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孔     
《廉政瞭望》2012,(11):8-8
陈录雪:没钱也要尽孝成都双流县今年60岁的陈录雪几年前买来一辆二手轿车,改装之后,带着99岁的母亲周游全国。据了解,陈录雪是退休员工,妻子没有工作。他表示,"不能因为自己没钱就不尽孝,如果等到我们变成有钱人再尽孝,可能父母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2.
辛汶 《廉政瞭望》2009,(8):40-41
“我今年50多岁了,母亲、岳父母都已80多岁,不能尽孝,追悔莫及。出狱后年近花甲,身无分文,无着无落。悔不当初。这些天,我一直在怀念狱外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3.
有道理     
男人有钱就变坏,是的,有些男人是这样。不过,一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就算没钱,也好不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24):86-87
钢玻璃杯的故事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5.
新风赞     
《正气》1998,(1)
新风赞引黄人尽忠尽孝三晋美名扬引黄管理局局长郑友三是出了名的孝子。1995年,正值引黄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全面运作的关键时期,传来老父亲在东北老家生病的消息。他让爱人将80多岁的父母接到太原来侍候。引黄管理局的很多人知道,无论郑友三下班多么晚,第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6.
舒炜 《廉政瞭望》2011,(5):54-55
出生在河北省一个贫寒农村家庭中的马书军,自小就历经磨难:父母离婚,没钱上学的他辍学在小煤窑打工。但他的命运在当兵后发生了转折。1996年,时年18岁的马书军应征入伍走进了军营,循规蹈矩地过着军营生活。1998年,百年罕见的大洪水向荆楚大地袭来。连队赶赴武汉灾区开展抗洪抢险工作,马书军决定豁出去拼命一博,不指望立功,只为不枉白吃国家几年饭。  相似文献   

7.
正在年轻人看来,尽孝在时间管理上是一件奢侈的事。异地就业,"996"式的互联网作息,让子女很难做到花费大量时间在陪伴父母这件事上。而年轻人越是这样认为,也就越难抽出时间,直到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才幡然醒悟,此时想尽孝了,父母却已离我们而去。事实上,尽孝未必要时刻陪伴,适当"微孝"也能给父母以宽慰。"微孝"让尽孝也能"碎片化"。"碎片化"不是让孝成为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敷衍和形式,而是让尽孝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一个最流行的词语——打工。说起打工,农民们总有扯不完的话题,道不完的欣喜。因为打工不但让不少农民兄弟增长了见识,而且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不用愁没钱过年了,不用愁没钱给孩子交学费了,不用愁没钱讨媳妇了……这些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朋友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2014年2月24日,首都机场,黄伟登上南下的飞机。同一天,广州火车站。郑太芳登上北上的火车。2月25日,没买上票的谢小东,决定开车从新疆南下。他们向着同一个终点进发——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2月27日是外祖母(杨兴明)90岁大寿,家训教导我们这些子孙,无论多远都耍赶回来尽孝。”谢小东说。这天一大早,黄家老屋前。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巧遇了这样一幕——"给点钱哦,我没钱吃饭,没钱看病了!"一个看起来60岁左右的男子走进办公室,张口闭口就要找镇政府干部要钱,一副不给钱就不走的样子。干部劝不走,最终拿出10块钱给对方,男子才离开。其实针对贫困群众,政府一般会主动帮扶,申请低保、纳入医保、临时救助,或者对有劳动能力的人给予项目扶持。但为什么还会有人向  相似文献   

11.
在贵州省美丽的花溪河畔。一位退休的中年医生自筹资金创办厂省首家老年公寓─—贵阳市夕阳红康复公寓。两年来把那些素不相识的老人看成是自己的老人助老尽孝,使老人们在幸福快乐的家园颐养天年。爱心不负有心人创办者是贵州省清镇电厂患心脏病提前退下的医师薛玫。48岁...  相似文献   

12.
姚远 《世纪风采》2006,(11):4-9
老父乍逝,痛哭尽孝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重庆住的时间长,生活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和邓颖超的母亲先后来此居住。  相似文献   

13.
舒炜 《廉政瞭望》2011,(21):22-24
我国目前已有1.67亿老年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今年1月,“常回家看看”作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被写进了《老年法》草案,强调除物质外,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有人建议,应该在《老年法》中增设刚性条款,把是否孝敬父母作为官员考核的内容。因为连父母都不尊重和孝敬的官员,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责任。尽孝的方式多种多样,围绕现代官员该如何尽孝,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晓农 《党史文汇》2002,(3):31-34
中国革命的第一代元戎、我军的杰出战将当中,有的十四五岁就辞别父母加入红军,投身革命。他们为着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了功勋。他们为国尽了忠,却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当然他们也有着“儿女情长,柔情似水”的情怀,戎马倥偬间始终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慈母。他们那种思念母亲的强烈情愫和动人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陈锡联与慈母的几次离别相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37年临近年末,已是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的陈锡联,竟在山西前线接到母亲的来信。信是托人写的,只十余行字,而陈锡…  相似文献   

15.
问:冯白驹将军家喻户晓,他是怎样开始革命的?答:我父亲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爷爷是个石匠,靠打石头供父亲上了学。后来爷爷的石场被富人霸占,就失业了,没钱再供父亲上学。  相似文献   

16.
冯唐 《廉政瞭望》2012,(8):67-67
为稻粱谋,做俗事,时间过得快。在香港三年了,仔细想来,香港有饭无局。时间当横轴,金钱当纵轴,香港的饭可以被这两个轴分成四类:没钱没时间的饭,没钱有时间的饭,有钱没时间的饭,有钱有时间的饭。  相似文献   

17.
任彦 《党建文汇》2007,(2):49-49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人生规划。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家里没钱供两兄弟同时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结果,成绩在班上排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高考结束后,他经历了最痛苦的两个月,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他不知所措,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他从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党建文汇》2010,(4):33-33
“单位不是没钱发,而是愁找不到名目。”在某电力央企工作的李某向记者透露,“我们单位员工每月都有报销任务,即1500元的超市购物和1000元的汽车油票,完成任务就等于报销了2500元。”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靠山是人民王增源,王兆春,刘仁楷“不管你有权没权,也不管你有钱没钱,更不管你有人没人,只要违纪,一律查处。”这是安徽省灵壁县37岁的纪委书记郝晓军的原则。一次,群众举报县二轻局原主要负责人在集中建房过程中有以权谋私问题。郝晓军当即在来信上批示:...  相似文献   

20.
正父辈之爱似我们身上温暖的外衣和贴身的背心,如影随形,丝丝环绕。从父亲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尽孝的幸福,也汲取到了爱的力量。奶奶今年93岁,心智清明,健康和乐。爷爷于2010年才去世,享年91岁。初识我家的人,知道后都说:你家真是好福气,老爷子、老太太如此高寿,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熟悉我家的人都夸老太太真是福气好,儿子仁孝照顾周全,老人安享晚年。而对他人的议论,父亲却很淡然道:照顾好父母,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在父母有生之年,当儿女的能多陪伴一天,多尽孝一刻,就是他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光。父亲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他今年已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