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 还空着的石碑属于张闻天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方知矗立于江西瑞金叶坪村的红军烈士纪念塔还空着一块石碑,至今不知道应属于谁? 这座由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为纪念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而建立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兴  相似文献   

2.
1931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作为首都所在地瑞金,没有一栋象征性的建筑,红军广场只搭了座简易检阅台,偌大的广场显得空寂。“一苏大会”是在谢家祠堂召开的,小小的祠堂里拥挤了上千人。于是,在“二苏大会”即将召开的时候,1933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沙洲坝兴建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在叶坪红军广场兴建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作为献给“二苏大会”的一份特殊厚礼,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六大建筑”。  相似文献   

3.
翟佳琪 《党建》2021,(9):63-64
瑞金叶坪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身造型为一枚射向敌方阵地的炮弹,象征着红军烈士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这座纪念塔的设计者,是我们党一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钱壮飞.  相似文献   

4.
一、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还留有一块空碑 矗立在瑞金叶坪村的红军烈士纪念塔,是1933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为纪念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而建立的。它与叶坪红军广场的红军检阅台遥遥相对,象一颗呼啸而出的炮弹,直指兰天。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无数红军烈士,就会联想到如今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相似文献   

5.
一、瑞金红军烈土纪念塔还空着的石碑属于张闻天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为纪念英勇的红军烈士而建立的,兴建于1933年8月1日,1934年1月21日落成,2月2日出席“二苏大会”的全体代表前往叶坪参加了揭碑典礼。1939年,纪念塔被国民党拆毁,1955年春瑞金革命纪念馆筹备处经呈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在遗址上重新按原貌修复了纪念碑。  相似文献   

6.
赵宝成是出生在山西五寨,牺牲在江西瑞金的中共早期革命家,中华著名烈士,是具有两个第一、一个唯一,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一个第一是,主持建筑了我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标志性建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另一个第一是,主持建筑了我国第一个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红军烈士纪念塔。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25日,铜钵山红军烈士纪念亭落成仪式在瑞金九堡镇举行。赵宝成烈士之子石毅、孙子石林、孙女石秋励,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副主任刘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今年第7期有篇《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三座丰碑》,把有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敌阵亡烈士纪念碑、新中国成立伊始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逸闻趣事串连在一起,构成一幅短小而凝练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画卷,读来兴味盎然。这篇文章对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的叙述,不禁使叶坪纪念广场的一景一物,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993年11月,我到闽西革命老区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是中国现代史学会和中共永定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承主办者周到的安排,学术讨论结束后,与会者得到一个十分难得的瞻仰闽西赣南革命旧址的机会。经上杭古田,在长汀停留一晚,11月15日一大早,我们便驱车往瑞金进发。中巴车队在闽赣边境的祟山峻岭中奔驰,9点来钟便到达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旧址,瑞金城外的叶坪村。  相似文献   

9.
姚启勇 《当代贵州》2024,(16):74-75
<正>坐落在遵义城区南麓的小龙山上,有一座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后靠葱郁的凤凰山,这座山与当年中央红军再战遵义城时的老鸦山遥遥相望。这座山上不仅有著名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还有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有一座墓为“邓萍同志之墓”。邓萍之墓为什么会建在红军山上,他是哪里人,又为什么安葬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蜚声中外的红色故都瑞金,不仅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而且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一座光芒四射的丰碑。在这座丰碑上。镌刻着早期人民军队浴血奋战、起死回生的英雄业绩;记录着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前仆后继、百炼成钢的成长历程;描绘着一个个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红军将帅的音容笑貌。人民军队自己的节日——八一建军节,也在这座丰碑上留下了最初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提起纪念碑,人们自然会想到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然而,在长达28年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曾经先后为革命先烈树立过两座纪念碑。这就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它们同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起,构成了我国革命历史上的三座丰碑。  相似文献   

12.
红军桥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3.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的军民,在血与火的沐浴中开创了红色的苏维埃共和国。昔日的战斗烟云早已消散,在当年共和国的红都瑞金,作为不可复制的历史载体,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时代“念物”,即众多的革命遗址。其中最为吸引人心的是中华苏维埃政府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等六大建筑。这些当年苏区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无言地向驻足在它们面前的人们诉说红色的岁月,使人们受到心灵的震撼。这些红色的“名胜古迹”,已成为红都瑞金一道庄严神圣而永久亮丽的风景线。历史的丰碑,是党与苏区军民共同建造的。瑞金的六大红色建筑,…  相似文献   

14.
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1月2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一座外型似红军帽的会堂里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苏区县-长汀县的四都革命老区,有一块镌刻有58名红军革命烈士英名的纪念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块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比瑞金叶坪的红军烈士纪念塔早9个月)。 被誉为“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红旗不倒之乡”的长汀县四都镇,是红军人闽第一站,  相似文献   

16.
唐昭军 《新湘评论》2006,(11):51-51
湖南省芷汀县上坪乡上坪村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它像一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热土。  相似文献   

17.
蜚声中外的红色故都瑞金,不仅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而且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一座光芒四射的丰碑。在这座丰碑上,镌刻着早期人民军队浴血奋战、起死回生的英雄业绩;记录着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前仆后继、百炼成钢的成长历程;描绘着一个个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苑》2020,(2):46-46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称红军山,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山南麓的小龙山上,距遵义会议会址约1.6公里。整个陵园呈坐北朝南之势,面临湘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占地约103亩。陵园始建于1958年,陵园内安葬着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遵义牺牲的红军将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红军坟、红军卫生员雕像、邓萍烈士雕像、钟伟剑烈士雕像及青松堂、翠柏园等组成。红军烈士纪念碑。整个碑高30米。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6,(10):88-88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分析了眼前的形势,感到情况严重。青杠坡一战未能消灭尾追之敌,四周敌军越聚越多,战局于我十分不利。为此,他们决定立即抢占附近的渡口,摆脱敌人的追击。因抵制错误路线而被撤职、到“瑞金团”当战士的“兴国团”团长高翔,主动率领数十名红军抢占了渡口的浮桥和对岸的小镇,为大队红军摆脱敌军打通了道路。红军一渡赤水,进到云南扎西地区。此时的蒋介石以为歼灭红军的时机已到,于是调集40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妄图将红军一举歼灭。毛泽东与总部首长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时,红军东渡赤水,迅速回师。红军主力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被任命为“瑞金团’’团长,“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改用碉堡战结合重兵进攻来对付红军,企图消灭红军于乌江以北。毛泽东经过真重考虑,决定红军三渡赤水,造成北渡长江的声势。红军在三渡赤水牵动了国民党的追兵后,然后突然调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把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瑞金团”完成了牵敌西去的任务,追赶主力到贵阳附近的新场,主动出击,夺取敌人的黑水铺兵站,造成贵阳城中的敌人混乱。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疲惫不堪的滇军被红军牵向东去,遭遇沉重打击。而红军主力则大步开进云南,五月初从容渡过金沙江。至此,红军彻底摆脱了敌人的战略包围,从内线转到了外线,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20.
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