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旺旺 《党建文汇》2008,(4):43-43
我的祖父孙佩苍一生喜爱绘画,曾去法国留学生活过。在法国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的徐悲鸿先生,他深知徐悲鸿的绘画天赋。徐悲鸿也赞赏他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赴 《世纪桥》2004,(6):48-50
一、率队去苏联 1937年冬,赵尚志正在领导北满抗联部队进行激烈的反对日伪冬季"大讨伐"斗争。这时,原抗联第六军二师师长陈绍宾率交通队从苏联回来,传递消息说,他通过抗联第七军与苏联取得了联系。陈向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汇报道:苏联要和日军开战,苏联边防军负责人邀请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到苏联去研究配合行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9年5月16日中午,邓小平设宴款待前来中国访问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席间,两人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戈尔巴乔夫:“现在我要完成我国领导人的一项委托,即邀请你去苏联访问。”邓小平:“我出国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如果3年前解决了柬埔寨问题,那我真的要到苏联去。可能去远东,也可能是莫斯科。现在已经过了3年了,我这个年龄不允许了。我感谢你的盛情邀请。”戈尔巴乔夫:“但我们仍然向你发出邀请。一旦你得出结论可以访苏,我们将随时欢迎你去。”邓小平:“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看来恐怕做不成了,就是台湾问题。调整了与日本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也调整了与苏联的关系。确定了归回香港,还未到期,但也确定了。这是对外关系问题。对内的参与,确定了基本路线,四个现代化这件事。一个政策,就是改革开放政策。四个坚持。还没有能够实现的,就是废除终身制度。这个没能实现。这是制度上的重要问题。”领袖晚年,都会留下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人生遗憾,邓小平也不例外。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大业,毫无疑问就是邓小平晚年留下的最大遗憾。在85岁高龄的时候,邓小平已经预见自己很难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的日期了。在这次谈话中,他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晚年遗憾。  相似文献   

4.
奚渭明 《世纪风采》2008,(10):40-42
一位名人背后,常有默默无闻的人物,给予鼎力相助,艺术大师徐悲鸿也是这样。在青少年时代,他的寄父陶瑞予以无微不至的关爱,使之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徐悲鸿与寄父一家的情谊,以及他感恩图报的事迹,甚为感人。笔者采访徐悲鸿的寄妹陶蕖清及其侄儿陶维钧之所得,于此披露一二。  相似文献   

5.
孟红 《红岩春秋》2006,(3):29-33
周恩来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1919年3月,24岁风华正茂的徐悲鸿,为了吸取西方绘画的优秀技法,告别了亲友们,满腔热情踏上了去欧洲的的远洋轮船,于1919年5月中旬到达了被世人称作艺术殿堂的法国巴黎。在这里,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乳汁,尽管生活贫困,日子艰难,但他追求艺术的雄心壮志和勤奋学习的劲头丝毫不减。1920年,矢志探索救国真理和革命道路的周恩来,也来到了欧洲,且旅居法国巴黎。1924年的一天,周恩来来到巴黎公社社员墙前凭吊死难的英烈。恰在此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位专心致志写生的青年学生,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异国他乡遇同胞,两人倍感亲切。于是,周恩来与徐悲鸿在巴黎相识了,热爱和振兴祖国与民族的一致志向,使他们成了朋友。之后,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崇高理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奋斗。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分管由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当时,曾拟聘用徐悲鸿负责绘画木刻方面的工作。徐悲鸿接到友人田汉的邀请信后匆匆赶到武汉,不料却遭到了国民党人的冷遇。徐悲鸿即愤然离去。随后,他曾想组织中央大学绘画系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背景资料杨奎松根据目前已见的有关朱德的传记资料,人们几乎无法了解朱德早年在莫斯科学习的情况。史沫特莱根据朱德回忆撰写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一个字也没有提及他在苏联学习的情况;《朱德年谱》中,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问题也只有寥寥几句...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九年冬周恩来去苏联就医这是他在此期间与邓颖超到国际儿童院看望中国学生时的合影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9月1日下午,毛泽东由张治中、邵力子陪同前往中苏文化协会,参加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鸡尾酒会并参观苏联图片展览。马寅初以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的身份应邀出席了这一酒会。这是毛泽东与马寅初初次见面。在会上,他们互致问候。会后,毛泽东邀请马寅初去他住处恳谈了2小时。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10,(10):56-56
1947年至1948年间,毛泽东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之间就其访苏问题多次交换过意见。毛泽东从来没有到过莫斯科,但苏联对毛泽东的邀请还在1947年6月就已经送达他本人,并表示愿意接待他共同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以及军事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要遇到的课题.其中包括中苏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徐风(1900—1988),号仁斋,江苏常州人。早年先后在养中小学和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就读,1927年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前身)艺术系,受业于徐悲鸿、吕凤子、潘玉良等名师。1928年徐悲鸿举办旅法个人画展,展前见到徐风所作油画《自写像》,十分赞赏,当即决定将此画送到展场与己作一同展出。此后徐风更因学业优秀,品行端正,得到徐师信任,要他代为保管画室,并担任模特儿,徐氏  相似文献   

