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虽是近百年前的往事,但它从传入到成为中国选择道路的一面旗帜,确实是一段曲折而复杂历史。而作为马克思最重要的巨著《资本论》,从1899年在中国第一次露脸开始,变掀起波澜壮阔的传奇。也许,关于《资本论》的中国传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措手不及。惊恐之余,纷纷从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探寻究竟,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论》热”。通过研读《资本论》,人们发现,尽管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永远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田居俭 《党的文献》2012,(1):126-127
2011年6月13日,《文汇报·文汇学人》专版发表了陆晓光的考证文章《王国维读(资本论)年份辨》,指出甲骨金石学家王国维读《资本论》,在时间上“不仅比1928年开始翻译《资本论》的郭大力、王亚南早了至少20年,也不仅比陈寅恪‘二十年代初’读《资本论》早了十多年,即便与李大钊读《资本论》的时间相比照也是早了约十年”,“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接触《资本论》的学者”。这个结论,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指出交换依据的实质是劳动时间,由此确定利润来自剥削。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价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资本论》分析“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当中,隐含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资本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消灭剥削这一主张的具体论证,揭示了资本剥削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存危机。《资本论》只研究资本主义如何自我灭亡,并非研究资本运行。从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册增补”看出,投资-利润是资本运行最简单的表达式。如果非剥削的利润有可能存在,资本运行就需要我们从一个新的起点上来研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坚持消灭剥削的同时,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应当是和谐,而不是对立。  相似文献   

5.
<正>1928年春至1938年秋,郭大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和初版工作。为使《资本论》尽善尽美,郭大力从1938年开始继续投入到《资本论》校对、勘误、两次大规模修订和《剩余价值学说史》的重译事业中,全力帮助中国人民学习《资本论》等光辉著作,播撒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郭大力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团结协作、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就是郭大力翻译工作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资本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只是做为政治经济学著作而被重视的。从50年代开始,学术界才从哲学的角度对它重视起来,当时的研究侧重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文革”以后,有的侧重于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力面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资本论》的研究重点转到了《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资本论》中异化理论以及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的关系。把《资本论》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而且注重它与现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意义陈乃圣,陈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学习马克思的伟大巨著《资本论》,对于深刻理解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很有意义。一、集约型是理想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本论》在论述...  相似文献   

9.
观点搜索     
《资本论》对中国当代经济的科学意义巫继学在2005年第2辑《经济学家茶座》上撰文指出:过去,我们更多地从政治、从革命角度理解《资本论》,其实如果我们与时俱进地从经济、从建设的角度来解读《资本论》,同样具有划时代的科学意义。第一,《资本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创造价值,整个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的成果,从而在本质上回答了劳动在经济社会的位置。这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劳动者,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科学的根本立场。第二,书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证,《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福音书。这两部伟大著作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与发行,都恰逢中华民族危机转折的关头。《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出版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夜,即1920年春;《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出版在中国全民抗战一周年的隆隆炮声中,即1938年8、9两个月。在三卷《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与发行中,充满了中国先进分子的集体献身精神。黄洛峰、郑易里、陈汝言……,他们为宣传真理而奋斗的故事为后人所追寻和传诵。一·二八战火曾烧毁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中文译稿,但沦陷中的上海又促成了《资本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资本论》于1867年问世。在这本举世闻名的著作中,提及到世界各国680多人。王茂荫是唯一进入《资本论》的中国人。王茂荫为什么进入《资本论》,又是怎样进入《资本论》的呢?这还要从王茂荫在咸丰年间任户部右侍郎说起。王茂荫,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曾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是清朝货币理论家、经济学家,后被吴晗誉为"清代货币改革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资本论》历久弥新,愈益显示出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首先要明确其历史地位,其次要挖掘《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体现。《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其提供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科学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及其趋势,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信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指引着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终于找到了从本国实际出发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它体现了《资本论》所阐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原则、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同时它又把这些基本规律具体化了,从而也就进一步丰富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14.
资本的运动和我国国有企业主动走向市场──从《资本论》第二卷得到的启迪梁坚重读《资本论》第二卷,深感其中的基本原理和资本的运动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要不要走向市场,怎样走向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本论》第二卷的主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这里讲的“流...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6.
在《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上,刊载了《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一文。该文写道:“1925年,侯先生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李大钊。两年后,他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并开始翻译《资本论》。回国后于1932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资本论》中译本。”单就中译本《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的出版来说,其实最早的不是侯外庐,而是陈启修;侯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极其艰辛的条件下花费了毕生心血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理论巨著,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集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完美统一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发现。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灭亡论",预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通过对三种典型错误理论的驳斥证明《资本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运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遭受剥削的非人生活及其压迫的根源,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从发生到灭亡的规律。正是由于《资本论》的历史价值重大,因而围绕《资本论》产生了众多的解读方法,本文对《资本论》的解读方法做出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重要改革和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息息相关.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股份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改革过程中,人们都从《资本论》得到重要启迪.从而人们对《资本论》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资本论》得到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耗费了40年时间,呕一心沥血写作了《资本论》,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在他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