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老月老,单听名字就觉得,这老儿年纪不小。传说他背着锦囊在月下看书,锦囊里装的是专"系夫妇之足"的红绳子。同为媒婆,来自西方神话的丘比特,却是个不穿衣服、肉乎乎的小男孩,手拿金弓,身背箭囊,箭囊里一只金箭,一只铅箭。  相似文献   

2.
相信自己     
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是位将军,儿子是个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根箭,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上等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露出的箭尾,一眼便可认出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成的。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想像着随自己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主帅应声落马。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收兵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喜气的冲击,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呼”地拔出宝箭——骤然间,他惊呆了:一根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根折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4):89-91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4.
李延英 《求贤》2007,(8):44-44
“假撇清”是句民间俚语,意思是人前人五人六、人后魑魅魍魉,表面清廉正经、私下蝇营狗苟。明代冯淮敏在《玉江引·闰世》中有这样的描述:“外貌清廉,生来只爱钱。好似鸯鸶儿毛鲜,素质无瑕玷.包藏吞噬心。两脚恰如箭,零碎钱几嗉里攒。”此等现象,古往今来绵延不绝,过去叫“假撇清”,而令称“官场秀”或“两面人”。  相似文献   

5.
苏小和 《廉政瞭望》2012,(22):69-69
越南诗人阮志天走了,他去了一个永远自由的地方,像一只鸟去到了另外一只鸟里。“一只鸟去一只鸟里”.这是阮志天的一句诗歌,汉语诗歌界对阮志天的作品翻译.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6.
四月 《党课》2013,(20):78-81
在我眼里,爸妈是一对怨偶,月老喝醉了瞎牵的线。听奶奶说,爸爸在认识妈妈之前,有一个相好,爸爸为了那女孩,愿意舍了身家性命,随她私奔,谁料二人私奔到新疆,那女孩竟然为了贪图享受,抛弃了老爸,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笑话:一个士兵屁股上中了一箭,疼得咬着牙到了某诊所。医生端详了一番,顺手拿起一把剪刀,嚓的一声剪掉了露在外面的箭杆,说:“好了,拿钱吧!”士兵说道:“箭头还在肉里呢!”医生说:“我是外科医生,只管外伤,挖出肉里的箭头,那是内科的事,与我无关。”读了这则笑话,除了忍俊不禁外,我想,像这样搞形式主义的“外科医生”.在今天的社会上仍然能找到许多。  相似文献   

8.
齐夫  孙之 《前线》2008,(6):59-59
“反求诸己”这个成语出自一段古文。文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意思是说.追求仁德的人好比射箭,如果射出的箭没有中靶,不会去责怪那些射中了目标而比自己强的人.而只会反躬省察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单数     
这是丢失的第101只手套么?是一只,不是双。手套或许是所有物品中最容易走失伴侣的。我抽屉里,大概有十几只落单的手套,材质各异,皮的、羊毛的、薄呢的。没当即丢掉它们是因为觉得兴许有一天,另一只就从哪个旮旯里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一) 两个弓箭手都拿着一支好箭。甲对乙说:“你拿着好箭不射,算不得好箭手!”乙回答:“你拿着好箭乱射一通,就算是好箭手么?” 我们共产党人说:拿了好箭要射,学了革命理论要用;射箭要对准靶子,理论要联系实际。拿着好箭不射,或者无的放矢,都不是好箭手!  相似文献   

11.
未必锦囊皆妙计──谈诸葛亮用人失误邢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秋风五大原"'一集颇多感慨,诸葛亮病逝固然叫人眼涩,而大将军魏廷人头落地更令人深感痛惜。诸葛亮一生用了不少锦囊妙计,绝大部分名符其实,唯有临终一计不仅不妙,反而因用人失误,错杀魏延,造成千古...  相似文献   

12.
什邡市元石镇箭台村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中心,将全村规划为“三大区”,一三产业融合并进,成为箭台村发展路上的有力支撑。71岁的肖文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过得这么好——一楼一底的“小别肇”宽敞亮堂.水电气、  相似文献   

13.
李原  戴鸿斌 《求贤》2010,(7):51-51
职场上,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是很敏感的。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批评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躲开这只箭。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07,(3):98-99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说的是飞将军李广一次夜里外出,猛见前方草丛里卧着一只“老虎”。李广将军大惊失色,惊出一身冷汗,随即引弓射虎。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去寻找“死虎”时,发现卧在地上的不过是一块如虎状的巨石而已。敢情是李广晚上看走了眼。再看那支箭,箭镞竟然深深地埋进石头里。李广暗暗称奇,随即再次引弓射石,无论使多大的劲儿,箭都再也射不进石头了。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在受到惊吓或者精神高度紧张、亢奋时,会进发出超常的能量。医学界认为,人们受到惊吓或刺激时,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人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贺晓 《学习导报》2013,(13):46-47
千里沅江河畔,夜色笼罩的古城辰阳,位于新城中央的刘晓公园广场上流光溢彩,人头攒动,古朴典雅又略显现代的舞台上,一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正徐徐上演,“咱头上整一整乌云发辫,红绣花鞋奴这样紧紧缠,叫穆瓜看过了雕翎箭,再看弯弓秋月圆……”委婉高亢的女声,在悠长的双唢呐声中,动人心弦。19岁旦角杨君凤扮演的穆桂英,一唱一眸甩袖舞蹈问,尽显辰河高腔之韵味。  相似文献   

16.
八面风     
《党建文汇》2001,(3):42-42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现在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里。  相似文献   

17.
艾迪 《党课》2007,(10):102-104
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4年的秃鹰。事隔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相似文献   

18.
黄南散记     
尖扎,丹霞神韵与勇武民族的箭崇拜 尖扎是藏语,意为森林茂密、群兽出没的河谷地带。它是青海省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之乡,也是“五彩神箭”文化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9.
余玮 《党史纵览》2013,(11):15-18
1975年7月13日开始。唐由之带着医疗小组对即将接受眼科手术的毛泽东开展了为期10天的术前准备。此时,医疗小组把中南海毛泽东的一间书房腾出来辟为临时手术室。唐由之亲自从苏州和上海订制的全套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已经在这间临时手术室安置妥当。万事俱备,只等毛泽东的“一声号令”了。可毛泽东虽然每天都接受唐由之的术前准备——冲洗泪囊,每三天一次结膜囊培养、滴眼药水等,但丝毫没有要做手术的表示。  相似文献   

20.
冰心 《党课》2014,(4):1-1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 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