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晨 《共产党人》2004,(14):54-54
虽然学旅游、做旅游,要不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我想我踏上亍夏这块土地还需要好些时间;要不是踏上这块土地,我想我不会像现在这样去用心地阅读她、体味她。就是因为我在接近她、了解她之后,才知道了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族风情、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迷人的六盘胜景和美丽的塞上江南。从那一刻起  相似文献   

2.
那是一张熟悉的脸,是我痛失亲人后看到的最亲切的笑脸,她眼里闪着泪花,话里充满着力量。那一刻,我感到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那是一张陌生的脸,是我埋在瓦砾下看见的最勇敢的脸,她撬开了残垣,搬走了巨石。那一刻,我感到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那是一张美丽的脸,是我躺在病床上看见  相似文献   

3.
美在手边     
正上班下楼随手将垃圾带去小区的垃圾池扔掉,这是大多数城中人经常会做的事情。与往常一样,我带着垃圾下楼,在去往垃圾池的路上遇到了隔壁单元的友人,碰巧她的手中也提着一袋垃圾,于是就同行同聊着走向垃圾池。走到垃圾池的那一刻,她突然停了下来,将饮料瓶、小纸箱取出放在垃圾池边上,然后将不能回收的垃圾扔进了池中。我随口问了一  相似文献   

4.
有一年,听一个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的知名学者讲课,她拿着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充满敬意地说:“我们党的党章真是太好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严谨细致、周密清晰,是所有章程中最好的。”那一刻,同样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我,深感自豪与骄傲。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早在我会呼吸以前就开始了。这一点是在我36岁生日那天清晨睁开眼睛计算年龄时突然想到的。从母亲受孕时起,我就已经开始样样向母亲索取。在那最混沌的十个月中,尽管母亲工作压力沉重,生活担子繁重,并没有妨碍她对我无私的赐予。更甚的是,八斤重的我降世那一刻,为了同母亲分体,断然破胎,截然开骨,在母亲剧烈加速的阵痛中,一路挣扎,夺门而出。  相似文献   

6.
刘滢 《党风与廉政》2000,(12):44-45
从女儿背起书包那一刻起,我知道女儿已开始走出我的视线越来越远。   不知是在什么地方,什么人说过的一句话突然横在眼前,原话已经记不清,大意是:尽可能地去握你孩子的小手,在他还未长大的时候。因为不久这双小手会挣脱你的大手,你再想握一下时已不太可能——孩子大了、飞了。   当我意识到这点,努力地再想攥紧那双小手时,孩子却执拗地用羊角辫提醒你:她已是个 7岁的识 280个汉字,知道 100以内加减法的一年级学生了,甚至她还是个小组长、卫生干事等等。   她的同学,她的老师开始和你共同拥有一个你生的女儿。   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他们的结合在外人看来似乎是那么的偶然和不解,但她与他已相扶相携走过了10年的风雨人生,为人们诠释了什么是军人夫妻、什么是甘苦与共……在哑弹将爆炸的那一刻,他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战友得救了,他却倒下了  相似文献   

8.
家庭场景:今天.是小姑子的生日,大家欢聚一堂,感受家庭的温馨。饭桌上,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小女儿吃得满嘴流油。一脸的幸福之情。吃兴正酣之时,小女儿突然边吃边自豪地说了一句:“妈妈。今天李老师说我是她的一字之师!”哟,这个评价可不低呀!我连忙好奇地追问原因,大家也都打住了话.听起小女儿的叙述。课堂场景:据小女描述:语文课上,一向热爱语文的女儿正专心致志地听课。突然,她发现老师反复说出的“蒿”字一直念的是一个错误的读音。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她终于在老师再次说出错误读音的那一刻勇敢地举起手。订正了老师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雷茂盛 《党课》2010,(8):84-85
我曾经在姥姥家寄养过五年,被姥姥赶出家门的那个早晨,母亲正在奋力地挥动扫帚打扫院子,她不说话,也不回头看我,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在哭泣。我喊了一声妈,她就遭了电击似的蹲在地上大哭起来。我知道,姥姥是不想供我读书才把我赶出门的,但妈妈不会,再穷她也不会让我辍学。  相似文献   

10.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里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  相似文献   

