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革,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求越来越强烈,校本培训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简易方便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然而,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探求科学有效的校本培训方法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刘梦月 《检察风云》2010,(20):24-25
他曾经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1954年6月,汪风雄生于四川雅安。他曾经是一名响应国家号召的热血知青,一位扎根在一线的普通中学教师。经过30多年的奋斗,他从一名下乡知青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再到博士研究生;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成长为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主管教材教辅资料编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投标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省农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特剐是在非用肥季节,大量的牲畜粪便污水随意堆积和排放,导致生活和生产环境污染加剧。而发展农村沼气则可以大大减少污染,并能解决群众生活用能,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我省新增的民生工程中,就有农村沼气建设工程这一项。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此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同地处黄土高原,特别是许多县区处于山区,因此,做好山区农村防火工作不但关系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5.
陈娟 《江淮法治》2010,(5):47-47
住在老家的妈妈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看病多了一份保障,在城市的我也多了一份安心,今年,医药也实现了零利润销售,看病负担小了,肩头压力也小了。但是,农村的医疗问题还是比城市严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农村屡见不鲜,虽然这几年在农村医疗问题上的措施仍在不断推进,我们还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出台更好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胡国林 《法治研究》2010,(10):86-87
中国是农业大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普法成败系于农村。“五五”普法纲要对农村普法也提出了要求。在“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六五”普法即将到来之际,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农村普法任重而道远,如何创新农村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浙江普法宣传挂图(农村版)》的出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环境日渐恶化,这与我国农村环境法缺位有很大关系,本文旨在对当前农村环境法状况予以介绍,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提出若干农村法制建议。农村环境恶化,也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这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在WTO背景下,由于各国环境保护的限制,我国有些农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应当加强农村环境立法,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消除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们"安居"方能"乐业"。肥东县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上,持续两届、连续四年进行跟踪监督,使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得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住房难"问题,对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埃利希的“活法理论”应社会需要而生。习惯、习俗、法律解释、法学家权威的论述等都被囊括于活法中。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思想等影响而今是法治的薄弱区,农村的普法也没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与其将制定法空置,还不如“活法”活用而来寻找一条开创农村新秩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媒体广场     
《法治与社会》2005,(7):60-60
我国着手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工患上职业病要注意保留证据和诊断证明,中国建筑浪费惊人,北京:中小学教师一半以上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毅 《法制与社会》2010,(11):243-243
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履行义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义务也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田野 《法制与社会》2011,(1):219-2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逐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却远远滞后。本文指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依然缺失,要明确政府在立法、执法、等方面的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李塬 《法制与社会》2011,(35):228-228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基层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基层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是乡镇司法调处和维稳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把握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表现,制定相应的基本对策和措施对维护农村稳定和及时做好农村矛盾纠纷调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加强新时期农村稳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岑侃 《法制与社会》2010,(7):182-183
教师幸福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随着自己职业理想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成就感和欣悦感。它具有道德性、精神性、长久性和传递性。而实现教师幸福,需要客观与主观因素相结合。其中,从客观因素上讲,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前提。从主观因素上讲,教师自身的因素对实现教师幸福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彦  张忠伟 《法制与经济》2008,(2):112-113,115
农村工业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农村工业化的模式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由此,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农村工业化的现状,文章从创新农村工业化发展思路这一角度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虽然教师这一职业被人们广为传诵.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在这个队伍里有一群特殊的身影,那就是特殊教育教师,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特殊教育的章节明确要求: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但从全省来看,我省的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地区至今未能开办特殊教育学校,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几个特教班,也因缺少鼓励政策,特教教师需求配备不足而受限制。  相似文献   

17.
季涛 《法制与社会》2014,(1):193-194,198
农村大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化的"先进群体",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的认同也往往被各种数字和社会调查所忽略。本文通过一个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回农村老家要拆迁补偿款的个案故事,探讨农村大学生这个人群在当代社会中对传统认同的流变。此个案带来的启发是,在国家制度和资源配置影响下,村落的终结并不一定意味着农村传统的消失,而被深度城市化的农村大学生并没有彻底城市化,他们很可能被夹在城乡之间,无法归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我国开始了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社会实效,但成功的经验很少。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而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温铁军 《中国法律》2009,(1):7-10,72
古人云: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逸逸。农口之外的学者谈论农地问题之逸逸焉,大抵与意识形态化的制度问题有关;农口之内的学者谈论农地问题之融融也,则往往由于依据实地调研而与主义和体制无关。作者从事农村研究多年,本文主要讨论与农村土地相关的问题,是故,当属大隧之内。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农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中陷入行政化、派系分化以及载体缺失的困境。行政化削弱了自治权的价值;派系分化影响了农村民主的真正实施;而农村“空心化”使村民自治失去依托。走出这一困境,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规范农村自治组织,创新村民自治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