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生产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粮食运输的作用。俄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农业生产发展不均衡。加强地区间交通和经济联系,保障粮食供给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19世纪至20世纪初,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运输方式在俄国粮食流通中的地位不断演变。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生产力发生根本变化,铁路成为粮食的主要运输方式,畜力运输和河运的重要性弱化。  相似文献   

2.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3.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俄国与欧洲的石油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俄国对外贸易主要面向欧洲,以输出农产品为主.俄国工业部门中唯一具有出口意义的是石油工业,在欧洲市场上俄国的石油产品与美国展开角逐,俄国一直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俄国地主经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改革虽使 2 0 0 0多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但封建剥削制度并没有被废除 ,截止 19世纪末 ,地主尽量缩小自营规模 ,工役制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着。同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役制的基础又在日渐动摇 ,特别是在波罗的海、白俄罗斯和巴什基里亚等地区。整个 19世纪下半期 ,工役制和资本主义消长的过程恰恰是后者排挤前者的过程 ,地主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由前者向后者进行着过渡。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日本强迫朝鲜开港过程中,俄国没有加入其中,而是采取了观望政策,这和80年代俄国积极参与朝鲜事务是截然不同的。俄国之所以如此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俄朝间存在民间陆路贸易,它给俄国带来巨大益处;而朝鲜开港给俄国带来的好处有限。俄国远东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滞后,航运业不发达,既没有商品向朝鲜输出,也无运输商品的船只。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没有介入美日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就开始制定普及初等教育计划,但直到9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才引起社会对普及初等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学校的发展。俄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村学校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学校,影响了俄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民主制改革,俄国农村学校迅速发展,并且产生了一种新型学校——地方自治学校,并逐渐成为农民最理想的学校类型。此外,农村职业学校和校外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直到1917年俄国也未普及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人口继续增加,对农畜产品的需要量亦持续增长。但由于该地区农牧业落后,其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中国东北便成为俄国远东地区获得所缺农畜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和肉类的需要,支持了该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9-20世纪初俄国实行等级制度,收入存在等级差异.官吏、僧侣以及自由职业者不同等级间收入差距明显,且同一等级内部收入也有分层.官吏的收入有薪金和各类补贴等,加起来相当可观.僧侣的收入来源包括土地、政府拨款、信徒缴税、主持圣礼等,收入也属上游;与前两个特权等级相比,自由职业者包括教师、医生和画家等,是社会的下层,总体收入较低.但高薪官吏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官吏不过是官僚集团可怜的雇佣;也并不是所有的自由职业者都低薪,部分医生、教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是官僚集团的一分子,收入丰厚.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俄国的国民教育改革是亚历山大一世系列重要自由主义改革成果之一。在国民教育改革过程中,俄国于1802年建立了国民教育部,制定的教育分级制度直到1917年革命前都没有发生变化。此外,亚历山大一世颁布了《国民教育初步规章》和1804年大学章程等系列改革政策,发挥了极其特殊的作用。瑞士人Ф.Ц.拉阿尔普、沙皇的青年朋友以及M.M.斯佩兰斯基伯爵对亚历山大一世教育改革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直接并积极地参加了国民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协助亚历山大一世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方针。俄国国内外对19世纪初的俄国教育改革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教育改革对俄国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推动了俄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起步。1947年独立以前,它以涉及中国文化的汉学研究为核心。独立以后,由于中印边界冲突和美苏冷战等复杂因素使印度的中国研究开始转型,汉学研究逐渐边缘化,让位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随着中印关系逐步正常化,印度的汉学研究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2.
13.
中俄金融改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两个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是"金砖"四国中两个重要的国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两国的金融改革就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和俄罗斯的金融改革都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进行的,两国的金融改革在改革指导思想和方式、银行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证券市场改革的历程和依据、中央银行的改革及独立性等方面均呈现出各自的国情要求,各具特色,值得我们认真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产品贸易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产品贸易在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对俄出口数量稳步增长,农产品出口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农产品所占比重增加。为进一步提升双方农产品贸易水平,实现对俄农产品输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境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加强双方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俄罗斯进出口政策的研究,防范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及其形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文化具有内在的矛盾性,这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其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处于东西方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汇合并相互影响;亚洲生产方式的深化及东方独裁专制的强化与社会上层欧洲化的矛盾分裂;俄自身的多神教文化与拜占庭文化及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对立统一等,这些因素都对俄文化的矛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以来埃及阶级结构的演变及其对当前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05年以来,埃及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4个明显不同的时期:1805~1840年的第一次独立建构期(穆罕默德·阿里时期)、1840~1952年的第一次外力影响期(包括赛义德与伊斯梅尔时期、殖民与半殖民时期)、1952~1970年的第二次独立建构期(纳赛尔时期)与1970~2011年的第二次外力影响期(萨达特-穆巴拉克时期)。埃及阶级结构的变化影响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制约了埃及的现代化进程,导致社会长期动荡不宁。19世纪以来埃及社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吸收俄罗斯的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黑龙江省加速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农业竞争力。提升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导,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俄罗斯的学术界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互动特征。这种互动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量知识分子弃笔从政 ,二是许多政治家跻身学术界。参政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可以分为“思想家”、“改革家”和“服务者”3类 ,而政治家“回归”学术界的形式则有著书、执掌科研院所、获取学位和职称等等。笔者认为 ,从学术向政治的流动规模远大于政治对学术的回归 ,这反映出俄罗斯社会对知识及其现实价值的认同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更为重要的是 ,这两种互动倾向都在深刻地影响着转型期俄罗斯社会政治和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卜发生分歧.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成为俄共(布)党内领导集团争论的核心问题,这场论争最终以斯大林及其"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占了统治地位,而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及李可夫的主张以失败而告终.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国内外学术界对此进行的研究可谓连篇累牍,争论颇多.在此,拟对代表性著文的观点择要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重大课题更深入地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长期担任孟席斯内阁部长、后出任澳大利亚驻美大使的霍华德·比尔指出:“印度尼西亚是我们第一关注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没有在公开场合更多谈论对这个新独立国家感兴趣的程度,但是,在我们考虑问题和制定外交政策时,从来没有把印尼的问题搁在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