11.
陈勇 《廉政瞭望》2004,(5):40-43
7年前,四川眉山市“天涯夜总会”老板以招聘餐厅服务员为名,将旺苍县农村姑娘唐胜利骗去。唐胜利因拒做“三陪女”而跳楼逃跑,结果不幸摔成下身截瘫。那一年,她只有23岁。那一跳,惊世骇俗;那一刻,令全国亿万人为之钦佩。今天,当沉寂了7年的唐胜利走进婚姻神圣的殿堂时,她再一次闯进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2.
<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唱这首歌时,李卫华教授眼里满含泪花——这是她为老师生日献上的心意。那一刻,在座的人和她一样激动。老师叫曹连莆,新疆石河子大学教授。围在他身边的人,或是他的学生,或是他的同事,都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遗  相似文献   

13.
当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我的热血在沸腾,心潮在澎湃,心中也暗暗发誓:让党旗永远飘扬在心中,监督我的行动;让党的理论永远武装头脑,充实我的人生。如今,这个誓言已伴随我走过16个充满艰辛而又硕果累累的年头,它将伴随我走完属于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原因     
钟悦 《党员文摘》2007,(1):31-31
我朋友驱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尽管她的车速很快.但一辆辆轿车还是从她的车旁飞驰而过……突然,她听到警笛声从车后传来,车上的交警命令她将车停靠在路边的应急停车道内。交警一边耐心地检查她的驾驶证,一边问道:“小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的车停下来吗?”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先生给我讲了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在他的家乡,他曾经参加了一次地区法院对“杀人案”的审判。当案犯被押到审判大厅,站在被告席上,缓缓抬起头来的时候,出庭的人群里发出轻轻的“嘘”声,大家都被这17岁女孩惊人的美丽所感动了。用老先生的话讲,那是一个想象得怎样漂亮就怎样漂亮的女孩。这个女孩叫丽霞,15岁初中毕业后,先后交了八个男朋友,第八个男朋友被她残忍地杀害了。杀人动机是他不忠于她。老先生问她以往所喜爱的书籍,文孩答曰:情爱、凶杀、离奇、武侠之类的小说。杨老掉泪了。杨老告诉我:作为一个作家.那一刻我没…  相似文献   

16.
采薇 《奋斗》2008,(12):63-63
一天,在忙碌着有关兴安岭的项目时,传来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的消息。那一刻,接近正午时分.阳光顺着办公楼高大的旧式窗子倾泻而下.我去办事的屋子里堆着厚厚文件的桌子上电话铃响起。有人接起电话,抬起头就说了一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了。这个消息来得笃定。凭迟子建的创作势头。获奖是迟早的。在为她高兴的一瞬间,升起一种恍惚,《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人物向我走来.依芙琳、妮浩和那个讲故事的鄂温克酋长的女人——“我”.这些鲜活灵动注满了生命异彩的女性也该获此殊荣。作家在她创作完成一部作品后.就隐身于这个世界上了。  相似文献   

17.
刘霞出于朋友问的情谊,将自家面包车借给了好友李丽。没想到李丽又将车转手借给了自己没有驾驶证的男友张海。一次出行中,张海驾车与某公司汽车相撞。经交通部门认定张海在此次事故中负全部责任,公司遂将张海和刘霞一同告上法院,要求二人共同赔偿汽车损失5万余元。法庭上,刘霞叫苦不迭:我虽然是车主,但在这次交通事故中没有任何过错。我借车给李丽,是因为她有驾照。再说车是李丽借出去的,赔偿也应该是她赔。公司代理人则说,刘霞既然是车主,她就有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8.
“高墙铁网,阻隔了墙内与墙外的世界。从自己作为一名监狱警察踏人女一监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了一名每天都要穿越高墙的人。”坐在记者对面的年轻女警察名叫李艳.1998年从云南省司法警官学校毕业走上监管改造岗位,她在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摸爬滚打已10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监狱警察一步步走来,李艳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参加工作刚满三年,她就由于突出的成绩,被监狱党委破格提拔,担任监区管教副监区长,那时她才24岁。之后,李艳不仅和同事们一道刻苦钻研,研究罪犯改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15年10月在中国工合国际会议上认识时年85岁、享受正局级离休待遇的中村京子老人那一刻起,我就敏感地断定她身上有不凡的故事.这不,我从北京回大同没几天,她就按着我留下的通信地址,给我寄来一本中国福利会出版的《两个洋八路的中国情缘》一书,17万字轻轻松松就读完了,回味却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20.
周莲娣 《求贤》2013,(10):64-64
日前,一位女士找我咨询。说她母亲承租的公产房,在她母亲去世后(她父亲早于其母死亡),被她弟弟强占了'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协商协商,或者找中间人协调协调。这位女士说,协商了,但无济于事。我说那就没办法了。因为,目前我市的现实是公产房承租权纠纷房管局不管,法院也不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