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团结互助精神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讲话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确立了新的价值导向,而其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培育更是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年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团结互助精神方面却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在教育者作用发挥、教育载体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等方面加以努力,从而使团结互助精神深入人心,以实现大学生个人与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质的凝聚和表现。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薛新力 《探索》2002,(2):131-132
从重庆文化由古至今的发展过程来总体把握其文化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刚勇坚毅、重义守信、团结协作、开放求新。红岩精神是重庆文化优秀精神的积淀和升华,是20世纪重庆文化精神的集中、全面、典型的体现,对推进21世纪重庆文化建设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晓刚 《党建》2014,(12):35-35
今年6月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每月10位优秀党员志愿者”、“每季度10个优秀志愿服务党组织”活动,目前推荐的70位优秀党员志愿者和20个优秀志愿服务党组织,堪称彰志愿之义、领风气之先的佼佼者,也是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方面值得学习推崇的典型和榜样。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6,(12):10-10
11月15—17日召开的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吹响了建设和谐重庆的号角。 建设和谐重庆。让和谐的阳光普照,当务之急,重庆要破解三大难题。 ——解决就业难题,巩固“民生之本”。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扩大就业的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相似文献   

6.
简论当代和谐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学馨 《探索》2007,(1):153-155
和谐精神作为整个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和谐精神的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协调”、“有序”、“发展”、“共存”、“共荣”为特征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思想境界,它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部分。和谐精神的构建需要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并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等的和谐作为重要的机制基础和机制回应。  相似文献   

7.
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心理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精神。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以后,国内学者围绕和谐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价值与意义、培育和谐精神的基本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翰卿 《学习论坛》2006,(11):63-67
中原文化蕴涵着深邃的和谐精神。崇尚和谐,倡导和谐,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原文化精神的整体和谐、主体构成成分的自足和谐、各种中原文化构成的积极互动与和谐发展,是中原文化和谐精神的重要特征。中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河南乃至全国和谐社会建设巨大的文化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07,(11):4-6
党的十七大闭幕后,市委立即作出部署。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迅速在巴渝大地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机构,南方局历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长期培育的‘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重庆人文精神内涵 “自强不息、开拓开放”,寥寥八字,内涵却博大精深。 自强不息,对于个人来说,是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于一个地区、国家和民族来说,体现为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精神。中国文化讲的“自强不息”,主要是指人的自强不息。《易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道运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人的活动也应效仿天道,做到自强不息。有了人的自强不息,才会有地区、国家和民族的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2.
既然社会生活可以在相对的意义上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那么社会和谐就必然包涵着社会物质生活秩序和谐与社会精神和谐两个层面。我们所要追求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1,(8):65-65
住有宜居 筑牢环境基础 2010年。渝中区启动了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把市民生活所需的体育健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融为一体,成为一项综合的民心工程。一是老房子从内到外进行了改造;整治房屋279栋,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光磊 《思考与运用》2007,(12):33-38,41
我重点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重庆的和谐稳定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杨善庚 《唯实》2006,(12):28-30
随着企业文化管理的兴起,以企业精神促企业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培育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极大地增强企业内部的吸引力,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长征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丰碑,70年岁月的积淀,历久弥坚。建设和谐文化需要继承长征精神,同时,长征精神也要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得到发展。二者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从而达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樊水 《当代党员》2007,(5):64-65
在南山上西望重庆城,重庆城就像个月牙儿状的半岛。长江在它的南边,嘉陵江在它的北边,两务江宛若两条温柔的手臂,搂住它。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6,(12):1-1
中共吉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于11月22日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我省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20.
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取向,以推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育等功能,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社会氛围、人才支撑,是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