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秘密侦查现成为了重要的侦查手段,但是由于秘密侦查特殊的属性,尤其在我国,对秘密侦查手段的使用又存在法律缺失,致使其证据的使用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在刑事诉讼法治化的背景下,通过对由于秘密侦查所产生的证据使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秘密侦查中证据使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秘密侦查现成为了重要的侦查手段,但是由于秘密侦查特殊的属性,尤其在我国,对秘密侦查手段的使用又存在法律缺失,致使其证据的使用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在刑事诉讼法治化的背景下,通过对由于秘密侦查所产生的证据使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秘密侦查中证据使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秘密侦查,是指为了对付危害大且侦破难度高的某些特殊犯罪,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侦查机关针对特定案件的侦查对象,暗中收集犯罪证据和情报,以揭露和证实犯罪的一种具有隐蔽性和强制性的侦查措施。由于秘密侦查的秘密性和强制性,天然地潜在着易侵权性,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侦查遭到了许多人的责难与非议,认为其使用是不正当的。秘密侦查的使用虽然存在着瑕疵,但也并不如有些人所说其使用是非正当的。因此,总结当前人们对秘密侦查使用正当性的各种质疑,针对质疑作出相应的回应,分析、阐述秘密侦查使用的正当性,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陷阱取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陷阱侦查获得的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首先要看陷阱侦查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其次取 决于我们对待违法陷阱侦查获得的证据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言词证据应一律排除,对实物证据应由法官根据具体违法的情形进行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5.
邓立军 《证据科学》2011,19(6):686-701
如何理解特殊侦查措施,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将特殊侦查措施视为秘密侦查的等同物,是符合《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35条立法精神与宗旨的理解。特殊侦查措施所获证据材料长期以来在我国不具备证据能力.必须经“转化”以后才能使用,由此导致诸多执法困境。《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35条虽然力图突破这一长期困扰审判实务的难题.但...  相似文献   

6.
程雷 《证据科学》2012,20(5):557-564
技术侦查手段在我国侦查实践中正在不断扩大适用,作为一项打击犯罪的尖锐武器,其所获得的信息与材料却基本上不允许用作证据使用,这一做法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与不利于保障人权。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成因与实践作法的基础上,对修正案的规定进行了评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亚楠 《法制与社会》2014,(11):117-118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此次修改之前,秘密侦查措施虽也普遍运用于侦查活动中,但因缺少法律上的依据,通过秘密侦查措施取得的证据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证明作用。而在此次修改过程中,立法者在侦查一章中添加了技术侦查措施的内容,其不仅明确了公安机关实施秘密侦查措施的权限和程序要求,还对于相关的证据问题予以规定,使得秘密侦查措施不再处于用而不取的尴尬地位。但鉴于法律规定的技术性问题,现行刑事诉讼相关法律中有关秘密侦查的规定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文章即结合现行法律对秘密侦查的相关规定,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刑诉法新增技术侦查措施一节,本节对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情况、程序的审批机关以及所获得材料的证据效力等做出了规定。为什么新刑诉法要增加技术侦查措施这一节?在新刑诉颁布前实务中对这种情况是怎样处理的,本文将结合国外规定对上述问题以及在新刑诉下,通过技术侦查获得的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哪些不行、又由谁来决定哪些材料可以用作证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元静 《天津检察》2006,(6):48-49
当前,我国反贪案件的侦查模式基本上属于“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犯罪线索、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更充分信息后,再以嫌疑人口供为基础搜集其他的证据。如果收集的其他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所出人,就继续讯问。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反贪侦查程序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围绕嫌疑人口供进行。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反贪部门的侦查成本和效率。笔者认为,为适应反贪侦查的严峻形势,提高侦查效率,采用秘密侦查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秘密侦查是指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在严密的指挥和监控下,秘密使用跟踪、设伏、录音监听、摄像、伪装潜入等合法的手段,掌握侦查对象的动向,控制其活动,从而发现和揭露犯罪的一种侦查方法。秘密侦查对于反贪污贿赂案件的破获具有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特情侦查被广泛运用于公安侦查毒品犯罪活动中,通过秘密搜集犯罪情报、专案侦查、发现与控制犯罪活动,有效打击毒品犯罪。鉴于特情侦查手段的特殊性,特情侦查天然地与证据认定、侦查人员刑事豁免权、特殊的管理制度等问题相联系。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毒品犯罪中的特情侦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对技术侦查措施作出规定。所谓技术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为了侦破特定犯罪行为,经过严格审批后采取的一种特定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秘密录像录音、计算机网络信息监控、派遣秘密侦查员等侦查行为。技术侦查所得证据材料不仅具有一般证据所必须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特征,还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技术侦查所得证据材料的特点一是高科技性。技术侦查措施与传统侦查手段的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秘密侦查所获材料的证据效力因立法空白而处于"似是而非"的尴尬境地。不仅使侦查机关有手脚被束缚感,加大了工作量,浪费了司法资源,同时也令人们开始质疑国家公权力的廉洁性和权威性,造成心理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2012年3月14日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再次让这个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不负众望的是,秘密侦查所获材料终于具备了证据的合法身份,掀开了神秘的面纱。但新刑事诉讼法关于秘密侦查证据的规定仅仅只有一条,且有侵害公民质证权之嫌。对此,我将在本文中予以详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域外立法的比较与分析给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少莹 《法制与社会》2010,(34):211-21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对侦查工作尤其是调查取证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解读两个“证据规定”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对反贪侦查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变现有模式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推进转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手段也在日益的科技化,给侦查案件,打击犯罪带来诸多挑战,这就使得侦查机关不得不在侦查过程中运用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增强侦查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秘密侦查,也被称为技术侦察,秘密监听就是这类侦查措施之一。秘密监听是指刑事侦查机关在未经当事人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安装窃听器听取当事人通话内容进而从中获得犯罪证据的一项侦查措施。秘密监听措施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侦查机关的取证能力,提高了侦查机关的破案率。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在打击犯罪过程中经常使用秘密侦查手段,尤其针对毒品、贿赂等无特定被害人的犯罪行为.诱惑侦查则为秘密侦查方式之一,但时至今日,立法上仍没有清晰完整的表述,诸如我国对诱惑侦查的态度、关于诱惑侦查适用等.本文则针对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以及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展开论述,并对我国诱惑侦查立法与实践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和实践中对诱惑侦查带来的法律后果争议颇多。本文在界定合法的诱惑侦查的基础上,从违法诱惑侦查获得的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违法诱惑侦查中诱惑者的责任、被诱惑者的责任三个方面探讨了违法诱惑侦查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8.
张文琴 《河北法学》2015,33(3):63-73
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二首次对“技术侦查措施”作出增补规定.通过新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制研究,分析归纳技术侦查措施的界定,应当包括权力主体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界定和部分秘密侦查措施;对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的权力主体、适用范围、证据的合法性等问题进行研究,使技术侦查措施在法律规制下不断完善,在侦查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一、在初查上,实现从过去的只注重隐蔽身份秘密初查向隐藏身份秘密初查和隐蔽初查、侦查意图公开初查相结合转变。初查阶段,由于没有对被调查对象立案,一些带强制性的侦查手段都不能使用,被查对象无法控制,因而在初查中隐蔽意图,巧妙获取证据和侦查信息对能否成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只注重了对侦查人员隐蔽身份的秘密初查,这种隐蔽虽有一定的实用效果,但局限性很大,多数情况下往往难于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