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的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它相对于研究对象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学科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鉴于俄社会转型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俄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中国的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必须是全方位、多视角、大纵深的,既要在宏观层面关注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走向,又要在微观层面探讨俄形势变化的细微末节。推进中国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的主要路径是: 打破学科界限,合理利用不同学科的范式、理论与方法,实现跨学科研究; 打破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的界限,做到"既专又通"; 打破历史与现实的隔阂,在现实氛围中审视历史,在历史背景下把握现实; 勇于创新,大胆挖掘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视角,运用新的研究方法; "立足中国",将维护和推进中国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用中国视角来观察、审视俄罗斯; "面向世界",广泛吸收国际俄罗斯问题研究的学术营养。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者对俄罗斯政治学的研究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目前,该学科已日益系统化。俄罗斯学者始终关注俄罗斯发展的道路问题,并致力于政治社会学和法学特别是宪法学的研究。西方学者注重考察俄罗斯的政治变迁过程,突出重要政治事件研究,同时也侧重政治制度的专题研究。当前,俄罗斯政治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包括 5点。俄罗斯政治学科的发展完善必须建立在更加广泛的学科基础上,并需要正确运用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俄罗斯学术界更加关注境外对俄罗斯问题的研究。2013年,莫斯科"大纲"出版社出版了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教授、史学博士亚·别兹博罗多夫主编的《国外俄罗斯学》(《3арубежноероссиеведение》)一书。该书是当今俄罗斯学术界少见的较全面介绍20世纪至今国  相似文献   

4.
因地缘因素,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苏联(俄罗斯)就开始研究当代中国东北,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主要经历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时期两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代表性成果问世。俄罗斯的当代中国东北研究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研究比较全面;注重第一手资料及中国学者的著述;建立重要研究基地,形成稳定专业的研究队伍;构建研究理论体系;对一些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关注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关系研究;存在诸如研究深度不够以及缺少长时段综合全面研究的著作等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 ,其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如何构建行政诉讼制度 ,其理论走向如何 ?这些问题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荒漠的领域。笔者认为 ,俄罗斯已仿照西方国家初创了与苏联有本质区别的行政诉讼制度 ,还亟待改进和完善。为此 ,俄罗斯学者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从理论走向看 ,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围绕行政诉讼概念、本质和特点进行行政诉讼基本理论研究 ;二是俄罗斯行政诉讼的应然模式和行政诉讼法典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虽然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政府就宣布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全面的“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的私有化,但十年后,仍然很难把俄罗斯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待,欧盟甚至拒绝承认俄罗斯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具体到俄罗斯的国内市场,尤其是在俄罗斯市场上经营,我们就常常为俄罗斯“谜”一样的市场而感到困惑。那么,目前的俄罗斯市场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怎样在俄罗斯市场上找到最适宜的经营方式?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转轨、政治转型的艰巨任务,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然要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改革。然而,“行政改革”这个词汇正式出现在俄罗斯公开的官方文件中只是在1997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社会和政权系统内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不意味着俄罗斯对这个问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都非常清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就不能取得根本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何平 《东南亚》2006,(2):59-64
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这在学术界已经没有争议。但是,缅族的先民是什么时候迁到今天缅甸这片土地上并最后形成今天我们见到的缅族的?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本文打算在所掌握的资料的基础上,对缅族先民的迁徒与现代缅族的形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缅族既然是从古代的氐羌族群中分化出来的,而据中国史书记载,氐羌族群早期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中国西北地区或青藏高原一带,那他们的先民一定是后来才迁徒到今天缅甸这片土地上的。那么,缅人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今天缅甸这片土地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人们的看法还不一致。英国…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与欧盟--新的合作伙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俄罗斯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并力图从双方的视角来探讨这种关系的性质。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 ,双方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同 ,即所谓利益关切没有集中在同一点上。俄罗斯要求的是在欧洲事务中的位置、俄罗斯的影响 ;欧盟关注的是俄罗斯的发展是否符合欧洲已有结构的“标准”。其二 ,双方的矛盾并不在原则性方面 ,而在许多具体问题方面 ,处理起来远比搭建宏观的原则性框架复杂和麻烦。这里既涉及双方政治、文化传统、发展水平、行政制度、社会现状的差异 ,也包括具体利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转轨过程中,国内学术界对俄罗斯宪政问题一直比较关注,相关的论文与著作也比较多.由杨昌字和陈福胜两位博士共同撰写的<俄罗斯社会转型与宪政之路--文化哲学的视角>①(以下简称<宪政之路>,从宏观的大文化视角对俄罗斯宪政给予一种整体性的关注,拓展了研究的视野,特别是在研究范式和基本观点上较以往的学术研究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中俄自由贸易区框架下,随着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逐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效应将日渐凸显:一方面,中俄双方的商品出口有望扩大,双边贸易额将达到预期目标,中俄双方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提高两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政治影响力,同时有了稳固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中俄也可以就地区和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广泛合作与磋商,从而在解决区域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更加一致,并在合作中使两国经济远离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东正教媒体在俄罗斯的兴起和繁荣发展既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俄罗斯本土化的产物。东正教媒体是东正教团体意识的再现,是认知东正教的良好渠道。俄罗斯的东正教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完整体系,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门户网站等所有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俄罗斯东正教媒体既有宗教媒体世俗化的普遍特点,又兼有俄罗斯本土化的特征,虽不是主流媒体,却是俄罗斯主流媒体最为重要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3.
