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商红日撰文指出,建设和谐社会,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关键是解决国家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摘     
《红旗文稿》2012,(10):40-41
唐良智:"政府部门"不能成为"部门政府"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政府改革是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要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跨越"转型陷阱",必须在政府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当前,改  相似文献   

3.
修林 《前线》1963,(12)
上期我们讲了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这一期我们再谈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谈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样,上层建筑对手经济基础也起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日益完善,但活力有待增强。只有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充分发挥上层建筑核心、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的作用,为上层建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量的适应,增强上层建筑活力。“三个代表”是上层建筑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5.
任何问题的产生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都是具体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时空的特定性,公共精神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就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公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的背景下彰显出来的,它反映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基本规律和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6.
1978年由朱光潜引发的上层建筑争论,可视为1950年代争论的继续,它尽管没有撼动斯大林的上层建筑解释模式的统治地位,但还是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引发人们重新反思斯大林的上层建筑定义并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其主要成果是对斯大林上层建筑定义的缺陷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从政治学角度对上层建筑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从总体上看,它在学理上并未超出1950年代争论的水平.由于学术生态的退化,这次争论取得的成果较少,并且所提出的建议,即要求在哲学教科书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表述规范化也未能得到响应.迄今为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上层建筑的解释仍是斯大林式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论应该是广义的社会哲学理论,其上层建筑理论不应局限于对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剖析,而应揭示所有社会上层建筑的一般本质、构成、功能及其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也即广义的上层建筑。广义上层建筑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整合与调节社会内外部诸关系以保持其稳定性;它的一般本质是解释体系和规范体系统一的共同体意识;益公性与偏私性是其二重性;人口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是其基本构件。无论是上层建筑的一般本质、功能还是构成都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文化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群众主体作用与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辩证关系,着重解决社会突出问题、完善制度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文化整合、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说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现在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主要理由是:(1)经典作家多次说社会形态不包括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由社会产生并为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6)
<正>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思想上层建筑,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如果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便不能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更不可能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近年来,不少同志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教育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不是上层建筑。这种看法认为,教育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制约,从来就有两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对旧社会上层建筑的革命,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中有过重大失误。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著作或谈话中,毛泽东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论及了上层建筑并有鲜明的理论特色,这主要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未采取教条式态度、从社会现实出发所致。由于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因而可以借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术语对上层建筑等概念重新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曹顺庆 《前线》2012,(11):15-18
当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有一个提法很好,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建设?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其中,上层建筑包括制度层面的上层建筑和观念层面的上层建筑,后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归属于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层面。将文化归属于上层建筑,归属于意识形态,这在马克思的时代无疑是正确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商红日 《探索》2004,(6):44-47
发生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是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整体建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而要建立的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重整。这其中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关于权利、平等、民主、法治及道德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的逻辑是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应该首先从社会结构中得到理性的界定.这一地位的实质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价值化育为基本目的的思想上层建筑及其要素功能的自觉展开.它集中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承担了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思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对社会意识、政治思想对思想上层建筑作用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过程中,必须贯彻生产力标准。 第一,党的建设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贯彻生产力标准。党的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均决定于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说:“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了一切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首先我们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任何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关于这一点,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认识。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展。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并  相似文献   

19.
张龙林  刘燕 《求实》2013,(1):21-24
"社会基本矛盾"是毛泽东矛盾学说在社会层面的应用。这一概念深化了唯物史观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辩证认识,决定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毛泽东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强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行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系统阐释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殊性的归纳,为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指明了路径。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准确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正确认知当代各种矛盾关系,并通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消除贫富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有关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著作来看,他考察了人类史前时期即原始社会、氏族时代上层建筑的起源及其最初形式,原始社会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发生阶级分化时代的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及其演化,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及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的上层建筑形式,还总结了巴黎公社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上层建筑的一些具体形式。在马克思看来,整个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处在伴随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历史延续过程之中,它的内在结构及各个相关的组成部分,它的具体形式、性质和职能都历史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