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1889.10.29--1927.4.28),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他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我党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之际,研究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和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宪政领域造诣颇深,他早期的宪政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民主、自由、人权及宪法等理论的研究。考察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它们存在及转变的原因,无论对于推动近代宪政历程的学术研究,还是作为历史的反思以为现实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史之最     
一、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 二、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 三、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于一九二○年八月在上海成立,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组成,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文化观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颇具代表性。纵观李大钊文化观的演变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从原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到主张中西"动静"文化调和,再到最早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观转变的三个时期,李大钊的立场也发生转变,即从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从改良派到革命派、从宪政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作为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文化观不仅促进了自身思想的转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确立。本文从李大钊文化观的基本内涵出发,着眼其文化观转变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探究李大钊文化观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刚进入中国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它只是概念性的了解,比较模糊.李大钊在1918年7月写的文章,也只是停留在歌颂十月革命、马列主义的范畴,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论介绍.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又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这是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的宣传、评论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李大钊指出当时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改造世界的新纪元,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从而首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李大钊对马克思的学说体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经济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要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就不能离开他的唯物史观--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三部理论互不可分,而阶级竞争便是从根本上联络这三大原理的一条金线.李大钊分别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经济论,最早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呈现给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思想个性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方面,由于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认识存在差异以及各人的主客观因素、传播角度、着重点等不同,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具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又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关心和研究妇女问题、尤其是劳动妇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热情支持者和导师.因而,学习和研究李大钊关于妇女问题的言行,并对这些言行给予历史的、现实的评价和反思,对解决当前的妇女问题、建立和完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开拓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李大钊是1919年5月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一踏进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大门,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中国妇女问题的严重性,遂于这年的二月撰写了《战后之妇人问题》(《新青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基人之一,李大钊的美学思想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1)这主要是因为李大钊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他的革命活动(特别是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贡献)以及与革命关系较密切的军事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等.诚然,李大钊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也常常是渗透在他论人生、政治、历史、哲学的各类文章之中.然而,这并不能减弱李大钊美学思想的重要性.李大钊的美学思想是在东西文化交汇、新旧思想激战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是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者.历史表明,中国正是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沿着非资本主义前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值此纪念李大钊11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仅就他关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1.
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一,积极传播了唯物史观思想。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他是从人类社会历史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体现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侧重点、内容、角度、性质、特征等五个方面,他深受中国传统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启蒙主义思潮以及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18年1月,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相遇。立足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北大,陈李二人并肩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面,孜孜探索着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之路,共同成为中国最早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20年1月,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南下,由此谱写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最先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交.这一伟大转变的意义决不限于李大钊本人,他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是中国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先导.本文就他的世界观的改变,从他对帝国主义、十月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略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李大钊留学期间接触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后思想变迁的轨迹,探讨了五四前后李大钊是如何将这一科学理论传播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民众之中的,又是如何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争论的,分析了李大钊早期传播的理论特色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1870年代至193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又转传中国。日本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转传中国的中转国,主因是明治维新时期以来的日本已经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大批人员赴欧美国家留学。他们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也带回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日本传播。加藤弘之、西周等是最早的传播者,中江兆民、德富苏峰、酒井雄三郎是继起者,片山潜、幸德秋水、安部矶雄、堺利彦、山川均、河上肇等人为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作出重大贡献。他们还以各自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思想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胡乔木:《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天津党团组织的创建是天津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创为天津党组织的创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年,是李大剖烈士诞辰11o周年,特写此文以示纪念。一、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天津党团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李大树同志从19O7年到1913年在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刻苦攻读了六年,后留学日本。1916年初,他归国后是在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回91…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人.江泽民同志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基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切实坚持由李大钊同志初步提示,其后由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系统而深刻地加以阐明和完善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到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与吸收、从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到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一否定的过程,说明了李大钊坚持文化选择的开放性的重要意义,并且从中勾勒出他对未来中国文化设计的框架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宪政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年之际,学习和研究李大钊同志的宪政思想对共和国的发展仍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学术界对李大钊同志宪政思想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的影响,以及他是马克思主义立宪思想的奠基者方面的文章较少。文章以李大钊同志的宪政思想为视角,从1907—1913李大钊在校期间的宪政思想到李大钊对新民主主义法治学说的贡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介绍,以期继承烈士的遗志,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先驱,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设者和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不论是在革命实践运动还是在理论创新方面,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无可取代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