独立后,乌克兰历届政府均实施了“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主要表现在通过语言立法降低俄语地位、缩小俄语使用范围以及改造乌语等方面。究其原因,乌当局将打压俄语作为矫正历史上语言强权的工具、缓解国家认同危机的途径以及乌俄关系中外交博弈的手段。由于乌境内俄语居民众多、俄语地位在乌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语言政策受到国际组织监察等因素的影响,乌克兰未来语言政策的去俄罗斯化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占34%,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俄罗斯重要出口换汇产品。苏联解体后,由于投资下降、设备老化、运输成本及国内税率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等特点,石油、天然气工业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引入外资,加强中俄能源合作是俄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将有助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加快俄罗斯振兴的步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年均进口递增34%,中俄能源合作将为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供给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Russian society is awakening and issues of domest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have come under closer scrutiny. To respond to the change, the Kremlin has moved to modify its method of governance – and strengthen its instruments of control – but there can be no return to the past. How the political process will evolve, and what the results will be, is impossible to predict, but the change will impact on Russia's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In the meantime, Russia's international partners will have to deal with a familiar set of policies aimed at balancing between Moscow's real needs, its views of Russia's role and the opportunities which present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6.
俄远东与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全俄经济回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有待转型,人口流失,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远东与俄欧洲部分相距遥远,在很多问题上俄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远东的优势是与东北亚地区国家毗邻。东北亚地区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日本、韩国的合作,有利于远东经济的飞速发展,俄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积极促进远东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经济安全是俄罗斯经济安全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俄罗斯金融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再加之起步阶段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易于受到攻击,因而其金融安全极为脆弱。为规避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俄罗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并酝酿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8.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俄罗斯经济便陷入了困境,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更加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的大国影响力。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我们的观点认为正是普京的威权治国模式才使得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中国和东亚一些国家威权治理的成功经验,反衬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宪政治理的弊端与缺陷,从而得出在经济发展初期,必须保证国家的权威,即实行威权治理。而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必须适时由威权治理向宪政治理转轨。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形式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作为俄罗斯联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该宪法奠定了资本主义宪政建设的宪法基础。其主要表现,一是指明了把俄罗斯联邦改造为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前进方向,二是用严格的宪法修改程序保障俄罗斯联邦的前进方向不动摇,三是确认半总统制,授予总统极大权限,以加快资本主义宪政制度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Russian intervention in Georgia's breakaway republic of South Ossetia in August 2008, Moscow's first-ever use of military force against a sovereign state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deserves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By following the tenets of Offensive Realism, this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the US–Russian competition in the South Caucasu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2008 Russian–Georgian war. During the 1990s, the USA passed the buck to Turkey to contain Russian influence in the South Caucasus. In the early to mid-2000s, however, the Russian–Turkish relations were improved so rapidly that the USA opted, through NATO expansion, to step in as an offshore balancer. Following Bush administration's decision to support the Georgian candidacy for NATO membership and Georgia's ill-fated attempt to seize South Ossetia, Moscow went to war to re-establish hegemony in the South Caucasus. In this way, as the theory of Offensive Realism claims, the Kremlin believes that Russian state will enhance its chances of survival in the anarchical internation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