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俞文岚 《东南亚》2010,(1):9-16
2009年南亚国家政治局势发展总体向好,印度国大党赢得选举继续执政;孟加拉国新政府执政后政局保持了稳定;斯里兰卡结束了长期内战实现了和平;尼泊尔政府换届后国内局势基本稳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继续表现出了反恐前线的特点。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可喜的发展,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方面加强了彼此的合作,各国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发展水平。各国在新的一年中加紧经济政策调整,以保持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亚国家围绕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不仅加大了双边合作力度,而且为南亚地区进一步合作开发水资源夯实了基础。但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与经济实力差异等原因,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短期方向不明、动力不足等难题。此外,南亚地区的水资源争夺严重伤害了国与国之间的感情,成为当前南亚地区关系紧张的催化剂,而国际社会参与南亚水环境治理开发,大国博弈又加剧了地区矛盾。当前,南亚国家在水环境治理合作的道路上可谓一波三折。南亚地区特殊的"历史记忆"导致彼此间命运共生理念认同难度大,"战略互信"的缺失又制约着国家层面友好关系的拓展。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进而通过"共情"行动来积极推进南亚水环境治理合作,不仅有助于培育国家间感情,也有助于推进水环境治理综合机制建设乃至实现地区整合发展。同时,亚洲有关各方也应该抓住南亚社会经济整合转型的机遇,以参与水环境治理为契机,进一步通过"共情"实践推动南亚经济治理向着更加合理的多边合作态势发展,形成彼此间新形势下的相互依存关系,最终促进南亚地区的整合发展与地区繁荣。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在货币市场、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等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金融监管合作偏少的问题日渐暴露。为此,与南亚国家开展有效的金融监管合作,以适应地区性金融服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成为下一阶段亟待完善的国际性合作议题。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与南亚各国的金融监管合作水平,研究发现双方的金融合作程度、双边贸易往来、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监管差异、信息共享基础等都是影响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中国与南亚国家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更全面的梳理总结,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自第15届南亚地区合作联盟峰会以来,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南亚各国政局稳定,塔利班势力遭受重创,克什米尔问题悄然降温,出现一系列有利于地区合作的好势头。但南亚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诸如政府统治地位不牢、因金融危机而造成的地区经济增长减速、恐怖事件频发、外部大国在该地区战略利益冲突等。未来,在区域合作组织框架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以及中国在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是南亚加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南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方向,是一个相对落后但具有较大合作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区域。虽然我国与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往来关系史,但中国与南亚国家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状况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与南亚国家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潜力的充分发挥。为此,本文在详细梳理中国同南亚国家的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陆、海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的可咨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5年,南亚各国政府都能较牢固地控制局势,但朝野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老问题有待解决;地区合作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国家持续僵持;反恐措施不断出台,恐怖案件层出不穷;大国争相追捧,背后各怀动机.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文化产品贸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国家将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作为推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往来迅速增长,文化产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交流合作水平持续深化,中国已经成为南亚国家重要的文化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与南亚国家间文化领域的经贸合作也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以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合作基础、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实践路径选择,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亚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直到70年代末,它还是唯一没有区域性组织的地区。但是,苏联出兵阿富汗,使苏美争夺直接威胁着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时代潮流的有力推动及安全形势的极大压力,迫使南亚各国摈弃前嫌,加强合作。自1980年12月孟加拉国已故总统齐亚·拉赫曼提出《孟加拉国关于地区合作的倡议书》后,南亚各国纷纷表示响应,并积极参与准备。经过五年的  相似文献   

