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聋者的悲喜     
正是人生的花季时期,我失去了倾听,记得当时我狂怒得像一只受伤的猛兽,扯自己的头发,撕自己的耳朵,摔自己的耳光……我开始走向沉沦……因为失去了倾听,就等于幽闭于寂静的荒山古寺里。有人安慰鼓励我:塞翁失马,你可以因此免了许多干扰,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事业中去,或许会有一番作为。聋者成事业者多着啦,贝多芬耳聋后成为一代音乐大师,郭沫若耳聋后成为一代文豪……  相似文献   

2.
吴志强 《湖湘论坛》2001,14(5):46-47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利,是我们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最大考验。在这最大考验面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能自觉经受这一考验的,是能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忘公仆心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在金钱面前打了败仗。多少昔日的改革家,沦为今天的阶下囚!目睹一幕幕沉沦的惨痛悲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领导干部沉沦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防治对策。 一、领导干部沉沦的主要原因 (一)不讲政治、不讲学习是领导干部沉沦的主观原因。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  相似文献   

3.
分流第一天     
人生往往要经历许多事情的变迁,在变迁中,有些人积极进取,有些人消极沉沦,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对。我在机关工作十多年,熟悉了机关的工作,习惯了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去年,机构改革分流到事业单位工作后,离开了机关大院,告别了骑车上下班的日子,开始了乘公共汽车上下班的生活。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交通工具,突然变得完全陌生,个中的滋味只可意会,难以言表,但也带来几丝新鲜的感觉。第一天上班时,大雨下个不停,也许是大雨不知时节。为了不迟到,我提前半小时来到车站,在近二十分钟的左顾右盼中,一辆公共汽车才蹒跚而至,老远…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美育的崇高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祥华 《求索》2008,(10):113-1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迅猛发展,并日渐成为当今审美实践的主流。大众文化过于平面化、感官化,过分迎合人性中的感性部分,因而它在解放人的感性的同时,却容易导致大众感性的过度释放与追求,从而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单向度的人”。当代中国美育欲拯救感性沉沦中的大众,必须从狭隘的学校美育圈子中走出来,转变为对现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众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5.
自由与沉沦——存在主义自由观之原形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谈到存在主义,大多以为存在主义主张人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行动,等等。其实,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中还包含人的沉沦和异化。人的沉沦和人的自由是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忽视其中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全面正确理解存在主义的自由理论。本文拟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揭示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原形和实质。  相似文献   

6.
有些地方就在我身过,我没有去过,也从不打算去。即使远隔千山我也知道我必定会去,仿佛它们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章节,譬如滇西北我总是向往那些膨脏而神秘的地方而百朝着我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高山深谷参差纵横的滇西北地区一直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这里几乎集各种自然美景于一体框里雪山香格里拉虎跳峡丽江古城、沪沽湖‘怒江大峡谷独龙河谷、大理……这一连串朗朗上口的名字中的任何一个都令我神往。终于20多天的假期和2000多块钱让我把这个梦变成7现实。香格里拉之旅当人类的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时人们却趋向于返授归真急…  相似文献   

7.
《同舟共进》2011,(10):80-80
广东汕头 陈宏生《同舟共进》2011年第6期南桥的文章《不城市化行不行?》说出了我的疑惑。我生愚笨,至今弄不明白,所谓“城市化”指的是乡村人都跑到城里去,还是把乡村“化”为城市?以现实观,当指前者。  相似文献   

8.
广东汕头 陈宏生《同舟共进》2011年第6期南桥的文章《不城市化行不行?》说出了我的疑惑。我生愚笨,至今弄不明白,所谓“城市化”指的是乡村人都跑到城里去,还是把乡村“化”为城市?以现实观,当指前者。  相似文献   

9.
1996年我从国企下岗,转岗当上了一名保安员。铁饭碗成了泥瓦罐,。C里不是滋味,工作单调、乏味,但是,严峻的现实迫使你不得不去适应它我认为,要想生存,首先就得珍惜手中的饭碗。否则别说为国家、为社会、为保安公司如何奉献奋斗,先问问对得住自己否。为自己的家庭,你就应该去适应岗位,而别再强求岗位来适合你。想到这一步我也就很快地适应了,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当上了保安队长。我认为每天着装上岗执勤,。C中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因为此时此地不是代表你个人,而是代表一个整体,代表一种形象。“形象”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客户…  相似文献   

