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在论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理论时,提出并深刻阐发了"合力"思想。其"合力"思想既说明历史客观规律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支配作用,也承认个人意志在历史发展中的一定影响作用。恩格斯的"合力"思想对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合力"思想要求高校在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规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下,建立起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体系化、德育方法综合化的整体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第四章是全书的逻辑终点,恩格斯简明而又系统地叙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有客观规律;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阶级斗争后面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费尔巴哈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1895年8月恩格斯逝世,是恩格斯晚年时期。当时世界历史开始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资本垄断迅速发展,阶级斗争尖锐,有组织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战斗的无产阶级已掌握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政党基本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机会主义也开始在当时最有影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中抬头。但“马克思主义已经无条件地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地位已确立。上述历史条件决定了恩格斯晚年主要担负的历史使命是宣传、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研究恩格斯晚年在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捍卫、应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律思  相似文献   

4.
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法,民法中的权利义务是为预定的归属者而设定的,这种归属者我们称之为民事主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更替和思想文化的演变的合力作用下,民事主体经历了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复杂的历史变迁。为探讨推动民事主体制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本源动力,功能论的观点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文明社会交往主体的多样化和交往自由,鼓励民事主体去实现其权利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初步对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内涵的阐述上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历史辩证统一论,试图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决定和历史选择的辨证统一的结果。针对1949年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个案例,本文阐明了这种选择是历史辩证统一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宪法权威论     
李伟 《法学》1992,(12)
一、确立宪法权威的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权威,权威是社会稳定和统一的基础,稳定和统一是人类追求自由、尊严和发展的前提。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分析了权威的重要性:“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即对当时出现的恐怖主义活动进行了评价和研究,正确区分了历史上两种不同性质的恐怖主义,并根据他们的社会历史作用表明了自己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的经典论断在反恐斗争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对宗教关系的变化,恩格斯从阶级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历史属性决定的。排除阶级的因素,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笔者认为,两者关系的改变是资产阶级不断改变信仰,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信仰对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够保持社会的稳定。对于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信仰危机,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来重新塑造社会信仰体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历史局限,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论述国家和法律起源的那一段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性文字,仍然包涵着若干没有获得解决的重大存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人类学研究的迅速进展尤其是L·H·摩尔根的最后成就,才为解答恩格斯的存疑提供客观条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其法律起源思想的定型之作,但仍需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法学是完全真正的科学国际法学之成为完全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及在其指引下实现的。1872年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指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恩格斯这个科学的论断同样也适用于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当然,国际法学的产生是较后于一般的法学的。1625年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1583—1645)发表其所著的《论战争与和平法》。美国的国际法学者亨金等,说它是"第一部系统的国际法专著",从而赢得了欧洲国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国法学发展中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科技法学的兴起.这里仅对我国科技法学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和涉及的若干问题略作分析. Ⅰ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文中,曾经指出过法学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法律本身的发展,尤其是成文立法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二是社会上已出现了一个职业法学家集团.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对于包括科技法学在内的部门法学的产生也是适用的.我国科技法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我国科技立法的广泛发展和科技法研究的广泛开展密切相关. 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科技领域的大规模立法工作,据  相似文献   

12.
王军 《法制与社会》2011,(15):238-239
安史之乱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该问题的考证上,本篇文章既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又根据恩格斯、汤因比等历史学家的观点,从偶然性因素(王忠嗣遭贬黜事件)改变唐廷兵制入手,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重新论证。但并非主张历史演进没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而是旨在说明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历史的演进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里,恩格斯针对杜林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以及《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在平等观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评价了卢梭的平等学说,论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对日本刑法在发展进程中受德意志刑法的影响 ,以及在日本战败后的特定历史时期 ,欧美文化、思想对日本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进而对刑法、刑法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该文从宏观上对日本与德国刑法有区别的原因、犯罪论、刑罚论的不同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以法学家的眼光对刑法未来的发展 ,以及亚洲今后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反杜林论》中,针对平等观问题,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评价了卢梭的平等学说,论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础上,我们要对当今市场经济下的公平问题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突破刑法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犯罪问题论述的通说观点,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犯罪问题的论述进行了新的探讨:(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封犯罪的阐述,是从无产阶级成长的过程角度来评析,犯罪是工人早期用来反抗资本压迫的行为方式,旨在分析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产生犯罪的原因;(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关对犯罪的论述,是从政治的角度封犯罪本质的揭示,即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并非从刑法学意义上对犯罪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学习,本文着重论述了关于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重要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它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以及它在我国的继承发展和对现实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4,(4)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点很少有不同意见的。但对新旧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持否定态度者是很普遍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把剥削阶级间的斗争排除于历史动力之外。恩格斯说:“自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组成为每个社会的各阶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经指出:“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后所建立的宪法”有对“历史斗争进程发生影响”的作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7页。)我国正在由全民讨论的《宪法修改草案》,就是这样一部必将影响历史斗争进程的宪法草案。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常说,“党胜利了,人民胜利了。”但胜利之树的真正  相似文献   

20.
从一元到多元:一般预防论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一般预防论的历史演进过程 ,认为重刑威吓论是一般预防的初始形态 ,古典功利论是一般预防论的近代形态 ,多元遏制论是一般预防的当代形态。重刑威吓论相对于等害报复论是一种历史进步 ,但是 ,其因易于导致严刑苛罚、刑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以及不合效益观念而具有不合理性 ;古典功利论虽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重刑威吓论的某些缺陷 ,但其将所有犯罪均视为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则显然失之片面 ,且未能彻底消除严刑苛罚的危险以及刑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多元遏制论因未将一般预防限于威吓而趋向于对一般预防作用的全面揭示 ,克服了古典功利论将所有犯罪都视为人之理性选择的结果的片面性 ,且因兼顾报应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来自报应论的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