“慢了,该加油冲了!”  相似文献   

9.
孙正荃 《各界》2011,(11):23-25
人的一生,都有故事,只是多少不同,贾先生是属于故事特别多的那种人。他传奇般的经历曾让海内外不少学人嘘唏不已,可他的人生故事远没讲完,尤其是从“文革”开始之后到2008年谢世这几十年几乎还是空白。笔者有幸同贾老相识多年,一次次地听过他许许多多的新老故事。这里择其中几则有趣者供读者一哂。为避免第三人称的加油添醋,特以口述记...  相似文献   

10.
低调     
史春生 《党政论坛》2010,(14):14-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  相似文献   

11.
以安老助孤、济贫解困为宗旨的慈善事业,如今在我国悄然兴起,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慈善组织共募集到捐款3亿元。“慈善”义举与“安老助孤”任何国家都有不幸的人和不幸的社会群体,这些人和群体都需要社会帮助。提供这种帮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慈善事业在中国早已有之。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在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12.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13.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样的故事:英若诚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大家遍寻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令英若诚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无奈地走出来吃残羹剩饭。自那以后,他就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会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4.
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是中国人的传统,似乎疏漏了这些,我们当父母的没能尽到责任一般。但大多数人并不在意抒好的精神代代相传,而是希望能将更多的财产以及获取财产的机会留给后代,希望他们生活得比自己富裕、美好。其实,愿望和效果时常背道而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每一份财产都是一个绊脚石。这话也许过份些,但道理很深刻。有个故事更耐人寻味。唐朝大将郭子仪平安史之乱立了大功,退职时皇上赐他盖一座汾阳王府。有一次他到工地监工,吩咐把地基打牢些。一位泥瓦匠说,王爷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不知足了多少府第,只见房屋换主人,…  相似文献   

15.
刘庆昌 《民主》2010,(10):38-40
在我走过的生活道路上,曾经有过许多的师长和朋友,他们在我不同的成长阶段和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给过我各自不同的影响。可以说,与每一位师长和朋友都发生过难以忘怀的故事。如果把那些故事编织起来,就是一幅幅动人的人生画卷,足以让我感到充实和自豪。而在这幅画卷中,总会有为数不多的人们,成为我们人生故事中不会也不能省略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白发红颜、年尊气稚——这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给我的印象。在儿童文学这块窄小的园地里,他竟耕耘了60余个寒暑。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也许找寻不到如他那样毕生甘心于这片绿洲的劳作者。人至耄耋,童心未泯,是他最让人敬仰之处。看他送出的每一篇稿,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端端正正写在格子里,工整至极;看他出席每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7.
陈琪 《党政论坛》2013,(17):62-62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提及,“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让我想起一个《风中的木桶》故事,触及心底、发人深省。一位小男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每天他都将木桶拭净摆齐。,可令他委屈无奈的是,风常会把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告诉小男孩:“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  相似文献   

18.
闫祥岭  帅才  董小红  蔺娟 《瞭望》2020,(9):14-18
每一个重症病例的救治,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在这个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医护人员竭尽所能提高临床治疗的精准性、有效性,禅精竭虑只为把重症患者从死神手上抢回。他们与新冠肺炎狭路相逢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记。2月20日转运患者的经历,让见惯生死的康焰也不免感觉惊险。康焰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2月7日,他率领130人的第三批华西援鄂医疗队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受命整建制接管这里的2个危重症病区,负责共计80张床位的危重症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19.
好人曾令刚和他的字●黄永厚文图一)好人受欺、好人受气这是不争之说。我用好人做了题目、又隐去他受欺受气的故事,会不会有损行文的仗义呢?我想不会。第一,好人在单位是士民众庶有口皆碑的。第二,好人不舒心的事都归清官难断那一头管着,别人替他着急吧,他都嘿嘿一...  相似文献   

20.
李群娓 《学理论》2009,(10):188-189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德育教育。忽视德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职,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应尽的职责。如何抓住每一个机会、利用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够沐浴在德育的阳光里健康茁壮成长,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探索并积极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