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国际商务交往中,礼尚往来是建立人际关系、拓展业务范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懂得各国的送礼习惯,掌握好送礼的规则和火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春节刚过,送礼再次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有媒体日前统计得出,中国每年礼品消费可能高达8000亿元之巨。这个绝对可称世界第一的数字,足以让每个有正常思维的中国人羞愧不安。 当下的送礼文化有两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发展倾向。一是一般意义上的礼尚往来,变得越来越普遍、泛滥,且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利益交换性质。过去往往发生在亲戚、邻里等熟人之间的礼尚往来,逐渐扩展到所有可能“有用”的社会关系之间。(剩余347字)  相似文献   

3.
淡化送礼     
我这里说的是私人交往中的送礼,至于求官跑官的送礼、公事私办的送礼,在此不论.送礼,作为人际关系的一个内容,是谁也免不了的,故有"礼尚往来"之古语(当然这个"礼"不单纯是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送礼的国家。朋友同事之间要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有求于人要送礼,巴结上司要送礼,跑官要官要送礼;越是地位高的人,送礼的人就越多,礼品就越贵重。那么,怎样看待、处理礼品,普通人可见修养品质,官员则可见官德官风。毛泽东的“礼品观”就显其高风亮节。 据陪伴毛泽东12年的管家吴连登说,外宾送的礼品,内宾送的土特产,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候,毛泽东一家子就靠他的每  相似文献   

5.
公礼现象: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陈建新公礼,即公款送礼,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风潮。公礼现象较一般意义上"私对私"的送礼行贿。其危害更甚,影响更坏,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腐败之风。礼的嬗变:公款送礼面面观长短镜之一:机关公礼现象在未曾间断的"检点"中...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7):115-115
人际交往,礼尚往来。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亲情、友情、人情。送礼作为表达情感、亲密关系、增进友谊的一种活动地太有学问:  相似文献   

7.
郭琦镖 《先锋队》2014,(1):46-47
"公款贺卡"覆没了,对于祛除"四风"来说,是一个进步,但反对"四风"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眼瞅着又到了年根儿,讲究礼尚往来的国人大都会向亲朋好友送出贺卡,或赠送台历来表达情谊。而"贺卡"的绝大部分都来自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单位,此类贺卡也被坊间称为"公款贺卡"。近年来,"公款贺卡"逐年花样翻新,渐趋高档奢华,价格自然也节节攀升,给公共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8.
近来,中央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而且送礼与收礼互不见面。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8):22-23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刹节日送礼风,但是,官场送礼歪风却在向更隐蔽、更高科技化发展。“送礼新趋向”是公款送节礼已穿上从地上转入地下的“隐身衣”,这背后是一些经销商对公款消费等畸形商业形式还抱有幻想,一些党员干部对纠正“四风”还存有观望之念、侥幸之心。官场送礼风难除,根本上是因权力而生的利益输送中,不行贿就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吴作明 《新长征》2007,(4):64-64
看了这个标题。或许会让“送礼”之人不满,甚至会拿自古以来“官不打送礼”的古训来反驳。请不要误会,这里指的“送礼”不是普通正常的礼尚往来,是指给“行贿”的行为,涉及法律范畴。你说不打行吗?不但要打,而且要痛打。  相似文献   

11.
在送礼风面前刘格文我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历来讲究礼尚往来。送礼和收礼,是每个正常人都难以避免的生活内容。譬如,到医院探望病人,总要带点礼物吧;节假日走亲访友,总不好意思两手空空吧;亲朋好友家遇到婚丧嫁娶,总不至于光带着一张嘴去报到吧。即使...  相似文献   

12.
党建视窗     
《当代贵州》2013,(28):9-9
中纪委和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通知:刹住“两节”公款送礼歪风 9月3日,中其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  相似文献   

13.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5,(2):48
包拯婉拒皇帝寿礼宋仁宗时,朝野上下送礼之风盛行。在官场中收受礼品不但不遭非议,反而成了一种会待人交友、显示德高望重的殊荣。所以许多人更乐此不疲,以收礼为荣,多多益善。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始终持反对意见,曾几次奏疏皇帝,请求颁诏禁止官员之间送礼收礼的恶习,以开廉洁之风。  相似文献   

14.
看了这个标题,或许会让"送礼"之人不满,甚至会拿自古以来"官不打送礼"的古训来反驳。请不要误会,这里指的"送礼"不是普通正常的礼尚往来,是指给"行贿"的行为,涉及法律范畴,你说不打行吗?不但要打,而且要痛打。官为何要打送礼的?因为"送礼"之人,居心叵测,图谋不轨,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国外有句谚语说得  相似文献   

15.
礼品     
任炳 《前线》2012,(2):53-53
“送礼”,乃为表达尊敬和庆贺之意而赠送钱物的行为。其历史久远且代代相传,是人们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庆功贺寿、走亲访友的常见习俗。中国古代文献中对“送礼”不乏大量记述,《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诗句,写男女互赠礼物以表衷情。“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作为正常的礼尚往来,  相似文献   

16.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4,(9):63-63
逢节必令,狠刹歪风。 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当商家纷纷投放广告预热中秋礼品市场之际,中纪委整治中秋送礼风的大幕已经拉开。8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宣布将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狠刹公款送礼的举措密集出台,“逢节必令”渐成中国官场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将『给领导送礼就是行贿』制度化如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视国际曾以<变质的"礼尚往来"掩盖受贿>为题对官员的礼尚往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节假日里,我们的许多党员干部面临着各种各样考验"的问题.其中还提到了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在法庭上的一番感悟:"给领导送礼就是向领导行贿,领导收了礼就是受贿,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这条路千万走不得."  相似文献   

18.
什么钱最不值钱?公家钱。”群众把变着法儿“吃公、喝公、玩公、乐公”得一官半职的人称为“酒精考验”的干部。勿庸讳言,利用公款吃喝玩乐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腐败现象这一。虽然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但公款吃喝玩乐在有些地方和单位还是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据有关报导:一九八八年全国公款吃喝玩乐耗费400亿元,而近几年已达到  相似文献   

19.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吧?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送礼请客,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  相似文献   

20.
每当春节,人们总爱拜年串门.聊聊天,问问好,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拜年的味道变了,变成了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公费拜年”。他们借“拜年”之机,互用公款请吃、送礼,我“拜”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