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如岭  李铁军 《求贤》2009,(9):37-38
在“迎奥运”和新一轮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中.他曾拖着受伤的臂膀昼夜奔波,不辞辛劳,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的靓丽景观;在尘土飞扬的拆违现场,他亲临一线,坐镇指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无违章社区:面对生活窘迫的困难群众,他慷慨解囊.帮他们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难关。  相似文献   

2.
风云守道     
《廉政瞭望》2012,(20):48-48
贺麟是徐梵澄的挚友,再加上冯至,作为留学生的他们相识于德国,终身莫逆。所以在扬之水的日记当中,徐梵澄常常向她谈及贺麟。他对贺麟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评语,叫“风云守道”,有风云之气,但仍守道;他自己只是守道而已。“守道”不难理解,他们都是知识人与哲人,道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风云”何解呢,可观这段对话: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23日,一个让人不愿回想又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呼市土左旗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的好领导、旗林业局副局长兼大青山林场场长吴金占同志,在陪同市领导视察大青山生态建设工程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时年50岁。领导们惊呆了,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就在昨天他们还在听吴金占汇报工作;林业局的干部职工们惊呆了,因为就在两个多小时前,谈笑风生的吴局长还在井然有序地布置一天的工作;熟悉、了解他的朋友乡亲们惊呆了,他们想象不到,这样一个身强体健的铮铮…  相似文献   

4.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0):23-25
他是“监督员”,常常“放炮”,却被村干部奉为座上宾;他加入了“议事团”,整天忙里忙外做乡邻的思想工作;他是前任村支书,对20年来村里的“廉情”感受最是切身……他们说,村里的事,普通人也有了话语权。文中的点滴记录,正是资阳创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组织、制度、教育、民主、监管基础建设的一个个缩影和片段——  相似文献   

5.
电视屏幕上,日常生活中,屡屡出现这样的情节:签订一份看似公正的合同,却设下了一个陷阱;损人利已,居然可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受害的一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扬长而去;上下其手,打通关节,刚劲的法律被他揉搓成一块软绵绵的泥团……,诸如此类的事件,尽管千姿百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事人的一方甚至是双方,对相关的法律条文都有比较全面的掌握。他们知道法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周莲香 《奋斗》2009,(8):28-28
一辈子没舍得坐飞机的农民,在水稻扣棚做苗床的节骨眼上,顾不得脱下沾满泥巴的衣裳,扔下农活飞到北京,就为了看一眼他们的“大哥”;一个人去了,朴实的农民痛哭“一座山倒了”。徐元林.一个中国最基层的小官,一个胡子拉碴用双脚丈量土地的作业区主任。何以有如此巨大的人格魅力?他是农户的“主心骨”,农民视他为“再生父母”。  相似文献   

7.
有一群人,他们积极自律,每天按计划行事,有条不紊:他们不张扬,把自己当成最卑微的小草,等待着人生开出花朵的那天。 他们早晨5点多起来健身时,你在睡觉;他们7点开始享受早餐时,你在睡觉;当他们收拾妥当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你还在睡觉;他们用上午的高效时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甚至发现了新的商机,发现了有可能给人生带来改观的机遇时,你还在睡觉;午餐时间临近,他们伸了伸腰,准备稍作休息,此时你才终于起床。  相似文献   

8.
他是大学生,她目不识丁;他是中学校长、政协副主席,她是地道农妇……他们因“包办婚姻”走到一起,经历了贫困生活和动荡岁月的洗礼,看似相去甚远的他们,如何牵手70年将“包办婚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9.
1951年的一个初夏夜晚,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笑容满面地接待一对刚从日本回国的年纪在五十上下的夫妇。这位身材魁梧、神态稳重的丈夫就是社会学家吴文藻教授;而他的夫人,穿着灰布列宁装的纤秀优雅的女士,即是作家冰心。这一次,迎接他们的不仅仅是他们日夜思念的故土,更是一个崭新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西夏区驻扎着这么一群兵,他们虽然驻扎在闹市,但大多数人从入伍到退伍都与银川无缘谋面;他们的工作无枪无炮,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千百年来令一代代人望而却步的难题;他们中先后涌现出了党的十七大代表、一等功臣荣立者郭树周;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王学印;全军优秀指战员季振远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1.
伟大与渺小     
臧克家 《党课》2011,(14):125-127
我们有太多的伟人。写在历史上的被渲染过的,不必说他们了;和我们同时代、向我们显示伟大的,已经够数了。这些人.凭了个人的阴谋机诈、凭了阴险与残酷,只要能抓住一个机会使自己向高处爬一级,他是决不放弃这个机会的,至于牺牲个人的天良与别人的利害甚至生命,他毫不顾惜。  相似文献   

