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词的语法功能与词类的语法功能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而又不相同的概念。词的语法功能,是指作为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的词在更大一些的语言单位中所起的作用。根据每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功能来确定它的性质,这就是词性的问题。词类的语法功能,有极大的概括性,也就是说,将千千万万个词的语法功能,根据其异同点,加以高度的概  相似文献   

2.
句子的语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零引言0.1 对于语义结构,目前有一种把它和句法结构混淆起来的倾向。比如有人说,语义结构是“隐性”句法结构。又有人说,句法结构是“表层”语义结构。事实上,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是两种独立的结构。我们知道,任何结构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成分,二是成分关系。在成分方面,语义结构有施事、受事、谓词等成分,句法结构有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语义结构的最小单位是语义词(又叫义位),最大单位是义句;句法结构的最小单位是词汇词(又叫词位),最  相似文献   

3.
谈词的双音化,关键问题是词与词素、词组的划分问题,也是词的定义问题。可是词的定义很难下,一般书上用的定义是:词是最小的自由活动的语言片段。这定义对现代汉语来说,大家嫌它不明确,或嫌它太严。(详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7页,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97页)对古汉语来说,根据这个定义,除了少数联绵词、外来词之外,再没有双  相似文献   

4.
准确界定法律规范的概念,是进行逻辑结构分析的前提。根据语义分析哲学对概念的功能论理解,法律规范作为一个被建构起来的概念,应当强调它是能够相对独立地发挥法律调整功能的最小单元。由于法律规范的“最小单元”性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往诸种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理论各有利弊得失,却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把“法律规范间的逻辑结构”(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逻辑结构”)误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这一误区导致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和应用性受到影响,不仅难以解释刑事法律规范的结构,而且很少在部门法中被实际运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应当采用新的“三要素说”:法律事实 规范模态词 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经济法能不能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引起法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各家学术刊物就此发表许多文章,大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作了极为有益的研究。可是,在经济法的独立问题上,似乎有这么一种倾向,一谈经济法的独立,就是说的和民法的关系,譬如:“当前,我国法学界围绕着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焦点是:经济法是否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俸部门”。有的直截明了地认为经济法“所谓独立与不独立,主要是与民法相比较而言”。所谓“大民法”观点和“大经济法”的观点,都和囿于民法和经济法的樊篱有关。这里,谈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侦查讯问工作是一门充满艺术的综合科学,其技能的运用多种多样,肢体语言就是诸多讯问技巧中的一点。所谓的肢体语言是指人通过喜、怒、哀、乐、举手、投足等等肢体动作自觉与不自觉地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形式,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在肢体上的外在表现。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讯问双方的心理变化都会自觉与不自觉地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我们侦查人员在进行讯问的时候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我们的讯问工作服务。本文就肢体语言在讯问过程中的运用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信息市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的市场形式。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在诸多的市场中包括信息市场。因此,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信息市场关系,形成一个正常的市场秩序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一、建立信息市场的必要性信息市场上的信息一般是指具有价值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知识。所谓价值性,是指它的运用能产生一定的物质形态,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能够用来交换;所谓有效性,是指信息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人们把措辞准确、鲜明看作语言运用成功的标准 ,Patridge曾指出 ,一名作家写作追求的是清晰、精确、没有歧义 (1 947:3 72 )。其实 ,这种看法不免有些简单和片面。因为在语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 ,我们常会遇到表意不明确的情况 ,这种不明确性并不总是不利因素 ,相反往往是语言运用出色的表现。引起这种不明确性的原因有多方面的 ,有时是结构上的 ,有时是语音上的 ,最为常见的则是来自词的歧义 (ambiguity)与模糊性(vagueness)。本文拟分别讨论了词的歧义与模糊性 ,并将二者加区分 ,进而谈了二者在语言运…  相似文献   

9.
司法文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的司法工作的文字标写,是综合运用实体法、程序法和语言学、写作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基础知识的结果.虽属应用文范畴,但在法律活动中,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在有关典藉中,常可看到慎独一词。所谓慎独,照刘少奇同志的解释,就是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任何坏事。 加强法院廉政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项廉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是一个说写者和听读者双向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的过程,这过程对听读者来说,是接收、解码、反馈,对说写者来说,是编码、输出、传递。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语言艺术的技巧就在于把唯一需要的词放在唯一需要的位置”。就说写者的原始初衷来说,由字、词、句等基本语言单位组成的语言链中所蕴含的语义有且只有一个,受音形义等语言特征的制  相似文献   

12.
《检察风云》2011,(19):73
佛法中有根器一词。所谓根器,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潜质。好根器的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反之,则可能一生碌碌无为或让家长操一辈子的心。根器不等于学习成绩,也不等于机灵会来事,根器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志向,是一种胸怀,根器真的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及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现代汉语颜色词验证伯林(Berlin)和凯(kay)关于基本颜色词普遍性的经典理论。从多种角度得出的八个基本颜色词及其序列,表明上述理论基本上能解释汉语,但尚需完善;同时还说明基本颜色词的普遍序列不仅具有伯林和凯所看到的跨语言意义和历时意义,而且具有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申泽波 《政法学刊》2011,28(4):125-128
同一认定理论的流行让人认为它是有用的,但它实际上是无用的。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分析同一认定命题,在特定案件中,被寻找客体是限定摹状词,受审查客体是专名,单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一个含有限定摹状词的句子,它赋予个体一个性质。同一认定涉及的是个体识别问题,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在语言形式上对全称理论命题的模仿,在逻辑上制造了混乱,对同一认定命题意义的澄清可以消除这种混乱,在刑事技术中恢复清晰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正> 法律语言,是指语言在诉讼活动中和非诉讼事务这一领域中的运用。法律英语语言与理论语言、文学语言、一般公文语言不同,它没有独立的语音、语法结构、词汇系统,但是,它又有自己特有的习惯用语、句型和独特风格。法律英语的语言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6.
国赫彤同志在《白居易作品中的异读字浅析》(原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4期)一文中分析了白居易诗歌中的一字两读现象,文章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但作者混淆了多音字(词)和异读字(词)两个概念。所谓异读字是指一个字在同一个词里有几个不同的读音,如今天北京话中:  相似文献   

17.
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法,其中谐音双关(Paronomasia)是利用词义不同的两个词之间同音、近音的条件构成的双关。标记理论可以运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运用这一理论对于谐音双关进行解释,从而探讨谐音双关具有的陌生化、经济化、幽默化等效应。  相似文献   

18.
司法文书的重要特性,就是正确地宣传法律、执行法律。基于这一原因,对构成司法文书要素之一的语言,也就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仅从词与句两者的运用上,来谈一谈司法文书对语言运用的要求。一、用词必须准确在司法文书中,用词准确是要求所用词语能确切地反映案情事实以及与案情相关的其他情节。对案件中各种情况的说明、处理的意见及有关的规定,应表达无误。用词准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词的选用要精当。司法文书在选词时,应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认真地锤炼。这是因为,汉语的词汇博大而精深,其中就有大量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9.
一般而言,词价值获得的主要途径大概有三条:一是语言学意义上的途径,即词价值由个体语言系统中的复杂联带关系所确定;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途径,即词价值首先是由劳动创造的,然后才由人对词的需求所决定;三是哲学意义上的途径,即在人与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作为客体的词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言,不仅具有某种明确的意义或语义,而且词能满足人的某种欲望,因而词具有某种效用或有用性。所以词具备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听写是CET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块这一语言现象出现频率高,具有整体性、可预测性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词块对复合式听写的影响,探讨有效提高学生复合式听写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