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刘复先生指出:“自从六朝以至于今日,大约是吴越的文明该做中国全部文明的领袖罢。吴越区域之中,又大约是苏州一处该做得领袖罢,如果我这话说的不大错,那么苏州在中国文明史上所处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顾颉刚编《吴歌甲集》序五)近几年,有人认为,研究近现代吴文化是探寻中国文化在近现代发展演变的一把钥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了解苏州文化,也就不可能了解吴文化,不了解  相似文献   

2.
陈惠 《世纪桥》2013,(1):90-91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它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区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为每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新阶段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立德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为大学生营造有利于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 一、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文化品位体现一种环境,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历来是教育学家们非常重视的。和社会一般环境不同,学校作为社会有意识地培养下一代的机  相似文献   

5.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基础、继承根本、价值旨趣等方面同质同根同源。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寻有效的知行合一的路径,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秀文化,有利于激发青年大学生积极奉献进取、开拓创新创业,有利于助推青年大学生实现青春价值、创造人生辉煌。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文化的倾向性认可,反映的是社会成员对特定文化的归属感。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一定的文化认同危机,红色文化作为消解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一种有效载体,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强。因而,应该通过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消解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实现学习型转变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要求以实现学习型转变为前提。在新的复杂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努力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实现学习型转变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学习型辅导员组织的构建,有利于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人对吴氏家族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吴祖光和新风霞,事实上,吴祖光的父亲吴瀛是近现代文物鉴定专家,参与创办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再向上追寻,这是一个传奇的家族,明清两朝,吴氏家族出过42位进士,可谓世代书香,数百年而不衰,不仅在文化艺术上达到很深造诣,对中国革命和政治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吴氏家族还是有着五百年传承的收藏之家。最近,吴祖光之子吴欢首次披露家族的收藏故事,展现出一个家族五百年来的风云激荡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不断国际化、信息化的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一主多元"的发展态势,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校园主文化的同时,存在着很多其它的文化范型。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作为当前高校文化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意涵和文化效应,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文章从此背景出发,旨在分析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引导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胡荣山 《湘潮》2016,(1):54-56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在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要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对创新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把德育功能放首位,以批判与继承态度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防止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文化心理的侵蚀,大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性文化元素,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伦理哲学经典资源、民间文学资源、民族风俗习惯资源、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信仰崇尚文化资源等,能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山西临汾市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特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涵应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大学生村官具备理论素养深、知识面广、工作热情高、年轻有活力等特质,因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如下独特作用:应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引领者,乡土文化的挖掘者、创新者,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者,文化设施的管理者、建设者。  相似文献   

13.
耿家林 《世纪桥》2014,(1):34-36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音乐可以传达多方面人文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4.
鲍兆飞 《世纪桥》2011,(19):50-51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国学精髓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让国学走进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领悟国学,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更有利于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游晓蕾  周宏 《世纪桥》2023,(7):80-82
红色资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可以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促进大学生的认知优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针对红色资源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从推动红色资源的内容挖掘和形式创新,加强红色基地优化建设,提高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能力等方面着手,增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魏战刚 《世纪桥》2015,(4):64-65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教育者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建筑等物质环境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有针对地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各种校园课外素质拓展活动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诗卉 《世纪桥》2008,(5):109-110
“概论”课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涵。通过“概论”课教学,充分挖掘其中素材,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保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感、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格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借力红色文化优势,通过开展“五个一”“红色文化周”等活动,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等,可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感、先进性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引导学生党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革命精神认同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实根基。在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凸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认同。当前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需要围绕当下对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新的提炼;需要情理交融助力大学生学好党史国史必修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整体优化;需要立足实际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大众解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是促进社会加强对国家认同的主体力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知国情、增长才干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践行对中国道路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各民族文化差异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探析中国道路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土壤,验证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先进性和正确性,认可中国道路、肯定中国道路,增强道路认同,将国家认同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