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骨文作为殷商时人各种思想观念的图解形式,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意识发生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从甲骨文与审美有关的一系列文字来看,人类审美意识起源的途径之一,即是以文身为代表的身体装饰艺术。原始文身不仅具有一系列的实用社会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成为原始艺术甚至原始人文的发轫之处。  相似文献   

2.
审美文化与民族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特定的审美文化从属于特定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的内涵包括群体的共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艺术性的物化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等方面。本文从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论证了传统美学的重大缺失和根本弊端,并论证了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新的领域”、“重写美学史”、“新的思维与新的方法”及“创建新的学科”等五个方面的创新性意义。审美文化的理论研究是当下中国美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审美文化具有三大功能,即人格建构功能、情感传达功能和美化关系功能.审美文化能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其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真实美、行文的实用美、形式的统一美、语言的简约美等四个方面.研究应用文的审美价值,对于更好按照关学规律创新应用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这些曾经被说成是与中国无关之舶来品的东西,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现实和文化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不难发现,审美现代性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与西方历史上的际遇几乎如出一辙。事实上,当审美现代性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之前,随着改革开放而悄然形成的审美意识,已经转化成一种为现代性补弊纠偏的批判与救赎力量,并日渐成长为维系现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思想主潮之一。  相似文献   

6.
民间艺术是乡民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其生命意识和地缘环境的文化丛,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审美需求,也凸现了整个社会心态和民间文化的迁变,具有程式化中见个性化、即时性和现场感、鲜活悦目、朴素大方、多元混杂等审美特点。通过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和审美意蕴,进而探讨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活态保护的可行性策略,旨在使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为人类的创造力提供源泉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由于种种原因 ,人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应有的步伐 ,甚至呈现相悖的发展趋势。而审美 ,这一倡导人文精神活动的文化行为 ,显示出了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重要性。本文从现实的角度 ,就审美对现代社会经济和人性完善等方面的影响 ,阐述了审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影产生于十九世纪,繁荣和发展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深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类型,对青少年观众的审美教育影响深远.传统的影院观影,因为存在“审美距离”,所以均是“观赏型观影”,青少年观众的“审美体验”受制于编剧和导演的“审美叙述”,形成青少年观众与编剧和导演之间的“审美主体间性对话”,青少年观众可以获得较为完整和稳定的审美体验.“VR电影”的发展打破了“审美距离”,在“现实世界”、“想象世界”之外新创了“虚拟现实”,青少年观众“深度浸入”,甚至参与“VR电影的审美叙述”,形成更为复杂的“审美主体间性互动”.同时,因青少年观众自身主体构建的“未完成性”和“波动性”等,也容易带来部分青少年观众审美体验过程中的“情感亏空”以及“价值偏离”和“伦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未来的VR电影创作者如何在保证VR电影的美学和伦理学的底线和边界的前提下,重新创立一整套适应VR电影的电影叙事语法和生产法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使新疆公安工作面临挑战,以公安文化审美特征为视角,挖掘警察优美、崇高、人性美的审美价值,力争实现公安文化育警、励警、律警、惠警四大功能。切实增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拓展了美学研究的空间.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加以剖析和探讨视觉文化的审美客体呈现出视觉化、复制性、驳杂性和大众化的特点;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受到弱化和钝化;视觉化时代的审美关系突出的表现在主体对视觉形象的消费和审美判断与审美趣味趋同上,成为社会后现代性的某种表征.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体育舞蹈的文化性与审美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体育舞蹈具有以下文化与美学特征:一是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应以音心相映、身心合一为评判标准,追求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艺术之美。二是体育舞蹈的竞技性。体育舞蹈应以真和健康为评判标准,追求身体审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展示其竞技之美。三是体育舞蹈的社交性。应以善和道德为评判标准,直面鲜活的人生,体现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呈现出个性化和开放化、感性化和行为化、流行化和与世俗化的趋向。当代青年的艺术审美体验出现的缺陷,应在切实加强学校以艺术教育工作、引导青年摆脱娱乐文化的低俗情调、提升网络的审美文化价值诸方面做细致的工作,以提高青年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3.
王菊  李世林 《工会论坛》2008,14(6):142-143
知觉是人们融合了感性和理性的一种认知形式和状态,审美则以一定的知觉能力为前提。“审美空间”应该说是创作者在审美空间中的创作.同时也是指审美肯往“审美空间”中的审美。创作者在“审美空间”中融入了想象性感悟,审美者在“审美空间”中也得以开启了想象性感悟。  相似文献   

14.
审美关系即内在于审美现象中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审美现象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多样化关系决定着美的形态的多样化生成。本文旨在透过一些审美活动中的典型现象来洞见审美关系的丰富性、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建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审养现象,是技术和艺术的高度统一,体现,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意识是人的本质的审美显现  相似文献   

16.
孙红霞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3):126+134-126,134
人物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各个环节,成为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物形象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功能是重现美感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在捕捉设计作品美感之余,更注重设计的实用性与美感的相互关系。本文阐述了人物形象设计与审美的内涵、特点,着重分析了审美与人物形象设计的关系,这对设计作品是否能成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美文化与民族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特定的审美文化从属于特定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的内涵包括群体的共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艺术性的物化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等方面.本文从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论证了传统美学的重大缺失和根本弊端.并论证了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新的领域"、"重写美学史"、"新的思维与新的方法"及"创建新的学科"等五个方面的创新性意义.审美文化的理论研究是当下中国美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形式美与内涵美的交融、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契合、传统美与现代美的汇聚,是公共文化的主要审美特征。准确把握公共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于建立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的公共文化设施与场所,对于举办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对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公共文化氛围,对于卓有成效地广泛开展城市公共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海英 《理论前沿》2005,(23):24-26
美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以积极的精神要素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审美关系的建立,人对周围世界的“艺术的掌握”,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而和谐社会在为整个社会的审美创造提供广阔天地的同时,也对美学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美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外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美感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内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物质的反映,审美效应的前提是美育,而美育它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过程,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关系到人的内在情感、心灵的塑造。器乐学习与演奏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器乐演奏以它多变的技法、丰富的音色扩展了艺术的表现。演奏器乐在智力空间的开拓方面,手、眼、耳、脑的高度协调,对人的艺术潜能的开发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在我们论述音乐审美的学习中,我们要在理论体系上理解和掌握什么是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