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婚姻是依社会风俗和社会法律规范化了的人类个体的两性结合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这一社会的细胞 ,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 ,成为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社会行为和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恋爱、婚姻与家庭的形式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层面去研究和把握它 ,去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科学地指明了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的进程:自脱离了杂乱状态以后,依次经历了血缘婚和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群婚)和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和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婚和个体家庭的婚姻、家庭形式,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产,由低级阶段逐渐向高一个阶段演变。我们用马列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来考察侗族繁杂的婚姻,家庭形式中各种古老婚制的残余和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及与“事实上存在的家庭形式不相符合的”亲属制度,便可揭示出侗族婚姻、家庭的各个横断面,通过依次排  相似文献   

3.
<正>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家庭一直是中国社会维系个人生存和发展、商品消费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经济功能、抚育功能和养老功能成为社会经济平稳和快速增长的基础。调查和  相似文献   

4.
家庭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家庭的发生、演变,既塑造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伦理格局,又受其影响和制约。传统的家庭,既是生活单元又是生产单元,现代家庭生产的意义淡化,但其依然是社会关系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婚姻家庭的变化金仙婚姻是人类社会两性结合的基本形式和制度,家庭是通过婚姻建立的两性生活组织和血缘组织,它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合体,是社会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婚姻家庭发生了变化,并具有显著特点:一、初婚年龄延长、晚婚率...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的纳西族,民主改革前处于封建领主制度,但在家庭婚姻方面,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以及与婚姻形态相适应的母系家庭,并带有若干血缘婚、群婚残余。这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为什么能够长期保存在封建领主制度下面,这是许多同志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做些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盘仙妹 《当代广西》2007,(17):53-53
婚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所以任何一份履历表上都会有婚姻状况一栏。婚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是婚姻的纽带。认识《婚姻法》,遵从《婚姻法》,依靠《婚姻法》,就成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萍 《台声》2013,(4):61-61
2月18日,马英九在回答台商咨询时强调,通盘检时“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不合时宜、带有歧视性的条文,是今年台当局两岸政策的3个重点之一。作为血缘人身份移居台湾的大陆配偶正迫切地期盼,台当局能尽快地检讨对大陆配偶的偏见与歧视,走出两岸意识形态迷思,还原婚姻的本质,创建两岸婚姻所应具备的沟通条件、亲密条件、家庭支持条件、社会适应条件,以及他们子女健康与幸福成长的积极环境。  相似文献   

9.
爱心不老     
置身于这个“家庭”中,使人的灵魂感到阵阵悸动。为了一个个残缺的生命,77岁的单身老人捧出了满腔爱心……一个风烛残年的单身老汉,22年如一日抚养4名痴呆人。这份虽无血缘却至真至纯的亲情,编织成一段永不褪色的感人故事。今年77岁的段文学,出生于河南省方城县杨集乡五里庄村,因为家境贫寒且身体瘦弱,他一直与婚姻无缘。形单影只地过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哪曾想,一次恻隐之心的萌动,竟组成了他现在这个特殊“家庭”。1965年秋,段文学在厕所里发现了一个浑身粪便,蓬头垢面的哑巴姑娘,平时乐善好施的他,打算帮姑娘找到家里人。经…  相似文献   

10.
图片库     
《中国妇运》2008,(4):48-48
(图一)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为加强平安和谐家庭建设,开设“平安幸福家庭”系列讲座,分别就“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家长”、“如何智慧经营幸福婚姻”、”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法律问题”等专题和老百姓进行现场交流。  相似文献   

