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察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就已设有御史之官,掌管五官的纠禁之职,对官吏中的违法者加以察举。我国封建时期的监察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督防百官渎职失职,纠正各级官僚机构的工作失误,维护封建王朝的纪纲法度,巩固封建统治而确立的。尔后随着皇权的扩张,中央政权力的集中,监察制度也不断得以完备和加府强。掌监察之职的官吏,实际上是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对百官和各级地方政府实施监督和纠举。监察制度发展到唐朝时期,已达到相当严密和完备的境地。唐代的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台系统和言谏系统两部分。唐代的御史台系统是唐王朝建国之初,沿袭隋制  相似文献   

2.
唐宋监察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现代法学》2004,26(3):188-192
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制度在世界法制史上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唐宋两代的监察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唐代是封建盛世,唐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达到完型,是反映中华法系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朝代,随着皇权的加强,监察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对于地方监察活动日趋法律化,对于监察官的资格与任职要求更加严格。唐宋两代的监察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具有可咨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监察制度已成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雏形在世界各地可追溯到不同历史起源。近代监察制度在瑞典正式诞生,并发展出国际流行的议会监察专员模式。二战以后,西欧及其他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现代政府也出现了机构膨胀和职权扩张的趋势,新兴国家在社会转型中也面临着反腐和保护人权的需求,监察制度在此背景下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其制度内容、适用范围等在演化发展中,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监察制度模式。监察制度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完善和改革监察制度要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现状和现实政治需求等方面出发,建立适合国情的监察制度,并积极汲取国际监察制度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参与国际监察合作。  相似文献   

4.
厂卫系统是明代独有的一套特务系统,更是明代监察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明代监察制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简略的介绍了厂卫系统的来历,设置,以及在明代监察制度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由此简单分析了由厂卫这样的特务系统行使监察权的利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快速发展,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内部监督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企业改革发展,从源头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中信集团2007年开始进行效能监察的调研和试点工作,明确提出把效能监察作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跨行政区监察,是一项好的制度,但要想落实,关键要看谁来执行——是阎立本.还是张利贞?阎立本能够发现狄仁杰.延续大唐盛世:而张利贞却错看了安禄山,从而炮制了唐朝的从盛到衰的拐点。  相似文献   

7.
申广辉 《法制与社会》2013,(35):261-262
劳动保障监察是国家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与干预的重要手段,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纳。本文从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发展现状以及实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必要性入手进行研究,针对劳动监察制度发展面临的制度性障碍,进而提出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定型于魏晋至隋唐,完备于宋元明清。经过长期的嬗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了监察机构独立化、监察官员选拔制度化、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制度法律化等特点。它不仅在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其统一,纠举不法官员、保持官员的廉洁性,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监察主体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道路 《河北法学》2005,23(9):8-11
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片面、过度地强调了政府执法者的安全监管权责,忽视了安全监察主体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对现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主体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强调应重视煤矿工人在安全监察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并建议建立煤矿业协会作为监察主体的机制,最后提出建立综合、统一、积极的煤矿安全监察主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瑞典创设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的一百多年后,为解决三权分立与代议制的危机,更好的保护公民的权益,监察专员制度作为行政监督的一种手段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监察专员具有地位独立、程序简洁、形象公正、权力独特等特征,深受公众信任。近些年来监察专员在保护人权、反对腐败、促进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保护集体利益和分散利益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国强 《行政与法》2022,(3):119-128
监察谈话发端于党内谈话制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预防型谈话、调查型谈话和处置型谈话三种类型.监察谈话对提升反腐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性质异化、监督救济途径过窄等问题.在谈话制度由党规入国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厘清谈话制度的性质及其在监察实践中的运行轨迹,以确保监察谈话在法治化轨道上愈行愈稳.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已全面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而人民监督员工作转变为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实施“七个方面”监督,这与检察机关监察工作性质相似。因此,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为适应人民监督员工作新变化,可“对口管理”,由监察部门承担人民监督员工作,使之成为一项监察工作新职能,并通过发挥院党组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效能监察是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促进勤政敬业,实现廉洁高效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国企改革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开展效能监察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解决国企产权模糊,国有资产无人负责以致大量流失,经营管理者负盈不负亏,监督制约往往是软约束等问题。开展效能监察正是对监察对象执行法规政策、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它既可从国有资产流失的环节和问题入手,查明情况和原因,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用人制…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的监察员制度黄列保障公民在与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打交道时所享有的权利在法律程序中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一点上看,瑞典的监察员制度即在保证公民免受司法和行政机关作出的压制性决定和不当管理方面起着积极关键的作用。瑞典人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们在世界上首创了监察...  相似文献   

15.
亚洲监察专员协会第六次会议于今年 6月 18日至 2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中国香港、韩国等 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50名代表。国际监察专员学会、澳洲监察专员协会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的行政监察官”。与会代表在会议上介绍了各自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监察工作,并对新世纪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进行了展望。监察部副部长黄树贤在大会上做了“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与展望”的主题报告,较全面介绍了我国监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监察部的职能及当前主要工作情况。会议决定,第七次亚监协会议…  相似文献   

16.
从我省行政监察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执法监察在发挥监察职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就必须认真搞好执法监察。执法监察可以不受有无群众举报的限制而实施于监察对象,这种主动性有助于我们随时掌握监察对象的行政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纠正和查处行政中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各种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从而更加积极地发挥监察职能。尤其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后,我省监察机关把加强执法监察作为强化行政监察职能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使这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发展和提高。199…  相似文献   

17.
唐朝前期的地方监察方式有二:一是御史台不定期派监察御史奉制巡按州县,“纠视刑狱”。二是将全国州县,依“山河形便”划分为十个监察区,设十道巡按,由中央派员作经常性的定期巡回监察。十道巡按除御史外,也可派其他官员兼任,称大使、巡按使或巡察使等。巡按又设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先阐述了唐朝五刑制度的概念及内涵,然后介绍了唐朝五刑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从中感悟到唐朝五刑制度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几乎同生同长的监察制度,到有明一代,已发展成为严密细致、多层次、多元化的制度网络。可以说,一个监察系统,足以折射出明代近三个世纪的官僚政治实况。明代监察制度最为重要的特点是: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专制皇权统治的高度强化;另一方面亦体现了对监察官自身职务犯罪的全面防范。明代监察法制最具实质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制度预防上,而这一作用的发挥,因受立法上的局限和司法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被极大地削弱了,成为明代监察吏治的实现障碍。  相似文献   

20.
企业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企业中心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最有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新的历史时期,企业效能监察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充分发挥独特作用,最根本的就是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遵循企业管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