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祥美”、“三栖尖兵”、“上士班长”——这是记者随中央新闻采访团赴南京军区某部采访何祥美先进事迹前对何祥美的最初印象。一路上,记者不禁心生问号:何祥美是怎样一个人?这个人是怎样一个兵?这个兵又是如何成为全国重大典型的?  相似文献   

2.
汉字小幽默     
《党课》2010,(10):113-113
兵对丘说:兄弟,睬上地雷了吧,两腿咋都没了?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么好处,你看,头发都白了。  相似文献   

3.
让孩子“多看电视还是多看书”?家长肯定作答:多看书!而笔者认为答案的本质并不在于简单的“多”与“少”:有家长求助老师,问:“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喜爱读书?”还有的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能自愿自觉地少看电视,而让爱看书成为习惯,成为自然?”“阅读,怎样才能由梦想走进‘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4.
岩泉 《党员文摘》2006,(5):21-21
曾经看过一则政治笑话,大意是说在国民党兵败逃到台湾的时候,有人问一位下层军官:“你认为打胜仗好,还是打败仗好?”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5):105-106
【求助记录】我是一名还在哺乳期的孩妈妈,每当看到怀中宝宝露出笑脸,一种为人母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可是,当孩子啼哭或倦怠时,我便担心不已:孩子哪里不舒服吗?是不是生病了?做妈妈的对孩子的牵挂是难以言表的。现在最让我不放心的是孩子的健康,他那么小,还不会表达,只能通过观察来判断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请“三T公司”的专家告诉我,孩子患病有什么预警信号吗?  相似文献   

6.
刘建平 《求贤》2008,(9):46-46
孩子在韩国留学,去饭店用餐,韩国老板兴致勃勃地问:这么好吃的泡菜,烤肉你们那没有吧?一个朋友去北欧渡假,在一些小镇旅游时常有外国人好奇地问他:中国是不是还有很多人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朋友开始总是很奇怪地反问:怎么可能呢?以后国外的朋友告诉他:从中国进来的电影,电视剧多有山村题材,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5):70-70
为何不行?一对夫妇去酒店用餐时,孩子哭闹不止。女人赶紧掀衣,给孩子喂奶。这时服务生走了过来予以制止。女大怒:“为什么不行?”服务生:“露胸可以,但酒店规定不准自带饮料!”蚊子的遗书早晨,你醒来,枕边躺着一只断气的蚊子,旁边有一封遗书:“我奋斗了一夜,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9.
柴福花 《党课》2010,(18):87-90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家长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那么,家长都有哪些类型?你又是其中的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10.
辨『独廉何为?』典名剧《西厢记》中,孙飞虎得知寄居在相国寺的崔莺莺貌若天仙,便带兵五千要抢来做压寨夫人。但他又似乎良心不安,于是便自我解脱说:“主将丁文雅尚且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我身为卑将,独廉何为?”好一个“独廉何为”——好人堕落的理由,坏人作恶的...  相似文献   

11.
政风与民风     
《宋稗类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范廷贵的官员提兵过金陵时,驻守金陵的张忠定问道:“你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可曾看到好的官员?”范廷贵答道:“昨过袁州萍乡县,该县县令张希颜我虽不认识,但我琢磨这个人是个好官员。”张忠定说:“何以见得?”范廷贵答:“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都很完备,设备很新。田亩已开垦,野无惰农。  相似文献   

12.
<正>侄子逄凯迪在西藏雪域高原当边防兵,侄媳妇商琼琼是驻济南某干休所军医。春节前,我偶然看到了商琼琼的随笔《一起值班,我们再次隔空跨年》。看完,我眼睛有些湿润,心里热乎乎的。我为这两个90后的孩子点赞。原文如下:我:今年过年休假回来吗?他:媳妇,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呢,今年过年报的我休假,但有个战友家庭比较特殊,我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他了。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9):108-109
【求助记录】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坚信不疑。我的孩子还不满周岁,可我已经开始担心,由于我们做父母的某些不当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请问“三T公司”的儿童教育专家:父母哪些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14.
萧皇 《党建文汇》2014,(6):48-48
1944年12月12日午时巴斯托尼小镇,4个德国兵举着白旗摸上美军阵地送信。第101空降师代理师长麦克奥利弗有点犯迷糊,德国人打得好好的怎么要降?一听才明白,原来是德军要求美军投降:  相似文献   

15.
楚清 《党建文汇》2002,(8):24-24
北京有个“宏志班”,“宏志班”的孩子爱流泪,是因为他们穷吗?不!是因为他们感受的东西比别人更多。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宏志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强不息,都在奋发向上。“宏志班”的孩子100%都考上了大学,85%以上进入重点大学。“宏志班”的孩子走向了清华、北大和国外……这是为什么?本版选编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宏志班”的学生,读着这些特困家庭孩子们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相信读者会找到相应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张志政  马树刚 《党课》2014,(3):41-48
教学对象:军队中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学时间:1.5小时。 【为什么要上这样一节党课】 前几天有位转业战友感叹:“当了十几年兵,转业安家费还不如人家几个月的收入,部队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主持人)反问:“以你的军旅历程,这辈子还有什么苦不能吃、有什么地方倒下来不能睡、有什么难事让你害十白、有什么能让你屈服?”  相似文献   

17.
B超“神探”     
“贾主任,我们孩子才六岁,您一定给仔细查查,看看有救没救?”随着贾立群手持的B超探头在孩子的腹部移动,孩子的父亲紧张得声音都颤抖了。这个孩子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盆腔恶性肿瘤。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孩子从秦皇岛来到北京儿童医院。“不是肿瘤,只是阑尾脓肿。”贾立群放下手中的仪器说。“真的吗?”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孩子的父母都不敢相信。“我来证明给你们看。”贾立群拿来了一个穿刺针头。对准部位刺了进去,涌上来的脓立刻就把注射器推杆给顶了上去。“扑通”孩子的父亲跪倒在地:“您救了我们全家的性命啊!”贾立群连忙扶起他,“不是我救的,本来就没大碍。”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5):118-119
早恋已经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现象,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未成年前出现的早恋呢?“三T公司”特约教育专家给出的建议是: 1.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渴慕爱情的青春期阶段。在r=t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讽刺、讥笑孩子。  相似文献   

19.
王丰 《党史天地》2010,(5):12-12
国共内战,蒋介石终以兵败饮恨,挥别大陆,败退台岛。当时,他先后在澎湖高雄盘桓多日,最后才选定台北。在离开大陆之前,及进入台北之后,蒋介石想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北京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三团组织兵情问卷调查,其中一道题目是“你最信服的人是谁?”许多人写的是:政委吴涛。吴涛经常能收到类似“您多喝水,注意身体”,“政委您太操劳了,多注意休息”的短信,让他心中暖意融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