10.
孩提时代,汽车带给我们的是对速度的本能崇拜,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心驰神往。虽说从小就因儿麻而下肢瘫痪,可手中心爱的玩具汽车却总能翻山越岭,穿云破雾,把自己带到了脑海里任何想要去的地方,让我暂忘残疾,挣脱现实羁绊,任由梦想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20,(16)
正在台湾的这半年,我去了龙应台文化基金会主办的沙龙并且见到了她本人,寻访了郑成功的足迹,也一睹了阿里山、日月潭的风光,那些过去只存在于书中的虚幻的现实,一下子都变得那么的清晰和真实,就像阳光照进现实一般。陌生的环境,疏离的人群,我不必去讨好别人也不必勉强自己,感觉人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在没有课的日子里窝在房间里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带着电脑去咖啡厅,随手写上一两千字,又或者独自一人去看部影片,我不必去在乎这一天过得是深刻还是浅薄的,只要是充实快乐的就是完美的一天。这也许是自己这20几年来最为轻松愉悦的半年,我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相似文献   

12.
刘援朝 《人大论坛》2011,(12):52-53
读历史,不能像欣赏标本那样,静止、孤立地对待历史事实,而要把历史事实与现实联系起来,带着今天的“为什么”去思、去想、去分析、去判断、去结论。  相似文献   

13.
周孟贤 《新东方》2000,(1):78-80
那年,我去了宁波“天一阁”,它让我惊叹又让我感奋,更让我沉思:它给一代一代人提供知识之氧气、文化之精气和历史之浩气;它给这个城市以厚重感、书卷气;它像一块活的绿地,每时每刻不动声色地向整个城市漫溢。多少年过去了,不才的我,自信那里还有我灼热的目光和“笃”在庭院的身影。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与古老文化的民族,我们能在世界彪柄的恐怕这一点最为过硬了。现在,我们不妨把目光从远古收回,投注在现实的土地上,想一想,我们在非常注重市场经济的同时,对“文化”关注了多少?几年后的巳卯初春,正是油菜花开…  相似文献   

14.
速读     
《人民公安》2009,(6):11-11
“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相似文献   

15.
在迈入新的千年之际,我谨代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向台湾同胞致以新年的问候和新世纪的祝福。 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奋进、从沉沦走向崛起的世纪。祖国  相似文献   

16.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1,(22):5-5
广大领导干部“薪酬已付,该得已得”,领了人民的“佣金”而不廉洁从政,就是自毁自弃和沉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儒士们以六经为务,担负着传授知识、解释经典以服务现实的时代重任。在汉代,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现,儒士们大批地被吸引入官僚系统,成为士大夫,相应地,儒士的人格精神也发生了变化。笔者把它归结为三类人格,即理论著述型,政治实践型,堕落沉沦型。  相似文献   

18.
宋可玉 《新东方》2009,(6):10-13
“他者”的显现和如何面对“他者”的显现的问题,日益成为当代哲学家及非哲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20世纪的哲学家们震惊于战争对人的无名化和人在无名中的沉沦,展开了对自我、他者、生存、责任、死亡等一系列范畴的追问和探讨,萨特、勒维纳斯、布伯、赫舍尔等从自己的切身领会出发直面了这一系列的关于“我”与“他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哲学永远要追问生命的存在意义问题,意义追问源于生命的自觉。但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因无力回答而回避了这一问题,将生命意义交给了宗教的上帝,并沉沦于物欲的追求中;中国哲学则具有完备的意义寻求机制,在超越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维度上解决了现实人生的意义寻求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往事如烟     
人的一生都有往事相伴。往事如同点燃的烟头,那幽幽窜出的白烟,缠绕在我的体内,缠绕在我的日子里,又在我眼前缭绕不散,将眼前的朦胧现实起来;之后,我就看到了往事。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会记住什么往事。只要真诚而坦然地去生活,该记住的自然记住。许多的往事就如此交替存在。就像我口中不断吐出的烟,一缕一缕,只要我们活着,往事就不会断绝。对于往事,欢乐或伤悲同样很多很多。往事如烟@李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