9.
1997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这在南亚也有明显的反映。美国和俄国都加强了同印度、巴基斯坦的关系,并以印度为重点。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俄关系的发展,中美俄印四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朝均衡的方向发展。这对维护南亚的和平与稳定十分有利。印巴恢复政治对话,使印巴关系趋向缓和。印同其他邻国关系也继续改善。南亚区域合作进程加快。但南亚各国在国内普遍受到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困扰,对这些国家的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亚安全格局的现状是以印度为中心的非对称性安全格局;同时南亚地区的国际组织发展滞后,非国家行为体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地区安全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1947年结构"和"1962年结构"是影响南亚安全格局的结构性因素。随着新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加入和决定安全结构的行为体间博弈规则的变化,特别是印度邻国政策的调整,南亚安全格局正经历着缓慢的变化。在南亚安全格局中,中国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外部平衡者。上述南亚地区安全格局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应防止印度门罗主义的升级,提升南亚国家安全合作水平并寻求与印度在南亚地区发展援助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进入80年代,南亚各国在经历30多年纷争之后,开始效仿东南亚联盟,积极推行区域合作。从1981年4月七国外秘科伦坡首届会议到去年底七国首脑会晤,南亚区域合作逐步发展到了讨论合作原则、制定合作宪章、确定合作领域、审定合作项目的阶段。但时至今日,南亚区域合作还基本未触及工业及工业品贸易领域。工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也是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首要领域。南亚区域合作在这一领域举步艰维,自然只能导致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12.
田益豪 《南亚研究季刊》2020,(1):36-43,I000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但中国与南亚国家间合作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增加了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合作的效率,迫切需要建立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跨境征信合作以共享各国的征信信息,促进经贸往来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本文客观分析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系统总结合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提出中国与南亚跨境征信合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介绍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成立背景、过程和主要历史成就 ;介绍了南盟目前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南盟未来发展将遇到的一些问题 :印巴冲突、宪章束缚、合作领域的狭隘等。但南盟的未来的还是有希望的 ,一是南盟已有相当完善的组织机构 ,已签署了许多合作协定 ;二是南亚民众开始采取行动敦促各国政府推进区域合作 ;三是印度对区域合作的态度越来越积极。  相似文献   

14.
多年以来,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一直未能有较大改观,极大地制约了南亚地区整体及各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尽管各方均有意愿实现"吴越同舟"的梦想,然而现实是持续冲突的特点更为突出。多重层次是形成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重要诱因,也是南亚地区难以摆脱安全困境的桎梏。正是各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及影响导致了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面对安全困境,南亚地区各个国家根据规模与国家实力的不同采取了相应的因应战略,即自助、借势与合作战略。总体而言,实力较强的次地区大国的因应战略以自助为核心,较弱小的南亚国家则采取合作的策略以求得生存。针对多重安全困境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南亚各国的战略倾向有所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从发展趋势来看,南亚次地区的安全仍然不容乐观。作为南亚地区的紧邻,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中将面临南亚地区安全困境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南亚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之一,“9·11”事件后该地区的各类恐怖袭击活动更加频繁。南亚的恐怖主义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跨境背景。地区反恐合作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加强政治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这一合作的逐步展开和深化将有助于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该地区国家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大大提升南盟的政治地位和发言权。南盟地区反恐合作机制的加强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具有积极意义,并为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中俄互办"国家年",有利于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战略升级。笔者认为,促进中俄经贸合作应抓住以下重点:加快能源领域合作进程,朝市场化方向推进;拓展资源开发项目合作空间,以高科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两国商品贸易结构,规范经贸合作秩序;加强毗邻地区之间的经贸关系,合作开创边境区域经济振兴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地区内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其所包含的内容远比5%的比重更为丰富。制约南盟内贸易发展的经济因素是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切实解决才能发掘地区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扩大对南亚的贸易、投资等经贸合作,有助于南亚国家提高区内贸易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主权观念对地区合作的影响体现在世界观、原则化信念和因果信念等方面。主权观念有利于建立行为者间基本的信任,推动地区合作。但由于各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难以消除的防范心理,国家之间的深度合作也难以实现。在中国-东盟合作过程中,主权观念既为合作的平稳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推动了合作的迅速发展,但也在观念逻辑和现实纠纷上阻碍着地区意识的生成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东亚地区主权观念根深蒂固既与传统价值体系的延续有关,也与近代以来受屈辱的历史记忆有关,同时也受国家发展阶段与现实利益考量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具有长期稳定性,因而在主权观念问题上,短时期内地区各国都无意也无力改变。  相似文献   

19.
列宁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跃进的。”这种不平衡发展很自然地会破坏各国垄断资本之间实力对比的现状,从而引起它们重新分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东盟、南亚经济增长一直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江苏省与东盟、南亚等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优势,因此,江苏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善于利用各种合作基金,大力扶持海外园区建设,提高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扩大投资促进贸易,加强文教与旅游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