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缘起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仅以自然灾害为例,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曾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几无异一部灾荒史。水、旱、虫、蝗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历代史书中关于灾荒的记载自然就连篇累牍”。因此,危机的研究自然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那什么是危机?  相似文献   

2.
苑朋欣 《学理论》2023,(5):64-67
民国时期的山东省沂蒙山区,匪患一直非常严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村经济衰败,灾荒频仍,致使许多农民贫困潦倒,被逼上“梁山”。军阀混战,溃兵、逃兵、遣散兵等大量涌出,匪势不断蔓延。各级官员敷衍塞责,官兵怯匪、畏匪,甚至兵匪沆瀣,官匪勾结,造成了土匪猖獗。这些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地匪焰愈演愈烈,以致成为沂蒙山区难以根除的瘤疾。  相似文献   

3.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缘起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仅以自然灾害为例,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曾指出: "一部二十四史,几无异一部灾荒史.水、旱、虫、蝗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历代史书中关于灾荒的记载自然就连篇累牍".因此,危机的研究自然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那什么是危机?应该说,学术界还有一定争议.总体来讲,危机是一种兼具破坏力和转折点、危险性和机遇性的形势隋境.即是说,危机本身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但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则具有强化意识、组织变革、制度完善和体制重塑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一系列推动内蒙古地区发展的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的论述涉及多个领域,在深刻把握内蒙古地区发展潜力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为人民谋幸福、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巩固民族团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其当代意义主要表现为利于政治同心,保证行动一致;推动理论创新,实现深学笃用;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干部能力;找准实践方向,把握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往往是遭受自然灾害的主要区域,农村居民成为受灾主体。而农村灾害救助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灾害救助理论研究也落后于实践。本文从简要介绍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出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制度的现状进行剖析,从理念、立法、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制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制度的发展提供建设动因和对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有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森林火灾.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分布着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现今,我国正处于自然灾害频发期,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必须正确理解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时如何使政府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从近年来我国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实例中找出政府能力低的本质原因,从而评估,最终找出修正现行效能不佳的政府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基于迁出地、迁入地的实情及组织者的有力推动,出现了山东移民大规模迁徙关中的现象。移民迁出地以山东长山县为中心,波及周边数十县,迁入地主要集中在关中东部的临潼、三原、富平等九县区。移民大致分南北两线入陕,迁徙过程充满艰难和辛酸。移民在关中多以同一原籍地聚集成村,形成为数众多的山东庄。在时局动荡、战乱不休、天灾频发的清末民国时期,移民生活大都只能维持温饱。山东移民迁徙关中,是关中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近代关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阶级、战争、革命、治水等为切入点来探讨国家的起源与发展,这些学说及其延展研究都已成为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自然灾害与国家研究之间还难以达致良好的沟通与融合。自然灾害不仅促成了早期国家的生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传统国家的合法性。灾害频发的社会现实和巨大的灾害风险要求以主权和合法性为特质的现代国家必须对自然灾害之"暴力"负责。实际上,现代国家在救灾领域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我们需要突破灾害研究与国家理论之间的隔膜,在灾害研究中找回"国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周杨  石媛  李冬梅  牟占军 《学理论》2015,(8):104-107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BCC模型,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十四所区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内蒙古地区本科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方法为内蒙古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为区内本科院校办学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5)
土匪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民国时期的土匪问题更是存在于近代中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其中以四川省尤为严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社会因素,土匪活动猖獗,产生的影响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就土匪的定义和危害着手,对民国时期四川土匪泛滥的原因做初步探讨与分析以汲取教训,以期对当代中国的治理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灾害观,分析了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探讨了灾害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灾害观对于当前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民国时期大学精神形成及其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等事件的推动和影响;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控制时松时紧;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影响;大学校长、教师的留学背景;校训潜移默化的影响等。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对当前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发扬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大灾害中的集体行动及类型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繁琐复杂的灾害表层现象时,如何进一步与主流社会学理论对话,这是未来灾害社会学研究重要的议题和努力方向.通过引入集体行动视角,将灾害中的集体行动具体化为“灾区内灾民集体行动”与“灾区外志愿者集体行动”两种类型.灾民的苦痛及重建的困境越大,对灾害的解读就越倾向“人祸”因素,并通过“搜索信息行动”、“定义情境行动”和“咎责行动”,引起大量的抗争性负向集体行动,甚至威胁到政府的政治安全目标以及社会的公正和稳定性.政府应通过灾害信息的及时颁布、专家诠释等策略影响灾害情境定调取向,将灾害导向“天灾”而非政府的疏失.灾后资源缺乏并非负向集体行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弱势群体的受灾风险偏高.灾害治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对媒体和民间力量的监督以及公平性机制的建构,将灾害情境中的集体行动整合成救灾和灾后复原的正向行动而规避其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14.
1898-1901年间,陕西大旱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1901年美国《基督教先驱报》为陕西灾民募捐赈灾款。为了监督赈灾款的使用,尼克尔斯作为特派员前往陕西"查赈",同时报道陕西的灾情。他在陕西进行了十天的实地调查走访,掌握了大量有关本次灾荒的一手资料,这些内容被记录《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整理《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关于陕西饥荒的材料,可以展现在西方人眼中此次灾荒的情景,为更加全面地认识此次灾荒提供一个材料上的支撑,以推进对1898—1901年间陕西大饥荒的灾情和原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8)
后套地区,大致范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这一地区是当今内蒙古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民国时期,随着土地开垦和水利开发,后套地区引进了各种农作物。农作物的引进对后套地区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影响,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当时影响是有限的。但从长远来看,意义深远,对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后套地区农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了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突发期和频发期,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就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动员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来,就成为能否应对灾害,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而能否动员起人民群众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动员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从以往成功的动员案例中进行总结,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动员就是一起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省灾害移民的现状进行调研,整理贵州灾害的种类,归纳贵州省灾害移民概况,得出贵州灾害移民工作中的困难因素有:生态环境严峻、灾害频发;移民资金匮乏;缺乏合格的安置点;政府协调工作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之一,蒙汉等多民族交往历史悠久,是研究民族关系与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地方。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内蒙古产生了一些新的民族问题,如何正确妥善地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促进内蒙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借鉴和整理对目前有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文献和资料的同时,对当前内蒙古存在的几个民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冰雪灾害考验保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焰 《瞭望》2008,(10)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灾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如何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完善重大灾害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对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风险不断积累、突发事件频发、公共安全危机的破坏性不断扩大的风险社会中。社区作为基本的生活场所,也是各类灾害的直接面对者和直接承受者,面对灾害,社区如何准备、指挥、行动和恢复就决定了危机对社区的影响和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此,社区层面的危机管理非常重要。将以浙江省杭州市某社区防台抗台为例来探析目前社区危机管理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社区危机管理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