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果你喜欢享受静寂平和,剑桥就是天堂。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没有名利场的污浊,没有灯红酒绿中的颓废奢靡。每天,人们在这个洋溢着浓郁文化学术气氛的城市里,有条不紊地创造着生活,实现着价值。从剑桥走向英国社会,耳闻目睹的最深感受是:英国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看不到忙忙碌碌,看不到急功近利,祥和友好的笑容常挂脸庞,那语调优雅的英式英语更彰显他们的贵族气质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对“贵族”这种地位的追逐和渴望,恐怕要甚于很多国家。从“贵族学校”到打着“只为等待最后的贵族”为名号的地产广告,再到“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真是一副活生生的国人欲望图。 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可以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相似文献   

3.
郭庆晨 《奋斗》2009,(10):63-63
在散步的路上,发现书店旁边又多了一家商铺,其名颇怪,日“名流贵足”。多亏我还不算文盲,总算知道此“足”乃“族”之谐音,“名流贵足”乃“富贵名流泡脚之所”也。但我不明白,商家以此名店,意欲何为呢?是昭示专为名人贵族所设,其余人等概莫入内,还是客以店名,不管什么人,入得店来,泡泡臭脚,便一举成为名流贵族了?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4.
伊名 《党建文汇》2011,(6):40-40
如今,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就读于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也要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相似文献   

5.
三都     
《当代贵州》2008,(21):F0002-F0002
远古贵族的玄妙“天书”—水书 水书,是我国水族的独特文字,水语称“泐(le)睢”,意即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父字符号,是我国17个有自己传统文字的民族独特文字之一,是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留着远古贵族文明的信息,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李婧 《学习月刊》2012,(1):41-42
一、被误解了的"贵族精神"如今,中华神州富人遍地,很多富裕起来了的暴发户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可以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  相似文献   

7.
《兴奋、困惑、恐惧——对中国现象的反应》——这是最近英国《独立报》一篇报道的标题。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正在以几年前还难以想像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类似报道还有很多。近来,随着美国国情咨文和《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中国的关注,随着中国公布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西方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越来越多,预测中的“感叹号”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09,(11):34-35
“贵族”教育 湖北黄石的一些公立小学,家长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孩子就可以不再和其他小孩挤在四五十人的大班,而是被编入20多人的“贵族班”,由最好的老师授课,享受空调、投影、新课桌椅等最好的硬件设施。当地教育部门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相似文献   

9.
1956年,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毛泽东提出了警惕形成“党内贵族阶层”观点,并分析了“党内贵族”阶层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为了避免形成“党内贵族阶层”,毛泽东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虽然这一思想演化的结果与“文革”有密切联系,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从整体上来肯定它。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1,(4):56-56
南桥在1月25日《青年参考》上撰文指出: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有朋友说很烦“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这样的说法。我由此联想到我们中国人太把“出人头地”当回事,所以忙来忙去,只是为了追求不平等的享受,为了进入一个更小的,更狭窄的圈子里,把“阿猫阿狗”们留在圈子之外。本来大家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要想高贵。我们都有着简爱所言的那种高贵精神的潜质,结果从人格高贵的精神贵族,落到了“富贵”游戏之奴隶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14,(4):35-35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12):122-122
西方谚语“挣在美国,住在英国”说的是美国遍地商机,适合淘金;英国宜居,适合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0,(23):39-39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谁不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呢?据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只要略微改变一下生活方式,进行“大脑锻炼”,如换只手刷牙,闭着眼洗澡,做字谜游戏等,就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相似文献   

15.
雷蕾 《学习导报》2010,(24):58-60
“低碳生活”指的是一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态度。比如人人都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确实处处体现着我们的低碳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当有些人还在追求名牌轿车、山珍海味带来的虚荣和奢华时,“乐活族”们不得不感叹那些人落伍了。因为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吃绿色有机食品、穿棉麻天然织物、使用二手货品才是当前新的流行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乐活”——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并把生态与身心健康放在名利之上。接受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则被称为“乐活族”。  相似文献   

17.
张鸣 《廉政瞭望》2014,(13):54-54
现在学界的主流说法,士与侠同源,西周的低级贵族,到了春秋时期.演变为士或侠。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因为后来从私学里学出来的士,好些并非出身贵族.也有庶民。东周分际.非贵族的庶民.大多都是从贵族圈里坠落下来的,低级贵族能做的事,凭什么他们就一定不会做呢?  相似文献   

18.
牛道斌 《党课》2011,(22):20-21
西方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挣在美国.住在英国。”意思是说美国商业发达,是一个挣钱的好地方;英国环境优美,是一个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9.
张鹏 《党课》2011,(24):82-84
从一个每月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的“糊涂妈妈”,到细心记账安排好一家生活,还顺带着理点小财的“精明主妇”,李女士完成这个蜕变用了两年的时间:“从记账开始,我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简单更有条理,并因此充实而快乐。”  相似文献   

20.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64-65
“在印尼,腐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了一种社会病。”英国BBC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亚洲时报在线》在一篇评论中则称,“在印度,腐败的勾当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而在印尼.就连桌子也是腐败的”。对此,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阿米安·赖斯坦承,法律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印尼腐败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说:“当那些想要切断腐败根源的人站在镜子前时,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是腐败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