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钰 《共产党人》2010,(10):55-55,54
“看了张老太的家,我满足了。”同行者说。称之为家,只因为那四堵墙上加了一个草盖子,屋子里有一个铺着席子的土炕,和一个铁炉子上放着不知是盆还是锅的灶具;称之为家,是因为那面土炕上还躺着一个7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太太。“什么是家徒四壁.什么叫孤苦伶仃,这就是!”有人在一旁叹息道。张老太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已经很多年不回家了,他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老母,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人世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加坡的道路上,我看到有一些红牌子的车,觉得稀奇,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车?当地人告诉我,这是新加坡的“特权车”。他们还说,这里的“特权车”是“限行车”。  相似文献   

3.
叶茂 《廉政瞭望》2010,(19):43-43
师东兵,一个熟悉的名字,说不定你的书架的角落里都躺着一本署这个名字的地摊小说。这种有着“中国特色”的小说,总是以“高层内幕”的神秘内容诱人阅读,不断供应着有着历史癖味的大脑。  相似文献   

4.
近日,某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敢对“天之骄子”说不》的文章,讲述了美国特路普公司在一个人才招聘会上,公然写着“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因为公司追求的是综合效果,要的是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他们深信,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给他合适的位置,就能发挥其无限潜力。也许美国特路普公司做法有失偏颇,但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有为青年,虽然没有过高的学历,但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笔者所言,并非不要文化,也并非宣扬“读书无用”论,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是财富,但也决不能单凭文凭论“英雄”,特路普…  相似文献   

5.
在漾濞县最北边的高山顶上,有一个名叫雀山村的小村寨。这里生活着与众不同的村民——雀山彝族。据说,他们原定居于四川的凉山一带,后为躲避战乱,四处迁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在雀山定居下来。虽然住下来了,可生活却十分贫困。他们盖的房子构造和“窝棚”一样,被当地人称为权权房。  相似文献   

6.
一位久未谋面的同学采访,问起近况,他自我调侃称处于“无事忙”状态。何谓“无事忙”?按当地人的解释,是忙而无为者的一种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徐本禹是山东聊城一个农家的孩子,是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在此之前,他曾经有过一个“职业”:贵州深山里一群贫困儿童的支教老师。而今,他来到津巴布韦,做起了当地人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宁凝  候涛 《党建文汇》2011,(10):23-23
英国一个名叫西蒙的英国人,不堪贷款的巨大压力,带着凿子、电锯和铁锤与妻子茉莉和两个孩子一起,搬到威尔士的一个山头。他们用4个月的时间,花了约合人民币31800元,亲手建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屋。因为层高较低,当地人都叫它“矮人屋”。  相似文献   

9.
把办公室设在最基层,把办公桌“搬”到第一线,无论对领导干部还是对基层群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无缝对接”,除了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夯实联系群众的“感情基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各项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而“办公桌”在基层如何才能摆得正、站得稳、守得住,恰是领导干部此刻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国平 《先锋队》2010,(12):14-15
“喜事越办越阔,丧事越办越大,车队越来越长,档次越来越高。”这是2002年我到绛县上任时听到群众对个别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的一种描述,言谈之中充满对这种风气的厌恶和不满。不仅如此,当地人在建房上梁、子女升学、老人祝寿等喜庆事宜中,你来我往、随份子、凑热闹,表现出特浓的“人情味”,部分领导干部就利用这些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三),我们兄妹几人结伴来到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一长辈家拜年。到那里时,正好碰上几位老年人围坐在一起玩扑克。其中一位姓龙的,年轻时走南闯北,不仅是一位见多识广的“百事通”,而且是一位能说会道的“名嘴”,多次接受过电视台的采访,当地人送他一个雅号“新闻主播”。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采访时,偶然听到这样一个传闻:在祁连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些头戴回族白顶帽,脚蹬蒙古族长靴,口说蒙古语、藏语和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听懂的“方言”,信仰伊斯兰教,长相迥异于当地人的奇特人群。他们自称是托茂族,当地群众都把他们称为托茂人。由于托茂人生活在莽原腹地,依靠内部通婚繁衍生息,罕与外界来往,所以充满了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3.
夏昕  乔昱 《新湘评论》2009,(7):52-54
他们是中国大地上级别最低的“官”,“管”着几百到几千号人:然而他们又不是“官”。但实际上他们什么都要管,国家政策要在农村落实得好,离不开这群“不是公务员的公务人员”。而“大学生村官”在近年更是一个热门词。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4.
一 宝秀因取云南名胜宝山阁、秀山寺各一字而名,又因人文历史渊远流长被誉为“钟灵毓秀”之地。农耕、读书、经商、入仕是历朝历代宝秀人的生活主题。在外地人眼里,宝秀人“有才”又“有财”,当地人说起宝秀名人更是如数家珍,非常自豪。  相似文献   

15.
由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北行60公里,路两边出现长宽有一二百米碧波荡漾的“水池”,四周堆积着洁白的“雪”,阡陌纵横,一直伸展到视野尽头。“水池”其实是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中的一环——“晒盐池”。当地人又称之为“种盐”。以盐湖开发为核心。结合油气煤资源,柴达木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正逐步建立起“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青海发展哲理的一种凝结。  相似文献   

16.
蔡建军 《党课》2013,(24):64-66
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身体保健,而精神却是亚健康,这恰是“思想保健”缺失留下的后遗症。作为“高危职业”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健”,既是“防病”之策,也是政治韬略。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12):86-88
曾经有一个女学生送给于丹一幅十字绣,上面绣着一个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下面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起初于丹并没看懂这副绣品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意思,后来发现背面竞夹着一张女孩写的字条,上面写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于老师,在我的世界里,这个人,就是您。”  相似文献   

18.
李丽 《党建文汇》2002,(14):3-3
倪志福1933年出生在上海川沙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为了糊口。他11岁时就到上海美孚石油公司做童工。那时,上海是全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工业基础雄厚,当地人普遍以能做一名“外国铜匠”为荣。倪志福从小立志要做一名人人都敬慕的“外国铜匠”。  相似文献   

19.
春天里     
边际 《学习导报》2010,(23):1-1
一路高唱《飞得更高》的汪峰未曾料到,自己的那首《春天里》,会因为一个叫做“旭日阳刚”的农民工音乐组合而“飞得更高”。视频里的“旭日阳刚”,吉他手是东北小伙子,叫刘刚,主唱是河南商丘老大哥,叫王旭。他们赤裸着上身,不修边幅,用一把吉他、一个话筒重新演绎了汪峰的《春天里》。沧桑的面孔,沙哑的嗓音,窗外汽车驶过的车灯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0.
“80后”,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80后”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改革开放创造的丰硕的物质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人说他们是“抱大的一代”,也有人担心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而今,当“抱大的一代”真的活跃在时代舞台上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抱大的一代”同样可以顶天立地,挑起振兴中华的大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