11.
人类家庭从古至今不断地变化,从血缘家庭(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禁止父母与子女性行为)到普那路亚家庭(不同氏族的男女群婚,禁止同辈兄弟姐妹性行为),再到对偶家庭(男女婚姻较稳定,一男人有主妻,反之亦然)以至于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委制家庭,又从大家庭(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家庭)到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妻加一二个子女的家庭。可以说,家庭的性质、组织形式、人员构成、功能与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那么,人类未来的家庭,又会是怎样呢?1.阿尔温·托夫勒对未来家庭的预见据未来学家,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12.
陈燕萍 《今日浙江》2012,(15):50-51
浙江省有312万残疾人,涉及近1/5和1000万家庭人口,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否实现与其他社会群体平等共享国家发展成果,不仅关乎残疾人群体利益的实现,更关乎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近年来,我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据全省残疾人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监测,全省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2007年的62.3%提高到75-3%,高于全国平均1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孝”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在所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称为孝的文化 ;传统的中国社会 ,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的历史嬗变在远古时代 ,当社会由无序的婚姻趋向血缘家庭结构时 ,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就孕育了孝的萌芽。孝起源于人类养老实际生活的需要 ,从生命的创造和养育过程中 ,人类产生了返本报恩的意识 ,其具体行为便是赡养和善待生身父母。而作为伦理的孝 ,几乎与中华古代文明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孝”的内容 ;中国最古的典籍如《尚书》、…  相似文献   

14.
婚姻的道德评价与人性——中国传统婚俗礼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财产为目的的婚姻价值观的出现,拉开了妇女婚姻史上悲惨的帷幕,自此,妇女从优越的地位堕入到财产等价物的行列,就像俗谚里唱的:“娶来的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来由人打”。然而,这一人性悲剧的另一面,却推进了父权社会的崛起,形成了以男人为核心的家庭,财产关系也由部落公有制转向家庭私有制。这时候,社会为了确保这种私有制的稳固,使得财产的转移和继承平安地在父系中进行,延续和保障父权就需要一种新的社会规范——“礼”。“礼”的规范是建筑在以父权为核心的家庭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它不仅从本质上排斥群婚俗制,维护个体婚姻份制,以此来保父系血缘的延续;而且,个体婚姻俗制作为  相似文献   

15.
(五) 我们既然否定了氏族制度是产生于所谓“两合组织”,肯定了血缘婚和血缘家庭公社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那么,母系氏族公社究竟如何从血缘家庭公社产生的呢?为此,我们还需要分析一下血缘家庭公社的发展。如前所述,血缘家庭公社建立在血缘婚基础上,两种生产结合在一起,是实行按人平均分配的共产制的社会组织单位,反映了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有机联系和高度统一,但它又  相似文献   

16.
中越边境地区中国一侧,存在着大量中越跨国民族婚姻.这类婚姻直接导致了越南入境女性及其子女两类特殊群体的产生.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法律制度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排斥,越南入境女性及其子女在国家归属、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表现出复杂的认同焦虑.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认同困境,直接导致了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成员模糊身份和模糊意识的生成甚至蔓延,这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通过对成都、上海、义乌三地1318名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家庭冲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同样存在着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个体、组织和家庭都是影响冲突的重要因素,其中组织因素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家庭成员生活德性可以称之为生活美德。生活美德的感性形塑是源自于人们的血缘认同,生活美德就是建立在家庭成员的血缘认同基础上,并在家庭生活实践中形塑的感性实践力即家庭责任,进而在伦常生活的重复累积中内化为家庭共同体具有支持作用的家庭精神内聚力即生活美德。血缘认同、家庭责任和生活美德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血缘家庭的生活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封建时代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一入仕途,头戴乌纱,衣着青紫,权势煊赫,富贵随之。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妻以夫荣,子以父贵。生活在这样家庭背景下的"官宦子弟"或"世家子弟",便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引起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婚姻,是指男女两性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形式。婚姻因结婚而发生,因配偶一方死亡或离婚而消灭。婚姻首先是人类自身延续的需要,其首要职能是保证血缘的纯洁和正统性。其次,婚姻家庭本身曾经代表着一种生产方式,今天也仍然是一种所有和分配形式,婚姻关系可以通过经济(财产)方式进行调节。第三,婚姻并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关系,还关系着重要的社会利益,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护,家庭中弱者权利的保护和公平,并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公共道德的维系。因此,古今中外,婚姻家庭都是由法律、道德乃至宗教共同调整的重要领域。婚姻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