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志安 《探索》2011,(2):187-19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一种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这是我国学界长期争议而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方法论维度看,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不人道的或敌视人的唯物主义;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只能引出人的被动性、受制性,不能引出人的能动性、自由性;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抽象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克服了物质本体论的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注重知识传授,未能传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核心关注点应在于:“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的实践思维方式;“育”出“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的受教育者。基于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升华,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弘扬和贯彻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以彰显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发展了哲学实践观,找到了把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性的变革.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不同理解,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实践唯主义的理解和从思维方式变革角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即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实践哲学理论的创新,即提出了实践是人最本质、最切己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脉相承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内在统一的理论核心,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冯东飞 《前线》2013,(1):30-32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它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形成了人类特有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但过去,我们比较关注实践活动的创造价值过程,而容易忽略实践活动中的代价付出过程。从创价与代价的相统一的角度来探讨实践的本质,有利于减少实践活动的代价付出,以增强实践活动的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6.
冯晓宁 《世纪桥》2010,(11):46-48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一词就已经被人们不断地提及,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却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本文将从人的本质根源出发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是实践活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观念的统一,其中,实践活动是起点,实践思维方式是其理念内核,实践观念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中介。正是由于实践思维方式——实践观念——实践活动构成的多维、立体的“实践”范畴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和从抽象的人的世界到现实的人的世界的转变,实现了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目的的转向为表征的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内容或基础,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实践意蕴的内容、尤其是主要内容学界阐述、归结的并不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意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也是其哲学的基点;实践取向是事物本质及世界与人发生关系的实际确定者;以实践检验的方式将哲学还原为经验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实践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实践创新论,能动反映中的创新是人类认识的深刻本质,并提出和深入阐述了“人类认识包含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创新认识三个阶段”的观点,最后认为,应以科学认识论指导认识创新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娟 《理论学刊》2006,(11):47-48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并不单纯是哪一个命题所能概括的,而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以社会关系为现实内容的整体学说。马克思以需要为逻辑起点,论述了人在需要的生理驱动下进行劳动,进而论证了人的劳动本质及其"自由自觉"属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和人本质的丧失,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恢复劳动的自由自觉属性。在这里,马克思实现了人的本质由劳动到实践的升华。马克思正是在这一系列论述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的本质学说,展现了由需要到人的劳动、再由人的劳动上升到实践范畴、最终落脚到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上的逻辑建构过程,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能动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六个观点,只有依据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才能得到合乎逻辑的阐释。"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是马克思从人本身理解人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一原则能够得出包括"类特性"与"需要本性"的人的双重生命一般属性;在现实性上,能够通过包括人的共同体、人的社会联系在内的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把握个人的具体本质。  相似文献   

13.
余显礼 《探索》2001,(2):81-82
实践结果是人的整个本质力量的外化.实践结果不仅仅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同时还是检验人的本质力量的其它因素强弱的标准.用一个检验整体的尺度来检验部分,其中包含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对实践结果的判定要受人的主体性的影响,必须要有正确的参考系,有利整个人类长远生存发展的实践结果,才是人类本质力量强大的正确体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除具有哲学的后思、以思想为对象之思、终极性"寻根究底之思",思维存在关系之思、批判之思、由经验思维到高度理论思维过程之思等反思的全部内涵外,它作为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主要使实践在反思思维过程中承担了如下使命:一是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其哲学的基点,二是将实践取向作为事物本质及世界与人发生关系的实际确定者,三是以实践检验的方式将哲学原理还原为经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魏传光 《探索》2004,(5):109-112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就是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思维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目前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的发展归纳为四次转变形态,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货币形态"、"创造财富的东西"、"能使经济(财富)快速增长的东西"。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描述为这四个阶段或四种形态,固然有新意,但学界的论者在阐述财富这四个阶段或四种形态时,没有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分析论证,因此,对财富概念的演进历程和各形态的本质归属解释得难以到位,缺少哲学理论底蕴。本质实际是由人们社会实践定位的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质。本质内涵的这种规定,是理解财富演进形态的本质定位的哲学理论基础。人们的财富本质定位不但因人们从事不同实践形式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即使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本质定位,也会因生产实践各产业形式的演化不同,而对财富的本质定位也会不同。因此,人们对财富观念一定要辩证地看,切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就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观察、理解和认识世界,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其中实践思维方式也经历了相应的丰富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中与实体思维方式相颉颃的还有一种思维方式--过程思维方式,即以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的解释框架,其实质是辩证法,它实现了解释世界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向.传统过程思维拘泥于原子式地考察世界,从而使过程哲学成为"署名"的个体思辨,并未真正超拔出传统形而上学窠臼,最终沦为柏拉图哲学注脚.马克思实践过程思维方式超越了实体思维对世界的无限性解释,也拆穿了以纯粹思辨思维对世界过程抽象解释的虚假性,指出实践过程中思维与存在的对象性关系是不脱离具体内容的真理.实践过程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意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规定的一元性与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它具有"一以贯之"的一元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形态又是演变的和多样的.构成一个"哲学形态"必具哲学问题、理论硬核、学说重点、文化形式等四个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也必须从这四个要素去考察和把握."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全球问题的解答为切入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核心,突出人学学说的研究,并反映当今时代的文化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则以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毛、邓、江对于实践论的坚持和发展的成果作为核心,将中国的"人"的问题作为重点,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确立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哲学思想.中国马哲界必须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深化学术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进一步建构和完整创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德育。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本质主义德育,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