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着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在怎样实现中国梦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分别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四个方面,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支撑体系,并对它们在该体系中的作用作了科学分析,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更加坚强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使之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中国奇迹等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文化钥匙".  相似文献   

3.
在确认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要辩证理解"成熟定型"问题,多维视角理解"模式"内涵,客观对待外国探讨中国模式的意图。界定中国模式既要廓清其基本内涵又要明确其边界限定,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体制以及实践纲领和发展战略,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和经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模式。看待中国模式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中国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差钱"的GDP快速增长描绘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迸发出的巨大财富能量。然而,"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向型模式,其在发展和前进中因经济和社会结构发展的片面性,出现了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生态危机、腐败现象、群体性事件等系列"不高兴"的负面后果。"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在于基本摆脱了过去"大跃进"和"文革"等国家运动式治理的经验教训,采取了走向"不折腾"的制度化治理方式,这成为维持和推动"中国模式"不断趋于完善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5.
1853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开山之作,在其"论中国"思想史与传播史上具有源头活水的地位。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中、英等国的经济社会分析,预见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两极相联。160年来,该文以多种文字、多重主题、多个版本在世界上传播了中国形象。作为首篇译为汉语的马克思专论中国的文章,它促进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觉醒。这也使得马克思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率先垂范者,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应从马克思的中国研究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6.
邱运华 《新视野》2012,(2):9-12
中国学术界和欧美学术界一个共同的走向,乃是文化与政治、经济、外交甚至军事相互裹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化,在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互涉中不仅拥有了综合性知识体系,而且具有了物质性和广泛的实践性。"当代中国文化"这一概念,必然包含着现代性进程以来的中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生产、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以及上述建设的深刻精神体验、心理感受、价值标准、人生信念和审美习惯,涵盖着当代中国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日常生活本身。"当代中国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中国生活方式",一种中国式看待世界的眼光,一种中国立场,一种中国趣味。只有浸润在当代中国生活中,才能感受并形成这种中国态度。  相似文献   

7.
秦宣 《前线》2020,(5):4-8
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使世界约占五分之一的人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左翼文化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作为党领导的左翼文化团体,与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内在关系。联盟盟员在多个学科领域推出马克思主义论著,有力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形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得以初步构建;围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行理论斗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任务,间接促进了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向工农群众和青年群体开展了大量理论普及工作,通过大众化的宣传推进理论武装,进而掌握革命群众。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并高度重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和发展问题,着力推动中国特色话语和话语体系的变革创新和创造。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什么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怎么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述,并且在创立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过程中,为探索和塑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话语和话语体系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曾辉方 《世纪桥》2011,(19):21-23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立足世界现代化的宏观视角,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的宏伟目标,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其所面临的"四大风险"也是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应对的风险。办好中国的事,实现中国现代化,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标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思想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思想理论上标定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重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引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飞跃,为其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坐标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站立时代潮头,面向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回答好前进道路上新的重大问题,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坐标在新的实践中展现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2.
从海外中国研究到中国研究的变化,与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中国的学术研究状况密切相关。近代中国学术成就的启示以及西方理论在面对中国经验时的局限,促使了实践和经验取向的中国研究成为知识界的一个共识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成就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国际社会纷纷关注中国发展,各国学者也开启了新一轮深入研究中国情况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谭扬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贾江华在《中国特色道路昭示光明未来——国外学者论"中国发展模式"》中指出,西方近些年对中国的研究、探索与分析,集中在探索中国的稳定发展是不是因为中国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给予了坚强而内在的支撑,对中国发展的特殊性的理解趋于深化,这些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中国的全新视域。  相似文献   

14.
为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和源泉;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和精髓;党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坚实步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和不懈追求。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状况,西方的非政府组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契合中国的现状,这就需要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研究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价值体系的重建为非政府组织发展创造了契机和发展的条件。中国社会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格局要求非政府组织必须适应中国国情调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起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成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术界对于中国模式这一命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图从中国模式的内涵、特征、本质、价值、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这6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梳理,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提出来,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确立了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统一。它不仅回应思想理论界的各种思潮,澄清了是非问题。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为解决现实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为了要深入地阐发中国的社会性质,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论战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揭示了中国经济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将“中国经济”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对帝国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中国农村经济的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构建了“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即是将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内涵挖掘出来,并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结合,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并创造具有中国特点、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新型的中国哲学和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儒、道、佛、法等各派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相互激荡,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