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往今来,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都主张从严治军。邓小平同志长期在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中担任部队政治委员,一直把从严治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带出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队伍,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人们往往对胜利之师表现出宽容,邓小平同志却并未因部队获得胜利而松懈军纪教育。他的老部下说过,陇海线上打了个大胜仗,却挨了大批评。1946年8月,刘邓率部发起陇海战役,这是刘邓部队在内战全面爆发后的首战,歼敌16000人。杨勇、  相似文献   

2.
1947年8月12日,刘邓大军渡过沙河,矛头直指大别山。蒋介石急调兵力在汝河南岸的汝南埠布防,企图在汝河两岸对刘邓大军实行南北夹击,一举歼灭我军主力。这样,我军在强渡汝河时,就同国民党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关键性的一战。  相似文献   

3.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毛泽东为实现用5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指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经略中原.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进国民党统治区的胸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胜利地完成开创中原新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6,(3)
邓小平从严治军二三事1946年8月,刘邓率部发起陇海战役,这是刘邓部队在内战全面爆发后的首战,歼敌16000人。杨勇、张霖之率第七纵队英勇作战,解政砀山城,歼敌5000多人。但在战斗中纪律不好,损坏了群众家具等,不少群众家被弄乱了。情况反映到邓小平那...  相似文献   

5.
1949年4月21日子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会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初,完成迫击敌人的任务,占领杭州、温州、宁波和赣南闽北的广大地区。5月27日,解放中国最大城市上海。 8月下旬,蒋介石对人民解放军西南进军的路线作出判断:他认为川贵方面山陡路隘,交通极为不便,又有白崇禧集团于湘桂地区据守,解放军不可能由此入川;而川北方面才是解放军入川的捷径,因为这里有陇海路交通之便,又有解放区作依托,供应问题容易解决。据此,蒋介石制定了“以陇南、陕南为决战地带”,以川陕为守备重点的作战方针,急调  相似文献   

6.
邯郸地处晋冀鲁豫四省接壤的腹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京广铁路纵贯南北。这里交通方便,资源丰富,两黑(煤炭、钢铁)两白(小麦、棉花)闻名遐迩。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和刘伯承等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大举进攻解放区,刘邓首长就在邯郸指挥了著名的平汉战役,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打通平汉路的黄梁美梦。 带着深深的怀念之情,1973年10月22  相似文献   

7.
鏖战羊山     
黄河天险告破,司徒雷登大惊失色/蒋介石发出围攻刘邓大军的总动员令,毛泽东针锋相对,指示刘邓“放手歼灭敌人”1947年夏,解放战争整整进行了一年,蒋介石面对败仗频频,决定改对解放区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妄图凭借能代替“四十万大军”的黄河天险,把晋冀鲁豫野战军聚而歼之。毛泽东透过迷雾,高瞻远瞩,明确指出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且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大别山。  相似文献   

8.
我最早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是在抗日时期。1938年1月,小平同志接替张浩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我任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我调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都是在刘邓的领导之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任组织部部长,后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兵团政委,仍在刘邓麾下。建国后,又多次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经常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为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不久,邓小平政委也…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是邓小平同志参与解放和工作过的地方,他在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宏伟事业中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挥师川黔1949年,当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之时,国民党仍有几十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其主力胡宗南部布置于川陕一线。蒋介石妄图凭借一条“西南防线”,阻止人民解放军,作最后的负隅顽抗。党中央早已下定解放西南的决心。此前,还在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胜利完成京沪杭战役之后,中央就作出决定:由刘邓指挥“二野”,稍事休整后即挥师西进,完成解放大西南的光荣任务。为指挥好西南战役,中央在7月17日已经决定:组建中共中央西南局,由邓小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率军进入武汉、长沙,在接管城市的实践中认识到,一些同志片面理解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以为只要城市不要农村,由此产生了封建的农村包围相对发达的城市的现象。刘邓大军解放了云、贵、川、康广大地区后,邓小平决定调整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回忆刘邓首长指挥二野渡江作战和准备向大西南进军陈鹤桥读到《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发表的陆庆良《邓小平同志建国前夕在南京》一文,勾起了我对这段岁月的回忆。当时我在二野政治部工作,对邓小平指挥二野部队作战和领导部队政治思想建设方面一些重要的活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1947年8月,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天险,挺进豫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解放豫西的帷幕。他们采取声东击西、孤立陕州、瓮中捉鳖的战略战术,第一次解放陕州城。这让蒋介石、胡宗南大为震惊,并急忙调动部队回防。此举恰好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刘邓大军主力的作战。解放军曾多次解放陕州,  相似文献   

13.
黄河天险告破,司徒雷登大惊失色/蒋介石发出围攻刘邓大军的总动员令,毛泽东针锋相对,指示刘邓“放手歼灭敌人”  相似文献   

14.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立即调动数十万大军进行围剿,到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已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掩护十纵、十二纵和一纵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实施战略再展开,开辟新的解放区;刘伯承司令员则率一纵(辖一、二、十九、二十4个旅)和中原局机关,组成后方指挥部,北渡淮河,挺进淮西地区,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1947年6月30日,为了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被动局面,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抢渡沙河,勇战汝河,徒步淮河,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军领下,强渡黄河,越过陇海路,千里挺进大别山。沿途如风卷残云,很快完成了建立、巩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恐慌。同年11月底,由国防部长白崇禧调集14个师共33个旅的优势兵力对大别山区进行全面围攻。 为避实就虚,保存实力,12月,刘邓大军指挥部分前、后方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带领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离开大别山,于21日来到安徽临泉县韩老家等地,  相似文献   

16.
正陕北战局的艰难时刻1947年7月21日至23日,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小河会议。小河会议是在全国内战爆发一年后召开的,会上总结了解放战争第一年战绩,确定了第二年作战基本方针,首次提出用五年(1946年7月起)时间打败蒋介石集团。会议决定原定开赴陕北的陈谢(陈赓、谢富治)纵队,改为南渡黄河挺进豫西,与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三军并发,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相似文献   

17.
正《党史博览》在2014年第2期的《"文革"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一文第一节的小标题中说"1967年5月毛泽东首次提出‘刘邓可以分开’,这在‘文革’高潮中是不可思议的主张"。这个小标题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刘邓可以分开"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不可思议?作者在这里加了一个条件——"‘文革’高潮中"。为什么在"文革"高潮中提出"刘邓可以分开"就是不可思议的呢?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让人难以理解。我们撇开这个问题,直奔主题——毛泽东是不是1967年5月才首次提出"刘邓可以分开"?笔者认为不是,绝对不是——不要光看有没有"刘邓可以分开"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8.
成语故事“黄梁美梦”就发生在河北邯郸,故亦称“邯郸梦”。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也在作“邯郸梦”,他一直梦想打通平汉铁路线。然而,刘伯承、邓小平统率大军两次打破蒋介石的“邯郸梦”。 一破“邯郸梦” 1945年8月,蒋介石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对我解放区进行大规模进犯。蒋介石一直想打通平汉铁路,以便抢占平津和东北。 毛主席,党中央针对国民党部队拼命想打通平汉线的企图,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立即着手组织以邯郸为主要战场的干汉战役。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生动阐释、宣传和弘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特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以表达中原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20.
正1945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从延安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中共代表同意让出广东、浙江等八个解放区,并将以上地区的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地区。为此,东江纵队等广东人民武装北撤山东。在粤北的东江纵队北撤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随着东纵主力的撤走,留下来的武装力量大部分复员,已暴露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