12.
葛江洋 《党史纵横》2010,(11):48-49
从秋收起义开始,他就是我军第一个管理吃穿住行的“副官长”;红军长征时,他6天6夜没合眼,硬是把周恩来抬出了“死亡之海”;他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后勤部长;建国初期,他与经济学家薛暮桥一起成为周恩来管理经济和后勤的左膀右臂;他一生都管钱管物,18年中记了54本工作日记,被后人奉为“经典”……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贡献,他是——  相似文献   

13.
刘静 《世纪风采》2013,(5):14-16
罗荣桓与谭政都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们曾共同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转战赣南、参加长征;抗战时期,他们分别担任前方与后方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同在东北野战军工作,一个是政治委员,一个是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他们又先后担任共和国第一、二任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在长期的战斗和工作中,两人密切配合、互相关心,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4.
如今,总有那样一些人,习惯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使明知某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有误,有片面,也不肯大胆反驳并阐明个人意见。譬如召开一个会议,人家都在侃侃而谈、议论风生,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而争执不休互不相让,他却无动于衷,照样面带微笑正襟危坐。问他有什么看法,请他谈一谈,他马上摸着脑袋,要么含糊其辞地说一句“他们的观点就是我的观点”,也不知“他们”究竟指的是哪一方;要么连连摆手,道一句“没有观点”。好像他坐在那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摆手摇脑袋。 以往,我们总是对那些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省经济界和企业界,“孔繁礼”无疑曾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不仅身居要职,担任省经贸委副主任;而且业务精通、著书立说。2006年8月,孔繁礼因涉嫌重大受贿犯罪,被检察官们从办公室带走。信惠传出,熟悉他的人无不感到震惊。在他们眼中,孔繁礼在省经贸系统工作近30年,是一个同事眼中的好领导、儿子眼中的好父亲、妻子跟中的好丈夫,他以精湛深厚的专业学识、严谨清廉的工作作风、果断丰富的领导经验赢得了广泛敬重,被公认为是一个清廉的学者型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6.
他花甲之年,开始二次创业,积累了千万资产; 他古稀之年,无偿捐资,将一个落后小村庄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社区; 他就是荣成和信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虎山镇金曲家社区党支部书记于思宽。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改革开放以来,他在村里第一个搞起了日光温室;他既发展无公害蔬菜又搞装饰公司;他带富了乡亲们。他,就是42岁的“河南省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郑州市老鸦陈村党总支委员陈保青。  相似文献   

18.
《兵团工运》2023,(1):21-22
<正>祖国西北的雪域高原,无数兵团人扎根边疆,几代人接续守边。他们的行囊很大,背起它就背起了民族和国家;他们的行囊也很小,里面盛满了对小家最深的牵挂。人们常说,兵团人的心里都有两个家,一个在祖国边境线上,另一个在父母儿女身上。库马别克的家在边境线上。那里是他的家,也是边防战士的家、民兵的家、畜牧工作者的家和各族牧民的家。为了完成看护草场和守卫边关的任务,库马别克带着妻儿住进了简陋的地窝子。他和家人边放牧,边巡逻、站岗、放哨。库马别克离世后,他的长子赛力克·库马别克,八十八团四连一名职工,拿起了父亲的马鞭,带着妻子和儿子,像父亲那样,住进了卡昝用石头垒砌的房屋;像父亲那样,干起了边境草场的守护工作;像父亲那样,承担起了护边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是病人,要多给他们包容和尊重,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治病和生活的信心;只有心里有病人,才能把他们当亲人,亲人患病无意识动手打了你,我相信你一定会谅解他的。”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人,在村党总支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有这样一个人,人们淡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了他的“大干”绰号;有这样一个人,得到过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党忠诚、群众信赖”的高度评价;有这样一个人,曾获得省劳动模范并被评为“感动龙江”人物;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的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