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段磊 《人民论坛》2014,(6):155-15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是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成为就业困难群体。文章通过分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成因,从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心理教育、人文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的个人职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们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定位。金融风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在进行职涯规划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指导,女大学生存在不少认识偏颇之处,在就业环境和自身心态的双重挤压下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3.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26):50-51
2014年,727万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为:一、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是大背景。二、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欠发达的第三产业不能给新生劳动力包括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三、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幽拘就业发展。四、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五、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4.
关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华 《世纪行》2010,(2):27-27
<正>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1、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于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文科女大学生就业与心理状况相关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女平等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及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文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仅是就业的问题,更涉及到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能否健康向上,以及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文理两科知识结构能否均衡协调发展.笔者根据自己所作的<武汉市文科女大学生就业与心理状况相关性调查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武汉市文科女大学生就业基本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了相关阐释, 通过一些综合情况进行了相关比较,从而较为客观地反映了2005年武汉市文科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对其心理影响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本人、用人单位、学校和政府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13,(8):36-37
作为全国高校相对集中的教育大省,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全国一样,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对此,陕西省妇联、省妇儿工委办牢牢把握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在就业创业政策上力促男女一视同仁,并有意识地向女大学生倾斜。走进高校转观念先后在西北大学、培华学院等公立、民办高校举办"国策润三秦———四进八送进高校"、  相似文献   

7.
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女大学生就业难问愈加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俞伦 《今日浙江》2009,(11):44-44
针对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奉化市专门出台了在特殊形势下扶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制订了“八个一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案,逐级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主导作用,力争大学生全就业。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笑燕 《前沿》2007,(1):207-20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大,每年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我国城市里大量的失业人员也期待着再次上岗;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的毕业生达338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本文作者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在认真分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在和外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石玉  刘陆晶  莎日娜 《前沿》2006,(5):206-208
本文从实际调查结果出发,在与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充分分析社会、法律政策及女性自身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缓解和解决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魏文风  闫京华 《人民论坛》2013,(10):166-169
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又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更有女大学生自身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文章探讨了导致女大学生出现职业选择困扰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提升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廷荣  刘兆征 《前进》2012,(4):50-52
当前,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大学生就业更是就业问题的焦点。多年来,山西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2011年,山西应届毕业大学生达到17万余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只有把握好就业的机遇,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一、新形势下山西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就业观念误区影响了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其误区主要表现在择业观滞后、错位 ,强求社会公正 ,急功近利 ,藤蔓意识等方面。女大学生需要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观 :择业靠自主 ,就业要竞争 ;创业是最好的就业 ;岗位无贵贱 ,求真务实 ,多将眼光放在就业竞争力的阳光之处。  相似文献   

14.
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城镇8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80后女大学生就业率较低,性别差异较大。求职应聘是80后女大学生最主要的工作获得途径,就业性别歧视对8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女大学生注重工作稳定,但是在就业性别歧视的影响下,80后女大学生的工作稳定性、正式编制比例以及工作满意度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同类男性,总体就业质量指数较低。即使是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工作的80后女大学生,其就业质量仍然低于同类男性。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及社会各界需要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公平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尹虹 《今日上海》2009,(2):21-25
一边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蔓延,一边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 在上海,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2009年全局工作的重点之一,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就业就没有民生。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视阈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而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也分时各异。在当前阶段,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更为艰难,本文从公共政策角度审视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该困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权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开林  关晓巍 《人权》2010,(2):37-42
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实质是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不受歧视权。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普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权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婵 《传承》2006,(11):32-33
随着新一轮就业高潮的到来,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难,主要体现在就业率低、性别歧视严重、就业质量低以及就业缺乏保障四个方面。导致女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女大学生就业观念,其次,要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体系,强化政府责任,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文明、平等、公正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莉 《青年探索》2004,40(1):42-45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在女大学生的内在原因方面,主要是其自身在生理、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上与男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高校教育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择业能力,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完善就业人格特征四方面着手,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米晓 《现代人事》2000,(4):15-16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的社会背景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大家共知的现实问题,笔者多次参加各种毕业生洽谈会,就此问题作一分析,以期为女大学生就业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