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佳宁 《前沿》2006,(1):84-86
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实施而得以保障;但当权利没有被法律具体化,或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而侵犯了公民权利时,公民理应获得宪法救济.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公民在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本文从我国现实案例入手分析我国宪法救济制度,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权利的宪法制度提出一些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宪法的生态化趋势谈公民环境权入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时代推进了法律的生态化进程,在环境时代的冲击下,宪法的生态化已经成为必然。宪法的生态化完善需要基于自由权和发展权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权入宪,体现环境时代环境权利的保护。通过对公民环境权概念的解读与界定,提出宪法位阶上环境权的定义,分析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理由及我国宪法的立法现状,进而提出构建我国公民环境权条款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知情权是联合国致力维护的一切自由权利的关键,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知情权已由《宪法》赋予。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支撑,公民的知情权还停留《宪法》原则的权利层面上没有被确认为实有权利。反思非典的教训,我国权力机关应加速对公民知情权的理论及立法研究,早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给予人大代表人身自由权利的特别保护,是经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许可"实现的。其内容的表述是: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接受拘留、逮捕、刑事审判及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然而,毋庸讳言,无论是公安、司法机关对这些规定的执行,还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这一权力的行使,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一)对于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权利的特别保护,无疑是相对于我国宪法和法律给予普通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的"一般"保护而言的。在我国,人大代表是选民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从他们之中选举产生,以代替自己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人。这也就是说,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首先作为普通公民,其人身自由权利已经受到  相似文献   

6.
“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四个维护”是党和政府要求宗教界在政治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宪法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范围内进行。这就是说,遵纪守法是信仰自由的一个重要内容。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同时又受法律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作为公民权利,受公民义务的制约;作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这种权利。公民在行使这种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公民检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立法和实践,但在公民检举权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对公民检举权的保障:完善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专门保护检举人权利的法律;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途径使人们形成积极检举,保护、尊重检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
宪法文化权利并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宪法学范畴,它是由"文化权利"这一范畴变化衍生出来的。从宪法层面出发,强调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文化权利,有利于从法律体系上完善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和制度,也有利于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宪法文化权利的规定有助于公民精神和个性层面的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对人性弱点的改造,提升公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我们要在理论上树立起宪法文化权利的权威地位,从宪法规范的明确、部门法的制定以及文化平等权的保护等方面实现宪法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9.
人民警察执法视野中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婧 《公安教育》2005,(3):38-40
一公民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确认、赋予,并加以保护、支持和鼓励的各种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一种安全、自由和物质好处的权能和利益;随着法治社会的迅速发展,公民权利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3月,按照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13条修改宪法建议,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与会的2890名代表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更是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保障了公民权利。主要是公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一)经济权利尊重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首先是加大私有财产保护力度。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公民养老权是老年人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法定权利,我国宪法、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都对公民养老权保护有明确规定。但法律保护制度具体细节尚存不足,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尽快修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8、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何在?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人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特殊群体的权利。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人权是广泛的,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公民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  相似文献   

12.
初二思想政治课以国家、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为主线,上下册的落脚点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如何呢?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般地说,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的,通常表现为公民的权利。如初二思想政治课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九项…  相似文献   

13.
对于财产所有权,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第十一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及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这些规定,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政务信息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我国政务信息知情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的角度就加强对政务信息知情权的保护提出若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强化公民的知情意识和权利观念;通过增设宪法条款,确认公众的政务信息知情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建立电子化政府,鼓励公民参与网上行政;修改完善《保密法》,科学地界定公开与保密的界限;等等。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与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在保护地位、保护内容、结构安排及权利救济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完善现行宪法,切实保障公民财产权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对于财产所有权 ,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及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这些规定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然而 ,近年来 ,我国有一些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鼓吹再次修改宪法 ,要求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利益均衡机制,疏通利益表达渠道 1、立法保障。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目前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人权观念深入人心,政府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已经具备将请愿权明确载入《宪法》的条件,因此,建议把请愿权明确纳入《宪法》保护。此外,《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重心应当放在引导和促进上.使公民现实地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消极限制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阻塞意愿的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8.
正新的表达平台给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权利不是绝对的",自由的行使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会受到保障。网络言论自由的保障与限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受到宪法的保护,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网络言论行为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制,恣意诽谤、网络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选举权浅论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的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与选举权紧密联系,是指任一公民基于宪法或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被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为参政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公民参与圈家管理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受宪法或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加以限制或剥夺。选举权是一种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因为人们通过选举代表来代替自已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国家权力。被选举杈的享有者则有可能自己参与圈家的管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足现代国家组织国家机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私权是一种宪法权利 ,公民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但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程度又因权利主体的差异而存在差异 ,政府官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 ,其所享受的隐私权边界相对来说小于普通公民。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