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学家、声乐教育家。1919年9月出生于浙江海宁,1941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历任中央实验歌剧院艺术指导和独唱演员,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歌剧系副主任、教授等。  相似文献   

2.
余玮 《红岩春秋》2009,(6):38-43
2009年10月31日上午,科学巨擘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中,钱学森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也创造了许多蜚声中外的奇迹。在他的人生长河中,镶嵌着一颗颗像宝石一样晶莹闪光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与他相濡以沫几十载的夫人蒋英的诉说,去解读这些故事,认识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提出至今一直警醒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钱学森同志曾在多次场合中提及其科学成就与其夫人蒋英的艺术素养和氛围是分不开的。笔者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受此启发,整理和梳理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探讨了艺术素养的道德认知和智育培育功能,以及如何在大学校园中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蒋英 《新湘评论》2012,(4):53-55
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曾是美国空军发展规划的主要撰写者,他曾是中国导弹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他是蒋英的丈夫。让我们听一位妻子的讲述,一起走进钱学森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曾是美国空军发展规划的主要撰写者,他曾是中国导弹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他是蒋英的丈夫。让我们听一位妻子的讲述,一起走进钱学森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和其导师冯·卡门一起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战略家,流体力学的开路人与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现代航空科学与航天技术先驱,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的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蒋英长达55年的相濡以沫,以及他在妻子心目中的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除了满眼四壁藏书,在屋中最显赫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  相似文献   

9.
跟党走一生     
周小燕,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有近半个世纪党龄的老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荣膺“2007年度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殊荣。成为该活动举办4年来湖北地区的首位入选者。作为一所民办高校的校长,此次能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专家黄克智、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等人共同走上领奖台,赵作斌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1.
徐恒足 《前线》2012,(1):59-59
日前,在钱学森100周年诞辰之际,为缅怀这位伟人、奇人,我认真阅读了《钱学森书信》和《钱学森故事》,从一件件往事烟云中,看到了他是怎样做人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33年,4500名本该云鬓插花的广元女儿,告别家乡,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她们冒着枪林弹雨,闯过烽火硝烟,出生入死,跃马横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运动史上的奇迹。红花需要绿叶配,也许是前世有缘,抑或是今生有情,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些广元女儿与红军将领结为终身伴侣。他们任战火硝烟生死与共,由风云变幻不离不弃,比肩踏山河,携手写传奇,成就了一段段人间佳话……在广元籍女红军中,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教育家何长工的夫人尹清平;有无产阶级军事家罗炳辉将军的夫人张明秀;有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的夫人何子友;有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开国中将刘忠的夫人伍兰英;有原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开国少将徐其海的夫人曲飞;有原陕西军区政委、开国少将袁克服的夫人何锐;有原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杨家华的夫人侯敏;有八路军总部延安兵工厂党委书记、厂长郝希英的夫人王志成等……  相似文献   

13.
郭芮羽 《当代贵州》2009,(21):47-47
10月18日,“2009中国&#183;贵阳避暑季”闭幕式、“2009中国&#183;贵阳温泉月”开幕式暨“民族魂”音乐会在贵阳市乌当区保利温泉广场举行。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马秋华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4.
由涂元季、刘莹撰写的《钱学森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生动记述了钱学森这位科学巨擘的精彩人生,它把钱学森化作质感英雄,让更多追求高尚的人从中获得精神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  相似文献   

15.
年前,我应邀参加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在福州举行的《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首发式暨张茜、王于田井、凌奔同志90诞辰纪念活动,并有幸得到作者的亲笔题赠。 书中描述了三位新四军女兵:汉江边的兰芝——张茜、才女教育家——王于阱、鸠兹侠女——凌奔的非凡人生。她们分别是开国元帅陈毅和开国上将叶飞、钟期光的夫人。  相似文献   

16.
黄水宁  成波文 《湘潮》2014,(10):31-32
朱仲丽大姐1915年2月出生,是我们周南中学创始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革命教育家朱剑凡老校长的爱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王稼祥的夫人,也是我们周南中学最杰出的资深校友。朱仲丽大姐深爱周南,周南人深爱朱仲丽大姐。  相似文献   

17.
①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②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工程控制论》,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参与美国第一代火箭的设计③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待遇十分丰厚,工作条件也非常理想,但他总是思念着自己的祖国④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传到美国,钱学森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决意回国奉献自己的才智⑤钱学森找到主管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要求辞职回国:“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⑥海军次长非常震惊,对人说:“钱学森有超人的才…  相似文献   

18.
散木 《党史博览》2010,(11):42-44
李四光、钱学森、竺可桢这三位科学家,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中国科学界的标杆”,还可以说是三位红色科学家。其中,李四光、钱学森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竺可桢则是沧桑鼎革之际毅然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荣正通  汪长明 《理论建设》2012,(3):101-104,55
钱学森从小接受西方式教育,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对手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本文运用逻辑推理、案例分析、求异比较等研究方法,剖析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后者的核心理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宋 《学习导报》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