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新生 《检察风云》2008,(17):24-25
主体意识回归   在一个学术座谈中,一位法律人非常调皮地这样概括不同国家的法制观念:   对于德国人来说,只做法律容许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来说,决不做法律不容许的事情;而对于意大利人来说,可以有组织地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对于中国的新闻界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30年前,中国的新闻界都是"德国人",只做法律容许的事情.在中国的新闻媒体上,最高指示和官方文件覆盖大部分版面.翻阅那个时期的报纸,仿佛进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新闻报道与政策宣传、新闻媒体与官方公报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新闻的功能不复存在,而新闻媒体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2.
侯瑞雯 《检察风云》2008,(16):79-79
唐代的人物俑是举世瞩目的,它最能体现出大唐帝国的繁盛景象和融汇多元文化的博大气度。近日,笔者有幸在好友处见到他收藏多年的一尊唐代石雕天王俑。该天王俑通高约63厘米。俑的脸几乎被塑成方形,面部肌肉线条刚毅、饱满,脸旁双耳大而垂,略隐入发际。发丝挺拔,上绾成髻;剑眉粗浓,飞扫入鬓;双目怒睁,凝视下方。狮鼻高挺,微撇大嘴。体型魁梧,左手叉腰,右手弯曲握拳,似要将兵器握捏于掌心之中。身穿铠甲,内  相似文献   

3.
一、3G知识产权,是中国3G发展中"绕不过去的坎"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多次向中国企业挥舞知识产权的"大棒",使中国多个产业饱受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之苦.对于中国许多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型企业而来说,知识产权已经几乎成为一个"噩梦".  相似文献   

4.
论量刑辩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量刑辩护是随着量刑制度的改革而逐渐引起重视的一种辩护形态.相对于无罪辩护、罪轻辩护和程序辩护来说,量刑辩护具有独立的诉讼目标,也需要有相对应的独立辩护操作方式.收集量刑信息、遘选出量刑情节、提出量刑意见、对公诉方量刑建议进行质疑并最终说服法院接受本方的量刑主张,是量刑辩护的基本内容.对于有着"重定罪、轻量刑"传统的中国法院来说,对量刑辩护的重视,可以帮助其获取更为丰富、全面的量刑信息和量刑意见;而对于偏重"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界来说,应当将量刑辩护视为一种独立的、专业化的辩护形态,并确保这种辩护活动得到富有成效的展开.  相似文献   

5.
低姿态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看到了那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我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他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大量各种陶俑,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  相似文献   

6.
人物点评     
嘉义 《法律与生活》2014,(10):29-29
正张曼玉:女神也有软肋5月3日,张曼玉在北京草莓音乐节亮相。因当天狂风肆虐,张曼玉在演唱两首歌后被迫下台。她说:"我真的不想停下来,但他们告诉我舞台很危险。"之前,在上海草莓音乐节上,张曼玉唱歌跑调,得到几乎一边倒的差评。对于许多期待"演而优则歌"或有着理所当然悦耳审美标准的大众来说,奉其为女神的张曼玉大胆地荒腔走板,不禁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7.
从形式上看,今日的中国法学确实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各种版本的法学教材铺天盖地地充斥于坊间,几乎所有法学期刊都出现了稿件供过于求的局面,来自西方国家的法学著作被大规模地翻译过来.不仅如此,在"评定高级职称必要有个人专著"的学术政策影响下,几乎所有法学者都将出版专著视为自己学术事业达到高峰的标志.而无力撰写学术专著的人,也会以一两本法学随笔聊以充之.但是,法学者究竟为这个处于重大转型的社会提供了多少精神资源?那些以法律理论家自居的学者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出了不同于西方学者的贡献?法学家们究竟提出了多少获得社会公认的理论或者命题?还可以更加苛刻地追问:对于司法制度和法律实践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真的给予了精确的把握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了吗?  相似文献   

8.
"十佳"齐涛     
2006年,对于刚步入"而立"的检察官齐涛来说,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出彩的一年: 8月10日,齐涛以优异的成绩荣获河南省"十佳公诉人"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爱上家教主人,女大学生意外怀孕 今年30岁的于欣悦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一个普通工作家庭.199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由于父母下岗,家境较为困难,她每年的学费成了一家人最为头疼的大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欣悦从大二时就开始了勤工俭学.2000年春天,对于欣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10.
"十佳"齐涛     
2006年,对于刚步入"而立"的检察官齐涛来说,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出彩的一年:   8月10日,齐涛以优异的成绩荣获河南省"十佳公诉人"第一名.……  相似文献   

