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违反法定程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定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要以法律、法规、规章对有关程序的明文规定为依据 ,然后从步骤、方式、顺序、时效等方面加以分析 ,并考察该行为是否正当、合法、合理 ,是否尊重和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当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 ,造成损害的 ,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般的程序瑕疵 ,经补正后可以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5.
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中没有依据行政实在法所规定的程序要件收集行政证据并进而做出行政行为的状态,表现为行政主体单方面向行政相对人取证、强迫取证、隐蔽取证、不进行质证而取证、仅仅收集有利于行政主体的证据等。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具体行政行为问题,而是牵扯到行政主体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作风、行政行为的司法化和行政的过程监控问题。因此,有效构建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的制度和规则对于提高我国行政权行使的质量、与法治发达国家接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违反法定程序司法审查的依据法定程序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司法审查的广度和深度。在学界,原先通说认为:违反法定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手续、步骤、时限等。①也就是说,把违反法定程序司法审查的依据界定为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随着行政法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将规章排除在司法审查依据之外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而主张将规章也纳入其中的观点遂取而代之,成为通说,②并在行政处罚法及正在起草的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中得到贯彻。行政机关制定的其它规范性文件是否一概排除在…  相似文献   

7.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主要是通过抗诉方式实施监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在四种法定情形下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即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如何准确认定和适用这一抗诉理由呢?笔者试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一、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因有法律规定的回避…  相似文献   

8.
法院对干预司法的涉案材料允许接收、转交、批办的习惯做法,实际上为干预司法提供了制度通道,法院内部已有的登记备案制基本上流于形式。我们应换一种全新的思路从根本上加以改革,就是在合议庭、承办法官与干预司法的涉案材料之间建立信息隔离即防火墙制度,只要不是通过法定程序由当事人、律师、证人、公诉机关或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材料,合议庭、承办法官一律不得接收。  相似文献   

9.
行政程序具有保障当事人权利、约束行政权的运行、提高行政机关效率的多种功能。我国法定程序的范围应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外部效力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程序规则,在例外情况下还包括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我国行政程序法典未制定之前,应修改《行政诉讼法》有关违反法定程序的诉讼法律后果的规定,根据程序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及程序规则在行政行为中的地位与作用来重新设计梯度式的诉讼法律后果,建立系统的责任追究制度,从救济法的角度推进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从而促进程序法治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一、争论的焦点问题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是否一律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问题,在我国行政诉讼证据理论中存在四种学说。一是采信说。即应当将调查取证收集的方法与证据本身区别开来,非法证据如果具有真实性和相关性,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应当予以采信。二是排除说。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一、主管错误。人民法院对该由其主管的案件裁定不予受理,或者对不该由其主管的案件却受理裁判的,应予抗诉。 二、管辖错误。一是抢管辖权,违反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共同管辖、协议管辖的规定,无管辖权所作的裁判;二是违反管辖的规定,将自己管辖的案件裁定推给其他法院的。  相似文献   

16.
1、法院违反不告不理原则,主动开始审判程序而作出判决。 2、受案法院不符合管辖要求。 3、审判组织不符合法律规定。 4、应予回避的法官没有回避。 5、应予公开审理的案件没有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17.
[基本案情] 2002年12月16日晚,刘某在饭店包厢吃完饭后,将包厢小姐袁某带回其暂住处嫖宿,双方“约定”200元,刘称因袁酒醉、感到无趣,没有与其发生关系,遂给了袁50元出台费,将其打发走。袁认为按事先约定,自己没有拿到应该得到的钱,就约朋友蒋  相似文献   

18.
缪军 《经济与法》1997,(7):21-22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