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消费变迁对贿赂犯罪的影响宫晓冰本文侧重从消费角度研究公职人员产生权钱交易的思想动机,亦即从公职人员群体而不是从个别公职人员的消费变迁来探究消费这样一种社会经济行为与公职人员权钱交易的内在关系。一、公职人员的消费行为是决定其权钱交易动机的主要因素(一...  相似文献   

2.
论贪污对国家政权的危害及其控制左祥贪污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其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管理职能的产生而产生的,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时期。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的商品化,即权力进入市场,“权钱交易”,其实质是权力变质,社会公共...  相似文献   

3.
在“权钱交易”过程中,行贿者以物质利益贿赂公职人员,是为了换取公共权力的支持,但最终的目的不在于权力而是物质利益.因此,“权钱交易”实质是物质利益的非法交易,对于行贿者来说,行贿只是他们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行贿的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可见,腐败问题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还是一种变态的经济活动.高额利润驱动着一批经济主体行贿,而物质利益诱惑着一些公职人员受贿,为什么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腐败现象会  相似文献   

4.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先后领导了十几次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大大地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为什么在中央三中五令、大张旗鼓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情况下,腐败现象不但未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呢?这就需要对当前的腐败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作出具体分析了。一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确立,人类开始有了私有观念,从而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滋生的土壤。从原始社会末期起一直到现在,腐败这一社会现象始终像幽灵一样在人类社会游荡,不断兴…  相似文献   

5.
贿赂犯罪跟贪污犯罪一样,是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对社会的稳定构成现实威胁。因为贿赂严重妨碍政府的管理职能,破坏法制的统一,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办事不公,激化社会矛盾,引起人民不满,增加不安定因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贿赂犯罪严重腐蚀公职人员队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丧失信心,影响社会的稳定。研究贿赂犯罪,剖析其根源、特点、心理等,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遏制和准确、有效地惩治犯罪。 一、贿赂犯罪的根源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和…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腐败现象?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的塞缪尔·亨廷顿、阿诺德·J·海登海默,从中国的古代典籍到现代的众多著作,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的学术领域对腐败现象作了自己的界定和诠释。在认真学习、汲取古今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政治学的角度讲,腐败现象主要是指社会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牟取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私利。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腐败现象呢?就一般意义来讲,腐败现象之所以存在,至少有如下几个条件:(一)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思想的存在是其存在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贪污对政权的危害及其对策张文宣贪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本义所讲的贪污是泛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徇私舞弊、贪赃在法等,致使国家和公众利益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的行为。贪污作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对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败堕落等现象。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大敌,在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对腐朽思想和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建国之后,特别是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更把反腐败斗争摆上了重要日程。不过有一些同志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把反对腐败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所谓“对立论“和“润滑油论”。这些认识不解决,…  相似文献   

9.
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既是一个历史现象,也是一个世界现象,是一个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无一例外都存在的痼疾,是人类的共同公害。而且它又总是在人类各个阶段的政治过程中寻找其适应的环境。就连本世纪中后期,处于经济长足发展时期的中小国家和地区,也不例外,同样经受了严重的腐败现象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析它们的源头,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活动,进行权钱交易。二是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公共财产掠为己有。三是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纪手段牟取暴利。这三种腐败活动都与权力有关。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权力制衡机制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不受公众约束的权力来谋取私利。一、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谋利。在转轨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  相似文献   

11.
甘国彪 《法制与社会》2011,(28):129-130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当前,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12.
职务经济犯罪与行为经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经济犯罪与行为经济原则陈少英,石伟红近年来,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犯罪活动增多,由此导致匍栖于经济犯罪或职务犯罪之中的职务经济犯罪必然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犯罪概念。所谓职务经济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务过程中,为谋求经济利益,利用职务职权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抓思想教育、查办案件、检查监督、刹风整纪的同时,努力探索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路子。一、改革管理体制,减少以权谋私的机会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是消极腐败现象难以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权力越集中,求之越多,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的机会就越多,一些独揽大权而又心术不正的人,乘机搞权钱交易就越容易。我市的体制改革在简政放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以后,该放给企业的权,大…  相似文献   

14.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讲,它是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而作为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与腐败不相容的。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腐败现象所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土壤就自然地消失了,恰恰相反,由于历史的继承性和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尚未彻底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根源,改革开放以后,腐败现象开始在我国不断滋生蔓延。面对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邓小平同志及时准确地揭示了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为全党敲响了警钟。邓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公权私用和公权滥用是公职人员腐败的本质,通常是在混淆两种界限的情况下实现的:一是混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二是混淆职务角色与平民角色的界限。当今,公权私用、滥用的具体表现为:一、违背用权规则,把自己当作"公权"的化身;二、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手段私用公权。无论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的公权私用、滥用,都存在违背社会要求的潜在内因:一、工资收入不高,追求高标准生活需要的欲望;二、对个人和家庭利益的关心,超过对国家利益的关心;三、社会对腐败问题过分宽容;四、惩处过轻,使腐败者对行为后果无所顾忌。从社会条件方面分析,公权私用、滥用的外因就在于:一、公职人员受控制的程度低;二、公众和社会集团与公职人员交往中对权力绝对依附;三、公职人员处于被腐败的包围之中。反腐败的治本之策是消除产生公权私用、滥用的动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机关工作从来就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维护社会稳定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就检察机关职能性质而言,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法律监督是其三大主要功能,检察机关为社会稳定服务必须要围绕这三种职责,立足本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一、从维护政治稳定的高度出发,深入开展历腐欧斗争当前,少数党员干部思想意志薄弱,宗旨观念淡化,贪污腐化,大搞权钱交易。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不仅直接侵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  相似文献   

17.
探索规律性 掌握主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规律,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客观事物都是按照固有的规律发展和演变的。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腐败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特殊工作领域,自然也有规律可循。要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探索和把握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掌握了腐败现象发生的规律,把握住了开展反腐败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就可以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进一步指导各行各业的反腐败工作。 一、当前腐败现象发生 的规律   腐败现象发生和蔓延的规律,一般要通过其现象特征…  相似文献   

18.
廉政,历史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历史的课题海南大学副校长谭世贵历史从远古走来。自从剥削和剥削阶级产生以来,腐败和廉政作为两种相对立的社会现象,便同生共长,相互伴随,成为阶级社会的永恒话题。旧中国上下几千年,“十官九贪”、“无官不贪”、“升官发财”,腐败现象之严重可见一斑。明代...  相似文献   

19.
透过云谲波诡的人类政治斗争史,我们能够清晰看到腐败现象随同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而产生,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政权更迭;细察遥相呼应的各国立法实践,我们可以明确了解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现象极端突出,日益成为现代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20.
腐败,作为一种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不当使用公共权利、违背职责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是以权钱交易作为基本形式的。当今世界,贪污贿赂之风到处蔓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消极现象。官场腐败的恶性肿瘤甚至扩散到了西方国家审判机关的肌体,侵蚀着司法人员的灵魂。由此引发的法官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的丑闻也时有发生,举世震惊。腐败将市场交换原则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