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来西亚政府社团注册局2001年6月的统计,马来西亚林林总总的华人社团约有7276多个,占全国注册社团32269个总数的大约五分之一。华族是马来西亚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中注册社团组织最多的一族;马来西亚也是全球拥有华人社团最多的国家,这反映了当前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文化、联谊等方面的全面活跃。  相似文献   

2.
在战后特殊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集团是一种深受土著化政策影响的华人企业集团。导致华人企业集团具有土著化特色的主要因素是政治。1957年马来西亚联合邦成立;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以及1969年5月13日马华种族冲突等政治事件说明了马来西亚民族主义和大马来主义的发展情节。5.13事件后制定的、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新经济政策在1971年付诸实施。该政策的实施除大大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外,也影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4.
董南 《东南亚》2003,(2):63-64
第 2 0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于 2 0 0 3年 5月 1日拉开序幕 ,开始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展开。马来西亚华人众多 ,华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高达 2 7%。在东南亚地区 ,马来西亚是除新加坡外 ,华人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维护中华文化 ,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争取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1 984年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等 1 5个华人社团发起举办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 ,目的是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 ,以推展中华文化 ,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华人文化节内容包括文艺节目演出、武术表演、猜谜、中华传统画展、中华美食展、中华传统服装展等等。马来西亚华…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最初并不打算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华人已成为马来西亚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华人自16世纪初开始在马来亚地区定居,并逐渐形成华人社会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华人参与建设了马来西亚的国家发展过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近代华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政治上的认同对象,也因马来亚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大致经历了认同于祖籍国中国、认同对象复杂和认同于居留国马来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1994年11月,我应马来西亚国民大学之邀,赴吉隆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虽然在马来西亚的时间不长,不能对当地华人和华人社会的状况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探究,但在马来西亚的所见所闻,使我对华人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的华、印社会,虽然形成历史相似,但二者毕竟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群,因而彼此的社会结构、族群认同、社会影响力及与马来人的关系方面判然有别。在结构上印人社会远较华人社会复杂;在影响力方面,由于华、印社会经济实力悬殊,华人影响力远非印度人所能比拟;在与马来人的关系上,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皆与马来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但马华矛盾主要表现在华人为伸张平等政治权益的诉求及维护母语教育的地位而与马来人纷争不断,印人则在维护本民族的宗教文化传统方面与马来人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1~30日)●1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宣布内阁改组,多名华裔官员出任要职。其中最大的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官职变动最大,前马华总会长、交通部长翁诗杰与青体部副部长黄日升离任;原任房地部长江作汉调任交通部长,原任财政部副部长曹智雄则升任房地部长。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在1999年11月6日为第1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主持开幕式并致词,赞扬华侨华人从过去到今天,对马来西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指出,自叶亚来开荒时代到现在的金融危机时期,华人社会一直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经济风暴中,华人社会的经济耐力以及慷慨,还有华人乐意与友族继续合作的精神都一一彰显出来,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来自华人社会的经济实力,在最近协助马来西亚面对了货币投机商的狙击;为了国家稳定,华人社会乐意与马来族同胞分享利益的意愿是明显而不含糊的。华人社会与其他种族的合作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1.
林姓为中国人的大姓,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约有林姓宗亲七千多万人,大部分居住在中国,其余的分布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散居在世界各国的林姓宗系,不论早期或当代,均有不少著名富商、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科学家以及社团政党领袖等。他们多数在华侨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的林义倾、林文庆和林谋盛z马来西亚的林连登、林苍估和林连玉;而当代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马政府交通部长)、民政党领袖林敬益(马政府某部部长)、民主行动党(著名反对党)领袖林吉祥,更被称为马来西亚的“三林”。其他还有菲律宾的林合,日本…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纵横》2010,(7):112-112
1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宣布内阁改组,多名华裔官员出任要职。其中最大的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官职变动最大,前马华总会长、交通部长翁诗杰与青体部副部长黄日升离任;原任房地部长江作汉调任交通部长,原任财政部副部长曹智雄则升任房地部长。  相似文献   

13.
2003—2008年是黄家定担任马华公会总会长时期。作为总会长,黄家定提出在维持族群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华裔在马来西亚地位的目标。为此,马华公会施行了教育、经济、党内改革、新村工作等领域的一系列新政,但施政效果不如人意,以致2008年大选失利。虽然远离政治,缺乏对华裔新社会运动的回应性是黄家定政纲的致命缺陷,但马华公会失政最本质的缘由还是在于马来西亚以巫统一党独大为核心的种族霸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曾和友人赴马来西亚参加“道教研讨会”,蒙主办这次研讨会的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中央宗教事务局局长胡亚桥、会议协办单位马来西亚道教联合总会筹备委员会副主席陈文成先生及马华公会其他朋友的热情安排,我们以“飞车观花”的形式─—每天驱车游访数小时,多则10小时,走访景点十余处,参观了吉隆坡、槟城和马六甲等地的宗教胜迹,并与当地的华侨华人广泛地交谈。于是,我们对该国华人的生活、文化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宗教信仰、神祀和相关场所及其在华人圈中的地位、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在大马期间“飞车观…  相似文献   

16.
刘红 《东南亚纵横》2010,(11):97-101
在海外,马来西亚具有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功劳,近年来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在持续7年的反对数理英化运动中,以董教总为主的华人社团主要通过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政治参与形态来维护华族子女接受母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1969年5月13日吉隆坡种族冲突以来,什么力量支配着马来西亚的政治?有人认为执政党(即巫统)内部严重争权的矛盾是当前马来西亚政治的支配力量。巫统是执政党马华印联盟中占支配地位的伙伴,而马华印联盟包括马来民族统一机构(2)、马华公会、马来亚印度人大会党和联盟直接党员组织(ADMO)。马华印联盟的力量和统一取决于代表马来西亚两大种族集团,即巫统和马华公会。巫统是占支配地位的伙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多种资料与文献,分析了1970年到1974年间以李引桐和曾永森为代表的几位马来西亚华人以及一些马来西亚华人团体和个人的活动,试图探讨马来西亚华人怎样通过社会文化互动来促成马中建交。因此可见民间渠道或跨国社会文化互动与官方渠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和文化互动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马中关系,最后还迎来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国家。马来人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华人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实力,印度人则是马来西亚不可忽视的第三大族群。华人和印度人作为马来西亚的外来族群,移民背景相似,在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作为一项实施时间长达2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各国学者对此评价如何?本文试图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种族关系(主要是马华之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过去的成功与教训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构成,他们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47%、34%、9%①。他们在宗教信仰、经济水平、价值观念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正如马哈蒂尔指出“:在马来西亚,我们有三个主要的种族,他们之间没有丝毫的共同点。他们在外型、语言、文化、宗教方面,都是格格不入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