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2.
小巫见大巫是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那这“小巫”和“大巫”都分别指谁呢?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叫张纮,是东吴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才华。有一次,张纮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向他好好学习。陈琳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实在差得太多,就好比是小巫遇见大巫,法术便无法施展一般。”  相似文献   

3.
话说读书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5):107-109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过“敬惜字纸”,在古代文人抑或说古代读书人的眼睛里,凡是对待有文字的纸张,都应该采取一种小心翼翼进而神圣珍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赵畅 《前线》2009,(8):61-61
读史看到一个故事:宋代官至吏部尚书的张泳,先前与当朝丞相寇准、南阳的张覃,一同投考大名府,乡试后,众人都说张泳的名次将在张覃之上。张泳闻知后,就上书给大名府,说:“张覃的道德品行在乡里颇负盛名,有古人风度,拿我的文章与张覃的文章比虽然相近,却不知张覃的品德比我高出很多很多啊!”遂力荐张覃为解元。他还说,读书人应以品德为第一,否则,就不配是读书人。  相似文献   

5.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读书人手记》(上、下卷),汇集了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曹福田教授的部分作品,是曹教授的理论著述兼文学创作文集。该书的问世,既让曹教授的心灵回了一次家,也让我们这些读者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满足。从我身边的同事中已经了解到,对《读书人手记》及作者已是赞誉一片,好评如潮。我竟然没有想到曹教授一生会有这么多的著述,竟然没有想到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他样样都会,竟然没有想到他的文集中会有那么多的上乘之作。多个没想到竟使我对曹教授有了重新“打探”的冲动,一种敬慕之感由然而生。这是怎样的一个学者、作家呀!他历…  相似文献   

6.
善弈者谋势     
古人(?)者谋势,是说会下棋的(?)兵一卒的得失,而是着力造成有利或取胜的形势。其中的道理,对搞好领导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势者,即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也包含人们常说的“已成气候”。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已经形成了“势”,也就走向了成熟或成功。因为“势”作为一种趋势、倾向、“气候”,它包括人心、地利、天时都向着这种趋势并形成合力。在这种形势下,会产生强大的“势能”。它犹如飞流直下的瀑布,能移石碎石。在“势”的作用下,能形成群体及压力,从众等社会心理,从而进一步扩大“势”力,形成增势的循环。如抗  相似文献   

7.
《先锋》2024,(2):64-65
<正>文明范与幸福感,在这座城市升腾、交融、涌动。2024年2月,“到成都街头走一走,遇见文明中国年”系列活动在23个区(市)县全域开展,“我是温暖传递者”“我是文明践行者”“我是城市代言人”得到全民响应,3大文明主题、10场示范活动、100场重点活动,3000余个基层网格,为巴蜀风味中国年增添了一抹最美文明底色。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孔子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是有经验的读书人,对学与思皆有深刻的体会。他在晚年写的《我的读书经验》一文,可谓是见道语。他把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条。  相似文献   

9.
悦读书讯     
<正>不要说等我有一个清晰的梦想才开始去做。你需要的是每一天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还会前行,知道未来你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你今天一块一块搬过来的砖。——俞敏洪《梦在青春在》更重要的是,谁说读书人什么都没有?他们有笔杆子啊。打天下的时候,可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坐天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笔杆子里出政权了。枪杆子让人“口服”,笔杆子才让人“心服”。  相似文献   

10.
﹃做人要做正直人当官要当清廉官﹄记合水县原纪委书记杜富前丑万涛1997年12月10日,驱车路过合水县太莪乡。路上,遇见了一位挡车的老人。“去哪儿?”“乡上。我要给杜书记送药去!”老人说,“为帮杜书记治好肾脏病,我按民间单方,给他上山采了些草药。”一...  相似文献   

11.
沈岳明 《求贤》2012,(1):28-28
我们单位的领导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在走廊谈工作。如果有谁在走廊碰巧遇见领导,想要汇报一下工作,领导总是一挥手说:到我办公室去谈!  相似文献   

