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对案件庭审前、庭审过程和判决结果向当事人、社会公开的制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公开审判首次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而最早将这一原则制度化的是1791的美国第6条修正案,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我国的法律制度也确立了这一基本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对案件庭审前、庭审过程和判决结果向当事人、社会公开的制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公开审判首次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而最早将这一原则制度化的是1791的美国第6条修正案,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我国的法律制度也确立了这一基本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道华 《法制与社会》2013,(16):122+124
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实现诉讼公正的重要途径。公开审判制度应当包括公开的对象、公开的环节、公开的案件三个方面的涵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的制约,公开审判制度在我国对其的认知和实践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弊端——司法行政化,立法粗疏、没有可操作性、当事人知情权得不到保护等等。完善我国公开审判制度应该从诉讼观念开始转变,以立法完善为前提,提高法官的素质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诉讼主体制度以及后果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对合议庭的公开、新闻监督与公开审判以及公开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评黄静案中的媒体与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飞 《法学》2006,(8):34-40
媒体自由是表达自由的一部分,是民主社会实行法治的基础,媒体自由高于司法权力,其本质是公民权利高于国家权力。当司法和新闻自由进行平衡时,新闻自由应当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我国,法院是否公开审判是由法院决定的,当事人没有要求法院复议的权利。为了防止法院滥用不公开审理的自由裁量权,避免法院为图方便或者有意逃避媒体监督而任意将案件不公开审理,应建立合理的公开审理的程序救济机制。尊重法院的方式应当是遵守法庭秩序,服从法院判决。那种认为媒体和民众不能自由发表对案件的评论的看法显然是只看到了司法独立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言论自由权、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性;也忽略了民众和媒体以适当手段参与调查案件和自由评论案件对司法权威提升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祝琳 《法制与社会》2010,(18):51-52
法治社会的基础,除有良法外,还必须有相关制度的支持,以及公众的法律意识及对司法的信赖。香港的法律援助制度对促进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司法公正,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星 《法制与社会》2010,(10):46-47
赖昌星的难民申请已被驳回,从法律角度而言,其被遣返归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赖案带给我们的反思远不止如此。该案反映我国在引渡制度上的不足,以及其解决方法,是本丈关注的问题。笔者拟比较中加引渡制度,得出一些完善我国引渡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富勒虚拟的洞穴探险者案为视角,简要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列举了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象,分析了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璇 《法制与社会》2013,(9):290-29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增加,日益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其相伴的未成年犯收容制度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暴力机关来说,"关进去"容易,"教育好"却是一个大难题。数据表明我国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现象明显,严厉的惩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该现象的推手。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本文从我国对未成年犯的"收容教养"入手,浅析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  相似文献   

9.
当前检察机关正在推进三项重点,本文就检察机关如何化解在检察工作中妥善处理案件,实现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由来已久,是反垄断法中的重要角色。在打击卡特尔问题上,宽恕制度一直发挥着有力的作用。但从我国对于部分奶粉企业反垄断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宽恕制度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还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和执法机构。我国应该从法律法规着手逐步完善我国的宽恕制度。  相似文献   

11.
震惊全国的药家鑫案件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本文探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具体表现,并浅析原因及法律信仰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宜移植“辩诉交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诉交易是美国的一项诉讼制度 ,意为诉讼中的辩控双方的讨价还价。目前在我国不宜移植该项制度 ,理由是辩诉交易在我国缺少法律根据 ,忽略了司法公正 ,违背了国家权力分工及审判权专属行使原则  相似文献   

13.
周继军 《政府法制》2013,(31):48-48
我国特色的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既强调强制性,以突出执行高效价值,又强调灵活性,以突出公平、和谐、人权价值,体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从“微软”案看成文法与判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软”一案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颇具代表性。从案件本身看 ,可以看到规则、判例与事实三者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和新经济的发展使法律规则不确定的因素得以放大 ,争议和规则的不明确性也随之上升。对于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 ,判例在其中的作用是显著的。从这个关系中 ,可以引起我们对我国法律建设的反思。有限的判例有效主义不失为促进和健全我国法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公开审判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诉讼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九五四年的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都规定了公开审判制度。一九七八年的宪法又重申了这一制度。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此外,刑诉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二十一条还分别对那些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做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是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必须坚决执行这些规定,以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7.
吕娜 《法制与社会》2011,(32):57-57
人民陪审团制度是西方社会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近年来逐步被我国司法界所接受.司法界对于人民陪审团制度的优劣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人民陪审团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分析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基本特点及现阶段我国建立和完善该制度的重要现实意义,就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  相似文献   

18.
张蓉蓉 《法制与社会》2010,(24):161-162
"钓鱼执法"案的频频发生对于在法治的道路上蹒跚前进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需要社会中各个不同角色拥有坚定的法律信仰作为其法治的文化基础,法治才有实现的可能。本文针对上海"钓鱼执法"案,论述了民众法律信仰的建立对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监督》2009,(11):16-17
我们为什么要打黑?办理女“黑老大”——谢才萍涉黑案的第一公诉人,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年轻的副处长——么宁在法庭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要还法律以尊严,还人民以公道,还社会以正气。回答这个问题后,么宁也一时成为了媒体的焦点人物。近日,在五分院,她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采访中么宁不好意思地称,她辜负了自己的博导。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26日,赵C姓名权案,虽然在诉讼程序上终结了,但它提出的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并没有随程序的终结获得确定的答案,而是必将带来更多的反思和审议。纵观有关该案已有的解读和论述,基本集中于本案所涉的法律问题,即"赵C"依法能否作为居民身份证上的姓名,以及相关的公权与私权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对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