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雨思     
清明的雨,如烟如雾,那漫空飞舞的晶莹,使人不禁想起了那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清明时节,有多少人冒雨到墓地祭奠先祖和逝去的亲人,不顾路途的遥远,不顾工作的繁忙,为的是表达一份真挚的、深切的哀思。清明时节,少年儿童们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植树,聆听战争年代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的是感受先烈的  相似文献   

2.
李下 《前线》2009,(3):54-5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快到了。这使我不禁想起去年返乡扫墓时看到的不文明情景。去年家乡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草木吐绿,春意盎然,没有往年常见的“雨纷纷”,心情很舒朗。  相似文献   

3.
旧时传统节日,一年中除了三大节外,从元宵到端午。还有春分、清明、夏至等节日具有普遍性。如春分,今雅安地区西到天全、芦山,都还热热闹闹过这一天的节,大邑的唐场也很隆重过春分,旧时重庆也常能在春分时听到叫“炒把豆子来吃,今天过春分了!” 清明扫墓与祭奠先烈 清明是24节气中的一节,正值春暖花开,农事繁忙的初段,所谓“清明要晴,谷雨要淋”,因农事是“清明下种,谷雨栽秧”,“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插柳已在春分前后做好,但此时还可。只要“栽树没有过清明,插根枯枝也转青”。但清明还不是忙得昼夜难分的日子,还有空闲可上山扫墓,远足踏青。农事上需要“清明要晴”,偏偏此时却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也就形成了干脆去踏青扫墓,乃至“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旧俗要去摘“清明菜”(一种野菜),和以画粉蒸(或烙)成清明粑,扫墓时祭祀祖宗。清明前两天原是寒食节,是晋公子重耳火焚绵山,烧死有恩忠臣介子推后,为纪念他而定的。还将他抱着烧焦的树干截断做成木屐以  相似文献   

4.
清明时节,我回乡下老家给父母扫墓。刚刚下过一场小雨,通往墓地的乡间小路非常泥泞。刚开进去,小轿车就四轮打滑,不敢再前行。弟弟忙跑回家开出他的铁牛(当地称四轮拖拉机为“铁牛”),挂上拖斗,让全家人坐上铁牛朝墓地开去。  相似文献   

5.
正能驱动人们回乡的节日,首推春节,其次便是清明节。清明在路上的人中,缅怀先祖者有之,祈求风水者有之,顺带省亲者有之,怕了城里的雾霾趁机开溜洗肺者有之,利用大好假期谈情说爱者亦有之,断魂说不上,销魂或许有。节前的一次会议上,某领导言毕忽然来了一句:清明将至,大家都回去扫墓吧,正好回顾一下自己从哪里来。众人大笑,说应该是看看自己将往哪里去吧。领导正色曰:那土里的白骨,给了我们DNA,抚育过我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根源么。我们闻之默然。想来这清明时节,向生亦可,向死亦可,  相似文献   

6.
春日     
正今年四月有清明(4月5日)和谷雨(4月20日)两个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相似文献   

7.
傅贵 《党建》2011,(5):62-62
青草年年绿,清明祭先人。 这日,远在他乡的安徽省定远县藕塘镇小潘村民组的童希林、刁继东、刁继红、孙月珍回家乡扫墓。  相似文献   

8.
明光 《学习导报》2012,(8):54-56
"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清明将至,循着歌声,我们以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为基点,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去寻访英烈最后的安息之地——  相似文献   

9.
青草年年绿,清明祭先人。这日,远在他乡的安徽省定远县藕塘镇小潘村民组的童希林、刁继东、刁继红、孙月珍回家乡扫墓。  相似文献   

10.
陈木树烈士纪念碑,屹立在群山环抱的五更寮村。每当清明时节,附近的群众都来这里扫墓、祭奠,默默地献上心灵的花圈,缅怀烈士光辉的一生。1912年12月18日清晨,几声婴啼,震颤莽莽林海,一条小生命,来到了被风寒紧紧包围的小山村——福建省南靖县曲江乡上更保五更寮,他就是陈木树。小木树的祖父陈文雅早逝,父亲陈永春和五个叔叔造土纸,兼种几亩山田,祖母和母亲操持家务,一家九口人,卖纸籴米谷,伐薪换油盐,克勤克俭,仍不得温饱。  相似文献   

11.
清明时节,我们到了天津蓟县盘山烈士陵园,为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老战友们扫墓。陵园工作人员孟宪和同志向我们介绍说,最近陵园又搜集访问了千数位战争年代为人民捐躯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尤其是发生在莲花峰上,抗日七勇士阻击日寇,舍身跳崖壮烈殉国的事迹,生动感人,万古流芳。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十三团。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整训部队,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司令员命…  相似文献   

12.
栾城县虽为小县,却是赫赫有名“唐宋八大家”中独占三席的苏淘、苏轼和苏辙的祖籍地。唐朝宰相、著名文学家、诗人苏味道就是他们的先祖,出生地就是今天的栾域县南赵树。苏味道少时就以文辞著名,武则天当政时期曾任宰相数年,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自称凡事模棱两端即可,时称苏模棱。然而与苏味道大有关联的清明桥却以造型优美,雕琢精巧获得广泛赞誉。清明桥的来历据说是苏味道后人清明节到苏丘村祭祖扫墓而得名。清明桥坐落在栾城县窦妪镇南赵村和北赵村之间的菠河故道上,始建于唐朝,明朝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据栾城县志记载:清明桥全部用石料建造,桥长九文五尺,宽一丈五尺,由三个桥拱组成。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4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照例,在这样一个日子,人们部会纷纷出门上坟扫墓——焚香烧纸、祭拜逝者。而与此同时,这样的烟火祭扫方式,也让不少地方政府感到紧张和头疼,或者呼吁公众“文明祭扫”,或者干脆发出“禁火令”。  相似文献   

14.
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又到清明时。这是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时节.也是慎终追远、肃然起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观     
拾起的节日,丢失的传统春节拜大年、贴对联;清明踏青、扫墓;端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看花灯;重阳登高、祭祖……节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最直观的表达。而传统是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8)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  相似文献   

17.
清明,一种品质,对为官者来说,这是廉洁的信仰。清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信仰。清明,一个节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是追思寄情的信仰。据史书上说,清明祭奠曾是古代帝王个人独享的信仰,或许他不肯与人分享这清明时节的情思?当晋文公重耳下令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只吃冷食不准生火  相似文献   

18.
“纸花如雪满天飞,妖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清朝郑板桥当潍县知县时定下的诗句,描写了当时潍坊清明时节放飞风筝的热闹场景。  相似文献   

19.
清明是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传统民俗中,清明具有节气兼节日的双重身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按照各自的习俗或扫墓祭奠亡故的亲人,或踏青旅游,或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总之,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尽情享受春天的阳光、青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清明节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和文化标志。传统的清明节的一些内容,如禁  相似文献   

20.
<正>4月4日上午9点,在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镇太华村名贤祠,众人自发排开,为李白衣冠冢扫墓,这已成为此地每年清明时节的传统。献诗,是每年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献花、敬酒等仪式结束后,在场的群众会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歌,以朗诵的方式致敬诗仙。作为诗仙李白的故乡,青莲镇本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2023年8月26日,“中国农民诗会,从江油出发”启动仪式就在青莲国际诗歌小镇太白碑林广场举行。一首田园诗,一个振兴梦。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