12.
势,在《孙子兵法》中的基本含义是有利于目标达成的客观态势,造势则是管理者对诸多有利因素的综合把握和利用。“造势”是人们的通俗说法,在《孙子兵法》中的表述是“为之势”、“求之于势”、“任势”。势能够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强烈的作用。孙子说“勇、怯,势也。”(《势篇》)在战场上,具备了有利于取胜之势,士卒就能增进勇敢,而处在一种败势之下,士卒就容易变得怯弱。在学员管理中也是这样,具备了有利于学习的势,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就高,教学任务就容易实现,而不具备这种势,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会降低,学员管理工作也就有可能出现“用力不小,收效甚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电影发布会上,陈凯歌给葛优鞠了一躬,说“你是个真演员,我从你身上学到了许多,谢谢!”这对于一贯挑剔的陈凯歌是极罕见的。他后来解释,说葛优是真演员,是因为他有天真。在拍《赵氏孤儿》时,他跟葛优说戏,说到感人的情节,葛优居然哭了。陈凯歌觉得好奇怪,“这是戏啊!你怎么一听就哭了呢?”葛优在圈里混了这么久,拍了那么多戏,居然还能有这种天真,实属不易,也确实令人赞赏。  相似文献   

14.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劝学篇》中的这几句话,不知顛倒了古来多少的读书人士。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饱经“十年寒窗”之苦,呕心瀝血,大抵不外乎是为了金钱美女,衣食华堂,高官厚祿。总之,是为了身家个人的富贵享乐。其实,在几千年旧中国里,也只有少数读书人侥幸受宠于统治阶级,帮凶帮闲,得以“飞黄腾达”。而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发财发迹不过象黄粱一梦罢了。说近点,在国民觉反动统治时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5,(4):79
【段味】出国旅游,遇见一国内导游。他说,从前带团出国最头疼,游客到处乱走,必须不停点人头,四处找,不然很容易散,一次回来话费上千元也正常。现在好了,弄个随身免费Wifi,游客们都紧紧跟着他,生怕离远了没信号。一姑娘有急事上了一辆黑车,司机说现在黑车抓得严,被查你要说是我女朋友。姑娘说我是你媳妇好了。开到半路碰到查黑车的,司机说这是我媳妇。运管检查人员正准备放行,突然姑娘说:老公,我就在这儿  相似文献   

16.
他成功地主持申办“襄樊学院”,改写了我市无本科院校的历史; 他巧妙地实施“联合办学”,盘活了政府和国企两大教育资源,缓解了市民瞩目的“入学难”; 他力主“中考五统一”,净化了纷争不息、散乱如麻的招生市场; 他倡议“对口扶贫援建”,加快了山区“普九”进程; 有人说他“不会吸烟,不会喝酒,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只会工作,不划算”。然而他的同事、他的部下、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护爱戴他。一位青年干部动情地说:“在我十几年的频繁岗位调换中,还未遇见过这样的好领导。”一位老干部说:“现在像他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据《读书人报》所载孙绍振先生作《说说朱苏进》一文,现在好象有两种答案,一是培根以来的读书“求知”说和已成为我国民间成语的“开卷有益”说,二是“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而后者被认为是对前者的勇敢的“挑...  相似文献   

18.
明朝冯梦龙的《笑府》里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一天,他出门遇见一个朋友请他吃饭,但他充阔气地说:“我刚吃完狗肉,饭是吃不下了,喝杯酒还可以。”于是两人就去喝酒。不一会儿,他就喝醉了,把刚才在家里吃的糠吐了一地。事后,朋友问他“你吃的是狗肉,怎么吐出来的会是糠呢?”那人沉思了一会道:“估计这狗是吃糠的。”俗话说:“顾了面皮,饿了肚皮”、“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面子”与“肚子”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死要面子的人,免不了要“饿肚皮”、“活受罪”,这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今天,我们不少地方的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当然不是全部)现今在许多方面(如吃喝玩乐等)都是实行我字当头,引一句古语,也可以说是“当仁不让”,唯许多的读书人于作文发论时,却依然是遵奉我们当头的原则,不是说我们觉得怎样怎样,便是说我们以为如何如何。要说是为了逃避文责自负吧,那大名却又赫赫地置在题下,显然是没法说通。那么可否说是表示谦虚呢?似乎也不尽  相似文献   

20.
怕梦成真     
李强 《党史文汇》2003,(10):46-47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说过资本主义制度很坏,是不是说过社会主义公有制很好,是不是说过蒋介石、汪精卫很坏,抗美援朝很好?说。”在一个阴森森的地方,一个凶神恶煞冲着我咆哮,旁边几个小鬼跟着吼。“是……是,是,是说过。”我坐在一把椅子上嗫喏着,身上绑着些电线。“是不是说过什么人坏透了?是不是说过什么人是个好人?说。”“是,是,是说过,说过。”“啊。证据确凿。小的们,来呀。给他通高压电。”鬼头目下了命令。于是我就觉得浑身一颤,从梦中被吓醒。一摸身上,还是汗津津的。稍定心神,自己也觉得好笑,怎么会做这么一个奇怪的恶梦。仔细想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