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新兴的中国社会文化的衍生词。留守儿童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种群体,间接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状况。全世界仅此中国有如此之现象,归根结底离不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于小艳 《传承》2006,(12):40-4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相关调查,对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这部分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调查有关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但是,从现有公布的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来看,不管是政府部门、妇联、团委内部的工作报告,还是学术界发表的相关调查报告,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追溯问题的历史背景却缺乏历史的眼光,公布留守儿童的规模却忘了“留守”仅是儿童生活中暂时的一种生存状态而非属性特征,从经验和生活状态层面思考留守儿童的问题而忘了从论述层面反思儿童“留守”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09,(6):6-8
湖南是地处中部的劳动力输出大省,目前,全省有240万0—15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27%,占全省儿童总数的18%。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在生活、安全、教育、心理、道德等层面突显出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其生存与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而亲子教育的缺位也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长期、远距离的亲子分离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父母缺席”的现象,导致61.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  相似文献   

6.
贺敏 《今日海南》2008,(5):40-41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我们的政府与社会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留守儿童院舍服务机构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目前大多都面临着成长困境和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各方的积极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引起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为此,我们探讨将小组工作方法引入留守儿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试图从新的有效角度解决该群体的成长教育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这一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邓州市劳务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数为8.81万人,其中贫困留守儿童占16%左右。父母的缺位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教育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令人担忧。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针对目前正在发展、学生爆满的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9.
刘元辰 《乡音》2013,(3):14-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而他们留守在家中的子女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河北省是个典型的农业大省,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他们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亟待我们加以解决。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比例相对较高。据2011年10月河北省妇联统计,全省1498万儿童中,留守儿童为68.2  相似文献   

10.
说到留守儿童问题,人们都耳熟能详,也会自然而然想到“农村留守儿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和中国城镇化两拨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其实,现实世界里还有一个目前仍被忽视的特殊群体——“都市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规模的扩大,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在不断恶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及家长的访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夏邑县约有113万人口,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达30余万人次,创收30多亿元。外出务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派生出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夏邑县马头镇调查,全镇共有中小学在校生6298人,据初步统计留守儿童169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8.6%,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有78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6%;父母一方外出的有56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3%;由祖辈监护的有23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3.9%;其他形式的有10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  相似文献   

13.
林志 《广东民政》2010,(7):55-57
一、“百万留守儿童不开心”一文发人深省 “南方日报”记者赵洪杰、赵新星此文一刊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留守儿童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全国各地报刊和各网站都有陆续报道,虽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正在制定相应的政策,然而生活在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的白领蓝领们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群体自出现至今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鼓励投资家庭的社会支持模式、从政策上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发展、儿童行为发展中的社会化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而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过不少论述,本文则借鉴非社会性行为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非社会性行为,借助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拓展、深化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兰斌 《公民导刊》2008,(11):44-44
据全国妇联最近分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重庆约有230万。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了城市,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孤独缺乏关爱和有效的保护,由此而带来的教育、安全和心理等缺陷,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这一带军事化的称谓,用在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身上,显得那么的沉重,成为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伤痛。  相似文献   

17.
魏博通  戴逢波 《人民论坛》2012,(36):154-155
随着"民工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的小学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性格、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父母亲和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依赖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4,(3):93-93
周宇、余扬在《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第8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也在滋生,留守儿童问题即是其中之一。人口流动和户籍制度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针对此问题,政府过去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应及时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利亚 《求索》2007,(7):151-153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以“留守儿童”问题为切入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对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统筹规划,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全面纳入教育整体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之中,是一种具有全局视野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0,(11):45-45
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平等发展,推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崇左市妇联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关注妇女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创新“五大载体”,为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关爱的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