11.
一、初查要慎 1.慎重考虑初查时是否暴露身份。为了不暴露身份,办案人员可以以纪检、监察、工商、税务或审计等其他机关人员的身份出现,调查了解摸清被举报人是否有犯罪事实的存在,是否是其实施的。 2.慎重考虑初查意图的隐蔽。要做到含而不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摄像监视——以隐私权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公共空间实施摄像监视已日益普遍。如何看待公共空间中摄像头“注视”之下的个人隐私权并予以相应保护,我国现有的立法尚未予以足够关注,司法上亦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事实上,个人身处公共空间,亦有其隐私利益存在。因为隐私并不仅仅是他人头脑中关于人们自身信息的某种缺失,而更多的是,人们对于自身信息的控制。摄像头长时间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注视,不同于路人偶然无意识的一瞥,它将使人们因此而丧失对自身信息的选择暴露权和控制权,从而导致个人在公共空间的某些隐私利益的丧失。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立法上和司法上规范公共摄像监视行为,捍卫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必要的隐私利益,维护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个性正义。  相似文献   

13.
为抵御网络上的病毒,科学家发明了防毒、杀毒的"防火墙".对于"电子罂粟"这种社会病毒同样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一道强大的"防火墙".全面地提高人的素质就成为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应加强对于他们使用网络的引导,必要的时候甚至应该加强一定的管理和限制.因为从一般原理来说,防重于治.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建构和加强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在内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类型案件中的证据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盗窃"网上"虚拟财产"类型案件是最近出现的较为特殊的案例,它是网络与人们生活进一步紧密结合所出现的负面产物.从发展的眼光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司法机关将严重侵犯合法"虚拟财产"的案件纳入司法程序已成为必然趋势.从证据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案件中要解决的是电子证据在运用上的相关问题.在此,需要首先从实体上界定此类案件在何种情况下构成"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然后在分析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归结出此类案件中电子证据的特点,最后对于此类案件中证据的取得既要遵循一些电子证据取证上的基本规则,又要确立规范取证主体、取证途径以及提取、保全和鉴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一)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二)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三)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前述三项均是针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出现相应的情形时可以主张不丧失新颖性的规定。但是,对于"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  相似文献   

16.
朱陶 《中国公证》2004,(2):60-61
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对体育彩票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工程的启动,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参与服务的新疆体育彩票电视摇奖现场公证工作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西北区域联网体育彩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六省区电脑体育彩票联合组成联网销售.而六省区原来各自独立销售的体育彩票品种将被取消.听到这样的消息,对于广大彩民来说,可谓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心里却另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7.
"无为"的主张,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而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然而对于《老子》中的"无为",向来曲解颇多,如指责其消极保守,"人君南面"的谋权术,或是"愚民政策"等等。本文将忠实于《老子》文本,同时结合老子的整体哲学理论体系,针对以上几种误解,对老子的"无为"思想做一个简要但不妄为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涂思敏 《方圆》2022,(6):66-69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而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教授许身健来说,书算得上是他的家人了.许身健生活过很多城市,游学过多个国家,在不同的地方安过家,但唯一不变的爱好只有读书.无论去哪里,家里总会有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一条文确立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存疑不起诉"制度.近年来,随着存疑不起诉适用的逐渐增多,[1]该制度本身的一些不完善之处,以及对该制度的模糊认识日益暴露出来,小则影响了对具体案件的判断,大则影响了对这项制度的把握,进而导致在法律适用上的不规范和混乱.  相似文献   

20.
"代孕行为"是指妻因无法排卵且子宫有障碍而无法怀孕,经其夫之同意后将夫之精子以人工方法注入他女之体内,与他女之卵结合,并由他女怀孕分娩该子女,分娩后委托夫妻双方为该孩子的父亲、母亲.生育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加之种族繁衍与延续是整个人类的责任与义务。现阶段调整"代孕行为"的法律规定几乎处于空白,本文将"代孕行为"与收养法律关系紧密结合,提出有关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