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党现代化是当今中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领导中国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政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需要中国共产党努力提高政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强党的合法性基础,以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地推进改革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党责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明确了为人民谋幸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责任。为人民谋幸福是政党责任的逻辑起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责任的集中体现,为民族谋复兴是政党责任的价值旨归,三者共同构成了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夯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达成共识,依靠“国家—政党—人民”的政治结构、“领导—合作—民主”的政治过程以及“执政—参政—协商”的运行机制推进党际合作与治理。推动政党责任转化为实践效能,需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政党现代化的现代化逻辑,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推动国家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在21世纪中国守正创新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正,创“人的现代化”之新;守“尊重自然”之正,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新;守“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之正,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内在实质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守“生产力”之正,创“新质生产力”之新;守“人的利益”之正,创“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之新;守“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群众观”之正,创“人民江山论”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发展动力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守“世界历史理论范式”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之新;守“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模式”之新;守“共产主义文明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鹏 《理论视野》2023,(3):5-11
政党领导在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性作用,长期被西方政治学或经济学理论遮盖忽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揭示出西方先发国家政党的资产阶级阶级属性,深刻指出后发国家需要先行建立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这个政治前提,才能建立民族国家进而推进国家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遵循着这一理论逻辑,展示了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理论体系,创造了两大奇迹,在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金莎 《党政论坛》2009,(19):22-24
一、社会转型对政党转型的要求 1.社会现代化转型对政党基层组织造成了外部压力。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为农耕社会,作为—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其外在压力要求陕速实现转型和发展,而其社会成长尚无力量支撑转型,政党必然成为其转型推动的主导力量,并为适应这种现代化的转型,自身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动员方式亟需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6.
探索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在此基础上选择好实现方式,从而实现现代化实现方式的“现代化”。西方传统的现代化显现着财富与进步,也充斥着窘困、矛盾等“现代性危机”。因此,需要重新反思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方式。中国探索现代化的历程几经波折,当今又面临着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系列科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考量,蕴含着领导方式和推进方式的现代化、社会系统管理和整合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和创新模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新型实现方式,超越了以往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党与现代化联系密切。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化为政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条件。政党和政党制度对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的快慢和成败。近代中国现代化一直没有获得强有力的先进政党的支撑,现代化进程的迟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此有关。而中国共产党则为中国现代化顺利进行提供了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现代化愈益凸显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更高起点上开辟了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关键是制度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了实现制度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保障是法治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开辟了实现法治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要义是政党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闫维 《行政论坛》2001,(6):10-12
由于我国是后进国家,我国的现代化是属于一种"追赶型"的现代化,即是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模式.因此,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在我国显得尤为紧迫和至关重要.本文认为行政管理现代化主要内容有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专业化和高效化,要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必须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同时还需要经济体制、行政文化、政治体制等各项配套变革.  相似文献   

10.
政党现代化是时代发展对政党变革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政党的现代化既要借鉴其他政党变革发展的经验教训等政党文明的成果.更要从本国国情、世情、以及国家发展实际出发,通过推进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创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合法性,发展政党民主和法治,转换职能、实现党政分工等内部改革及大力培育公民社会等外部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学理论》2015,(34)
德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与道路体现出了德国的特色文化,这是德国在谋求国家统一和富强的过程中所探求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时节,本文试图从德国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阐释德国模式。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经过中国共产党人80余年特别是建国以来50多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的过程进行历史的梳理和界定, 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broad processes of modernization affect individuals' relations to the civil sphere. It first introduces a model of civic involvement as a system of expectations between participants and associations. Next, the issue of change is explored. It is argued that rec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s, such as individu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changes, undermine classic notions of civil society participation. Old types of involvement vanish, while new ones emerge. We investigate in more detail how macro-changes affect three core models of civic involvement: as a member, a volunteer and a citizen. Each model holds particular relations between adherents and associations. The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 of each model is examined in the light of ongoing processes of dis- and re-embedment of civic involvement. The paper is based on secondary analyses of literature concerned with the issue of change within the civic field. The findings can be summarized in four points. First, we observe a shift from face-to-face interaction in long-lasting civic groups towards mediated interaction within networks in flux. Falling rates of participation seem to be followed by new types outside traditional measures of civic engagement. Secondly, individuals seem to move from value-based to consumer-based relations within the civic sphere. Associations, on her hand, increasingly present her activities as ‘products’. This means that civic engagement, more often than before, is mediated in way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profit market. Thirdly, civic engagement is shifting from diffuse horizontal involvement to centrally coordinated activities. ‘Amateurism’ gradually becomes replaced by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dministered by staff-led bodie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central authorities. As a fourth conclusion, we observe a shift from an engagement mediated by associations to a direct involvement, or engagement mediated by structures that usually are not defined as civic ones.  相似文献   

15.
关于墨西哥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霁 《行政论坛》2002,(2):78-80,F003
由稳定创造的奇迹走到动荡造成的危机,再到危机过后的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墨西哥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充满了让人研究和探讨的空间。本文力图分析这一过程演进的规律和成因,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些许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治理腐败过程中,无论是对财富占有或利益分配方式的调整,还是对权力监督和制约制度安排的完善,都属于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考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廉政维度,一是廉政价值维度:公共精神、协商民主、人民至上的价值维度;二是廉政结构维度:多元主体、权力制约、社会自主的结构维度;三是廉洁政治维度:廉政文化、放权限权、宪法约束的政治维度。  相似文献   

17.
使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就选择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这样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考虑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而且还要符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只有切合初级阶段实际和实现现代化历史要求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内含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蔚 《理论探索》2006,(3):31-34
我们目前讲政治文明研究具有特殊的语境,那就是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的,但二者并不能等同:政治现代化是政治文明演进的特殊阶段,政治文明是对政治现代化的正向运动的描述,现代化的政治文明是高度分化整合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和民主化的政治。政治文明的特殊语境及其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要以法治为核心,挖掘制度内的政治资源,依法治国,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深圳庆祝经济特区创建 2 0周年之际 ,为了全面总结深圳改革开放 2 0年的经验 ,深刻理解和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现代化、创新和经济特区的有关论述 ,落实深圳市委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现代化的示范市的战略安排 ,11月 8日至10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在深圳联合举办了“现代化与社会体制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研究部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各地党校、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深圳市委党校、各区党校、市委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 ,与会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