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凝聚民族思想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征程推进中华民族凝聚与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各族人民生存发展与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新征程促进各民族经济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经济实践中的努力方向,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民族政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和巩固提供制度保障。新征程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而言,在民族经济交融基础之上,存在着由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向中华民族社会共同体、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2.
张静 《探索》2005,3(4):166-168
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一,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第二,中华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第三,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标志;第四,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桑蕾 《世纪桥》2010,(3):35-36
中华民族精神自中华民族形成之始便激励中华民族奋进拼搏,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始终坚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体系,激励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本文试对中国共产党践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进行梳理,浅探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进程与中华民族的兴衰。事实证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人民凝聚力实现与时俱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象征。  相似文献   

5.
正一、把握时代主题,立志奋斗追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传统,更要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封建的糟粕,应该批判、剔除、摒弃。但作为中华民族精粹思想的中华民族精神,却始终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丰富,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要接续奋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着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深刻揭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谱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内涵及价值意蕴,进而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阈、方针、路径等维度分析其建构路径,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向纵深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精神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历史。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回民武装力量的创始人,“百战  相似文献   

10.
朱碧波 《探索》2022,(3):73-83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由逻辑起点、目标导向、体系格局、道德原则与实践路径等核心要素组成的结构体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这种多元一体的结构性特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难以绕开的现实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导向是各民族共富共享,它充盈着中华文明济世安民的弱势关怀、均衡发展的空间正义和文化赓续的集群关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体系格局是各民族共建共治,涉及激活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协同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道德原则是和合共生,强调立足各民族的共生共在,在增进各民族共同性的同时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即本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注重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心理层面要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坚持党的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两个共同"目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基础;巩固"三个离不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助于消解有关中华民族的诸种争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消除世界各国争端,提升世界各国凝聚力,开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之局面。建构两大共同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义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今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构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指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构成的民族共同体,现指新中国建立后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民族共同体。考古学家夏鼐在其1962年发表的《新中国的考古学》一文中较早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21,(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壮丽的篇章,奠定了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现实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个起来",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被历史检验的真理。  相似文献   

14.
筑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筑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社会、家庭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三大主体,在筑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凝聚其合力共同致力于筑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乐章的时代强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发  邓美英  李忠 《求实》2006,1(11):68-70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精神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升华,也为中华民族精神乐章奏响了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咀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已深深积淀在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因为它是几千年来被历代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整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进程与中华民族的兴衰.事实证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人民凝聚力实现与时俱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象征.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5)
正关于"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实质,对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激发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生命线”的维持和守护,要以“主线”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作为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个民族成员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像石榴籽那般紧密拥抱、难以割裂、一个也不能少的“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一件易事,而是一项时间较长、过程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及基本性质、科学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则及方法、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路径。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指向了三大“基本问题”,即要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问题,要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问题,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