11.
列宁勋章是苏联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奖。即使在苏联,能荣获这种奖章的人也是极少的。然而,一个从湖南益阳去苏联的中国人,却得到了这种奖赏。他,就是唐铎。羁留苏联唐铎,1904年生于湖南益阳县一户农民家里。1920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底因参加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吸收苏联在建设民族新音乐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了研究俄罗斯古典音乐,冼星海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去了苏联。1940年12月,他抵达莫斯科,受到苏联音乐界的热烈欢迎。他向苏联朋友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情况,并和苏联同行互相交流和切磋音乐艺术,同时酝酿和准备从事新的音乐创作。不料次年6月,苏  相似文献   

13.
笔歌墨舞气纵横──记解放战争时期的徐悲鸿、齐白石与一次济贫美展吴长江党的挚友──徐悲鸿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在北平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天地》2008,(6):17-23
徐悲鸿与齐白石均为蜚声画坛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敬重齐白石的为人和画德,极为赞赏齐白石的画风和画技。同样,齐白石对徐悲鸿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视他为真正德艺双馨的画坛英才。这两位相差30多岁的艺术巨匠,自20世纪20年代末一见如故之后,因共同的艺术旨趣,从此结为肝胆相照、互为尊敬与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谊真挚深厚,终生不渝,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生前六次去莫斯科。从寻革命真理求救国之路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帮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他见过列宁,同斯大林进行过会谈,也同赫鲁晓夫争论过。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53-56
从一封徐悲鸿致陈西滢的信说起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1949-1976)披露了一条史料,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画家徐悲鸿的一封海外书信.1950年11月,徐悲鸿致信老友陈西滢,希望他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回国.其曰:“通伯老友惠鉴: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曾五次前往日本留学.主要是为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一次前往苏联也是最后一次出国之行。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连续给毛泽东发电报,邀请他去重庆进行国共两党之间的和平谈判。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前往重庆。没过几天,江青也借口看牙要求到重庆去。毛泽东考虑再三,向江青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不能作为代表团的成  相似文献   

19.
1965年,刘少奇在与苏联驻中国大使的一次谈话中详细地叙述了他第一次去苏联的经历。 1921年列宁还在世的时候,刘少奇和几个朋友偷偷跑到莫斯科去学习。刘少奇说:“从那个时候即从1921年起,我就一直关注着苏联所发生的和在报刊上报道的一切事件。所以我可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环境总的来说对我们的现化建设事业是有利的,但仍要一不断多做工作。苏联、东欧近二三年发生这么大变化,谁也未料到。对苏联、东欧只能坚持一条,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上增加交往。我们在经济上的优势邻国都承认,连叶利钦也表示要学习我们的经验,他本来要到深圳去看看,因国内事提前回去了。 有人认为苏联东欧是和平演变过去的,如果说和平演变是外部影响造成的,那是不符合实际的,还是他内部问题积累大多,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始终坚持一条,不论他内部怎么问,我们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我们的经济比他们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