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13,(19):34-37
从列兵到统帅:毛泽东成长的实践精神 透过毛泽东的青春历程和成长之路,可以感受到毛泽东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不懈奋斗的恢宏精神和博大胸怀,领略到他一路走来的坚实脚步、人生轨迹和革命功绩。而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的革命实践活动,恰好反映了伟人之初、人之常情和非凡之处,有助于人们具体认识毛泽东的理想、实践与人格,界定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坐标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丁毅 《党的文献》2011,(6):114-115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6,(2):41-41
毛福轩,1897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早年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毛福轩和毛泽民一起受党组织派遣到安源煤矿从事工人运动,同年底在安源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毛福轩与毛泽东先后回到韶山从事农民运动。同年6月,在毛泽东主持下,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党支部成立.毛福轩任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4.
茅盾与毛泽东武在平提起茅盾,大家都知道他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然而却很少有人二知道,茅盾早年就投身于革命活动,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并积极参加了党的早期工作。在此期间,他和毛泽东相识,受到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邓沛 《党史文汇》2008,(6):44-46
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是指他的早年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相似文献   

6.
徐特立,湖南省长沙县人,1877年2月1日生。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办学,是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习的老师,声望很高,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一本由斯诺等几位作者撰写的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史料与回忆——《早年毛泽东》出版了。这本新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勾勒出一个不断行走的早年毛泽东,并且进而认为,毛泽东的一生是"走"出来的。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时,就曾有过一段不携分文、"行乞"乡间的经历:手握竹伞,一身布衣,在田陌间露宿,到旷野里栉风沐雨,只为在省内各县游学。  相似文献   

8.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迄今,对毛泽东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高度和力度、视野与方法、效能与成果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不少突破:1、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突破.主要为,实事求是地研究了传统文化对早年毛泽东的思想影响,研究了早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历程.2、毛泽东思想史研究的突破.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高勇 《党史纵横》2013,(3):60-60
毛泽东尊师的故事,都会想到毛泽东与徐特立的师生情,其实,毛泽东还有一位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老师,他的书法就得益于这位老师的指点。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深为世人崇拜、喜爱。毛泽东在谈及自己书法生涯时,多次提到他的早年书法老师孙俍工先生。1918年,孙俍工在湖南省立一师担任文字学等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时任湖南一师附小主事的毛泽东曾来旁听孙先生的课。孙俍工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特别是那手笔力遒劲、飘逸洒脱的毛笔字,深受毛泽东的敬重,从此两人来往密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两个人早年不曾相识。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一个是伪满战犯和阶下囚。作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对末代皇帝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态度,在生活及政治上给予了很大的照顾。  相似文献   

11.
田妹 《当代党员》2011,(4):20-21
重庆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1945年8月28日亲赴重庆,进行了名载史册的“重庆谈判”。邓小平同志早年从重庆登轮,赴法国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从早年到晚年终其一生,他说的话也不是每次都能被别人接受,也曾经历过数次与他人的激烈争论。这些争论对象的涵盖范围很广:有在早年求学时代的同学和挚友,有在革命和建设生涯中患难与共的战友,有党外人士,也有自己的亲人。这些争论可以说都是主义之争,而非私人恩怨之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17岁离开韶山,走向广阔天地。从接触第一份报纸《新民丛报》,他即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以后无论是短暂的当兵期间还是在校求学时他都坚持读报,并形成了一种习惯。报纸在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革命者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蒙、指引作用,他早年读报、办报的过程即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三大”前后,毛泽东曾在长沙《大公报》和《前锋》、《向导》周报上发表了《省宪下之湖南》等六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没有被后人收录到《毛泽东早年文稿》、《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选集》中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3,(9):50-50
1980年,毛泽东早年好友、北京农业大学首任校长乐天宇回到家乡宁远县创办九嶷山学院。回到家乡的第二天,乐天宇就到离县城70里的九嶷山选择校址,并拿出补发给他的工资数万元,作为筹建九嶷山学院的经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特别是早年在中央苏区,遭受“左”倾路线的打击,毛泽东几经受挫,度过了几次痛苦的等待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革命老人李六如是湖南人,比毛泽东年长6岁,早年就参加革命,对毛泽东深为敬仰。1921年冬,他在经毛泽东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便成为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和忠实追随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携手同心,相互倚重,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8.
牙粉、牙刷毛泽东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生都十分节俭,他终生不用牙膏,只用牙粉,而且只用那种普通的、价廉的牙粉。毛泽东早年在家乡韶山用的是一种土制的牙  相似文献   

19.
叶兴 《学习导报》2012,(3):58-59
近读《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感触颇深。如果说,当年是权延赤等作家使毛泽东"走下神坛",那么,这本书则以其无可争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使毛泽东这位伟人更为"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0.
叶兴 《新湘评论》2012,(3):58-59
近读《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感触颇深。如果说,当年是权延赤等作家使毛泽东"走下神坛",那么,这本书则以其无可争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使毛泽东这位伟人更为"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